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笼匠师 守住夕阳产业只为服务老顾客

【新唐人北京时间2019年10月10日讯】屏东有两位郭姓父子档,他们承接祖辈的手工蒸笼技艺,做着这项工序繁杂、又看不到前景的行业,尽管隐身在巷弄里的小工作室,没有店面、招牌,父子俩依旧是守着这个夕阳产业,继续为老顾客服务。

将剖好的竹片条锯下,分成六段后冲水软化,装到蒸笼盖上当支架,再固定打敲,一件纯手工制作的竹制蒸笼就完成。

蒸笼制作业者 郭澄宪:“这已经好几层,十多层,一层一层把它弄紧。”

但是扣除前面的前置作业,光竹筐就要有13层的堆叠,细腻的手工与繁琐的程序,让郭文麟与郭澄宪父子两人,双手常常被扎的伤痕累累。

蒸笼制作业者 郭文麟:“要很注意多多少少大小伤口,每一次大大小小的伤口都有,刀子都没有比这个还利,稍微刮到,血就流出来。”

大小不同,深浅各异的蒸笼,适用于不同的食材,然而要蒸出古早的好味道,美味的关键就在使用传统的竹蒸笼

蒸笼制作业者 郭文麟:“这种蒸笼会吸水,不会湿湿的,如果是金属的,蒸气上来,还会再回滴。”

八年前从油漆业转行的郭澄宪,和父亲一起延续祖父的手工蒸笼技艺,父亲负责削、刨、编织,他则负责后续的完成作业,二人各司其职,随着时代变迁,进口取代手工,蒸笼需求也渐渐大减,郭文麟回想起当年的全盛时期,光潮州地区就超过10位技师。

蒸笼制作业者 郭文麟:“以前多了,以前一些还没回去的,我爸爸同乡福建的,每一个都会做,这个技艺应该是不要失传才对。”

尽管现在手工竹蒸笼需求大减,一天最多只能做出两个蒸笼,但郭澄宪仍旧希望守着这个夕阳产业,坚持继续为老顾客服务。

新唐人亚太电视李金菊台湾屏东报导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