黑社会,社会黑,都不如拉阐黑让人摸不着头脑  

龙不吟

日前,重庆有几个辖城区又突然停电,差不多同时, 中共政府宣布高耗能工业电费加幅不设上限,这是继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透露工业用电价上涨可达20%后对电价最新的一项政策。有中国网民在网上留言:重庆一些城市一下子暗无天日,回家连方向都摸不着。

进入十月份前后,中国大陆近期近二十省份拉阐限电,社会的地方生产和生活受到影响,人们才突然发现,日所依赖的科技是多么的脆弱:有的地方因交通混乱而发生事故,有的地方因电梯停运而锁住居民,甚至有的地方医院刚对病人“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时,因停电而酿出医患惨剧,还有的人说洗澡到一半,沾着满身肥皂泡连衣服都摸不到……吉林市新北水务有限公司还发布公告:不定期、不定时、无计划、无通知停电限电,此种情况将持续到2022年3月份。

民怨不止的同时,网友们纷纷议论,停电、停水变为常态,这究竟是为什么?有的说是因为要实现能源双控目标,有的说是因为煤炭不足,有的猜疑涉及到政治阴谋,甚至有小粉红说是为扼制美国等经济和美元霸权……

10月8日,中国总理李克强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党媒报道“今年以来国际市场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国内电力、煤炭供需持续偏紧,多种因素导致近期一些地方出现拉闸限电”。这似乎逻辑不太通。既然能源价格持续上涨,就更应该想方设法多购买、多储存。中共高层对外经常以大国自居,难道买能源多花点钱已经做不到了吗?世界各国面临同样的涨价难题,至今没看到哪个主要国家如此难堪。

党媒说的“多种因素”究竟有哪些因素?

自从美国与澳州军事合作后,中共就高喊不从澳州进口货物,以向国际表现它的强硬,不料,无论从质量还是距离还是成本等方面,没有澳州煤真不行。

目前,中国每年大约消费煤炭40亿吨,其中国内生产大约37亿吨,进口3亿吨左右。动力煤现货价每吨已经飙破1850元人民币。

死要面子的中共紧急下令产煤大省——内蒙古72处煤矿交出9835万吨产能;山西第四季必须承担5300万吨的长期煤炭供应。不料,人算不如天算,命令刚下去,山西遭遇强降雨侵袭,多地迎来近40年最大洪峰,水流量达到每秒1000立方米以上,道路坍塌,山体崩塌,河流决堤、铁路中断……中共高官们“十一”还没过完,山西停产煤矿27座、非煤矿山99座,停工在建工程231个……

中共只好又厚着脸皮,以高于三倍的价格向澳州求购煤。最近有媒体人拍到镜头并报道,中共先把澳州煤买到越南码头,过三天后再运到中国,看起来不是从澳州买的,是从越南买的,真是活现眼得不要脸了。

其实,中国70%的电力来自于火力发电。10月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
“将市场交易电价上下浮动范围由分别不超过10%、15%,调整为原则上均不超过20%”,“对高耗能行业可由市场交易形成价格,不受上浮20%的限制”。

这也证实,煤炭价格上涨确实导致了火电厂亏损,终于逼出了电价大幅上调。当然中国还有风电、核电、水力发电。但是,由于电力行业属于垄断行业,各企业各怀私胎,为自己的小集体利益打小算盘,甚至利益全收入高官或权贵私包,哪里顾得上百姓死活。比如三峡水库发电,曾是中国百姓认为不会闹电荒的“定心丸”,很多中国百姓认为“长江电力”、“三峡集团”发电有余,电力蓄存充足。谁知道,媒体报道投资五千亿的三峡工程,至今,16个城市的百姓还在通过电费涨价为这五千亿的三峡建设基金卖单,政府自始至终没有出过一分钱。而三峡发电的经济效益,很多转入李鹏家族掌控的“长江电力”的私人腰包。三峡工程主要与江泽民有关,但与李鹏也不无关系。李小鹏因为有个好爹,2002年“长江电力”成立之时,李小鹏主管的华能以1亿人民币入股,2009年,华能就占21亿,至今,据有关专业人士透露,年200亿的电力效益,都归“长江”所有,而“三峡”的维护维修等,都由基金,也就是纳税人和消费者的钱支付。政府说的14年向百姓还清债务的承诺,至今依旧食言。

10月8日,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各地要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反对不作为、乱作为”。问题是李克强能管得了“三峡”吗?

最奇葩的还有运输方面的消息,称“铁路集团要求全力保障电厂存煤7天以上”,同时又称“目前,全国363家铁路直供电厂存煤平均可耗天数保持在14.4天”。铁路部门等于把目标减半,这算帮忙还是添乱呢?到底是缺煤,还是缺运输能力;到底是电厂开工不足,还是不断有人故意作梗;中共的混乱说辞自己都圆不了场,停电限电的“不作为、乱作为”故事大概不会轻易完结。

微观看世界认为,在当今中共国反腐和清洗斗争深入指向高层的同时,中国一些以出口为导向、最具活力的省份大量停电限电,除了有国内外资源与价格变化因数,有国际对中共的围剿因素外,不排除有反习势力给习挖坑添乱的可能,以给明年二十大的党权落锤争得一份变数。中共国到处漆黑一片,暗无天日的黑夜何时迎来黎明,我们拭目静待。

中国大陆居民大喊:我们这边一片漆黑,你们那边也没有光明,这样的暗无天日要到何时?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作者提供/责任编辑:刘明湘)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