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媒十年来罕见首评赵紫阳 暴露中共态度

【新唐人2015年1月18日讯】(新唐人记者李静报导)1月17日是中共前领导人赵紫阳逝世十周年。赵紫阳故居与往年一样,近几天来拜祭的人络绎不绝。除了平民百姓,也不乏与赵紫阳交好的中共党内高官。罕见的是,中共党媒人民日报旗下的环球时报就赵紫阳去世10周年发表社评。社评再次将中共对赵紫阳和六四的态度摆出,声称“对一些人和事,官方沉默也是态度”,即对赵紫阳将延续此前的定性,未来修改评价的空间不大。

过百人拜祭赵紫阳

自由亚洲电台报导,,赵紫阳故居中共前总书记赵紫阳逝世十周年,逾百人到他北京富强胡同的故居致祭,与往年一样,门外有公安及便衣人员把守,阻止民众聚集,不过赵紫阳的家属认为,气氛已比往年宽松。赵紫阳的女儿就希望父母能够在公墓合葬。

赵紫阳的故居北京富强胡同,17日一早已经挤满掐前来吊唁的人。门口以前有警察戒备,对来人查看证件。外国记者和部分市民不准许进入。前来吊唁的还有中共前高官,毛泽东前秘书、99岁李锐,《炎黄春秋》的社长杜导正。前几天,中共前副总理田纪云、前国务院副秘书长白美清都来吊唁过。赵紫阳前秘书鲍彤处于被监视中,他派了助手吴伟代为拜祭。

据统计,今年有过百人前来拜祭赵紫阳。赵紫阳家人表示,今年的气氛比往年宽松一些。民众希望,当局对赵紫阳能尽快有一个公众的评价。

环球时报罕见评价赵紫阳

中共官方对民众纪念赵紫阳没有任何报导。环球时报在1月17日罕见发表题为“对一些人和事,官方沉默也是态度”的社评,这是继2005年官方公开评价赵紫阳后的,首次再对赵紫阳进行的表态。

社评开篇提到赵紫阳的秘书鲍彤,指称“在外媒上挺赵的积极发声者之一”。不过,社评承认,在赵紫阳去世十周年之际,对赵紫阳的纪念和呼吁为其平反的声音在境外媒体很多见。

社评没有避讳的提到了中共在1989年6月撤销赵紫阳所担任的总书记等党内职务时,对他做出“在关键时刻支持动乱和分裂党”的定性评价,但依然称呼赵紫阳为“同志”。

2005年1月赵紫阳逝世,新华社发的消息写道,赵“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过有益的贡献,在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中犯了严重错误”。

社评也同时肯定了赵紫阳在改革和经济方面做过“有益工作”。

社评表示,对赵紫阳的“这一评价格局大体延续了下来”。

社评还称,大陆网路上这些年不时有人发纪念赵紫阳的帖子,发帖人主要是自由派知识分子。微信上一些热衷政治的朋友圈在特殊时候也会谈论赵,不同价值观的人对他的看法是分裂的。

社评称,“官方2005年以后像那之前的很长时间一样,一直避免谈论赵,这种沉默通常也被认为是‘一种态度’”。

社评解释官方沉默的原因有二,一是对赵的评价很稳定,没有调整信号和需求;二是赵的事情一旦出现误读,会有一定的现实牵动性。

环球时报并没有沉默

民主党人士查建国发表文章表示,环球时报的社论,人是指赵紫阳,事是指8964。他认为,环报并没有沉默,而是在三个方面说了不少话。

一,承认社会对赵的纪念多了,对赵紫阳的评价已成中国热点。

二,对赵紫阳的评价定论。环报社评再次重复中共中央对赵的定性评价。

三,对赵如何评价的现实性。环报讲“官方沉默也是态度”,那么官方是什么态度呢?查建国认为,中共的态度就是,8964和赵紫阳案不能平反,讨论都是禁区,否则必有危机而亡党。

查建国表示,沉默就是胆怯、就是封锁、就是顽固。环球时报的社评说明其头脑清醒得很,而我们不少朋友却糊涂地为别人如何避免危机费尽脑筋建言献策,其中以平反8964来救党即一策。

一直以来,民间都在呼吁平反六四,重新评价赵紫阳,从这一点看,说明了民众依然希望中共能所谓的拨乱反正。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民众已经看清了中共的真面目。他们认为,中共所谓的平反都只是政治需要,平反六四则意味着否定一党独裁专制,这是中共绝不敢做的事情。中共只能是罪人,没有资格平反六四。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