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卫星”重来?“海水稻”被批浮夸宣传名不副实

【新唐人北京时间2018年08月07日讯】中国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培育出的“海水稻”曾经是中国官媒宣传的宠儿,甚至作为中国科学研究一项新成果被习近平在今年的新年贺词中提及。不过,近日多名专家指出,“海水稻”的宣传存在浮夸问题,名不副实,而且也不具备大范围推广种植的现实性。

所谓“海水稻”是中国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近年来研究培育出的一种耐盐碱水稻,这种特殊的水稻开始在中国全国大范围进行试种。在中国习近平主席今年年初发表的2018新年贺词中,“海水稻”与大飞机C919、量子计算机、港珠澳大桥等一道被习“点名”表彰。

然而,多名中国水稻专家近日却指出:切不可因有了海水稻而过于乐观,这项研究虽然有科研价值,但目前尚不具备大范围推广的现实性。

据陆媒财经网报导,育种专家、中国种子协会顾问李立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首先指出,“海水稻”其实与海水没有关系,这样取名其实只是在“炒概念”,名不符实。

此前,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曾入驻某新闻平台的“问吧”与网友互动,不料大量网友都在问同一个问题——这种水稻可以直接用海水灌溉吗?

当时青岛海水稻团队曾解释称,“海水稻” 是耐盐碱水稻的俗称,可以长在盐碱地和滩涂,并不是说可以在海水中生长。但李立秋对这种解释也提出了质疑:“我没有听说过这种俗称,耐盐碱水稻就是耐盐碱水稻,怎么成了海水稻?”

李立秋认为,研究团队之所以这样夸张地给耐盐碱水稻取名,大约是为了取得“轰动效应”,但这种浮夸的作风其实不适合于科学研究领域。

报导表示,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试种海水稻时,用了海水+淡水混合的方法,配置出不同浓度的咸水,来模拟自然界中不同盐碱地的情况。而该团队研究培育最成功的YC0045号耐盐碱水稻的生长全周期内,水田含盐量浓度仅控制在0.6%。这虽然也算是耐盐性比较好的品种,但据水稻专家童继平的介绍,海水的盐度通常为3.0%到3.5%,远高于0.6%。
如果在实际生产中要进行配比灌溉,淡水至少要占到灌溉水的80%以上。

中国著名水稻专家凌启鸿也在《盐碱地种稻有关问题的讨论》一文中指出,种植这种耐盐水稻品种,按照每亩稻田用水量在800到1200立方米之间计算,即使用“淡水+海水”的方式灌溉,也得从内地向沿海建设长距离淡水输水工程。很显然,这种投资巨大,缺乏大范围推广的现实性。

李立秋和童继平还进一步指出,从目前的社会现状来说,推广海水稻的需求并不迫切。

童继平表示,他在老家安徽亲眼看到,很多的良田已经抛荒,农民们更愿意出门打工而不是守着水利条件不好的一亩三分地。他说,如果开发盐碱地种稻的经济效益不高,农民就很难有积极性去进行种植。

李立秋则说:“本来这些年,科技界就有浮躁之风。做研究可以,但别总想着‘抓眼球’。拿商业营销那一套来做包装,就丢了科研工作者应该有的严谨、客观。”

(记者阿竺综合报导/责任编辑:秦锋)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