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怡郊:没有质量的中国经济新常态

新常态就是发展快不起来

一年一度的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二○一四年十二月九日至十一日在北京举行。本年度的经济工作会议发表了洋洋大篇公告,说“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部分经济风险显现”,但又说“深化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我国发展仍可以大有作为”。究竟当前中国经济是好是坏,说得含含糊糊。官方的解读,什么“一带一路要破题了”、“四大亮点”、“五项主要任务”、“六大看点”、“九大特征”,说得云里雾里。其实,这次会议就提出了一个词“中国经济新常态”。

什么是经济新常态呢?习近平在今年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说,“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虽然此话说得含糊了点,特点划分(尤其是第二点与第三点)不严谨不科学,但还是可以拿此标准来看待当前中国经济的。

现在中国经济新常态,可以看得见的事实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变慢了,三十多年来GDP一直都以二位数的增长,这几年变成了一位数,今年前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了百分之七点四,十月GDP增长百分之七点三。经济工作会议认为要把明年经济增速降下来,消息灵通人士已经透露,明年GDP增长定为百分之七。而中国社科院研讨会上有人认为,中国十三五规划GDP增速指标应该订在六──六点五之间。

现在的中国经济新常态,就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慢了,想快都快不起来了。

落后过剩产能淘汰不了

中国经济放缓,给人最直接的感觉是物价不涨了。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十一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百分之一点四,为二○○九年十一月以来最小升幅;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百分之二点七,为二○一三年六月以来最大降幅。

这其实是中国三十年依靠政府投资、依靠压低普通劳动者收入不让其随着整个经济发展而收入得到同步提高的结果,这个结果使政府投资效果越来越差,最后累积了大量落后过剩产能,致使整个经济发展越来越慢。这样的结果又使CPI和PPI下降,进而使整体经济放慢,陷入恶性循环。

在正常的市场环境下,这种经济放慢其实也是整体经济在自动调节。在这种时候,一方面落后过剩产能纷纷被淘汰,另一方面CPI和PPI下降,使一些在经济过热期间过多攫取利润者回吐一部分出来,即达到习近平所说的“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可是,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出现过多次这样的机会,却一次也不能自动调节。

中国一直缺乏完善有力的市场环境,落后过剩产能几乎都是有政府背景的,所以通过市场手段根本无法淘汰。即使一年来通过一些行政手段仍然不能大刀阔斧的淘汰落后过剩产能。这样就很难盘活蕴藏于落后过剩产能中的各种资源存量和流动性存量。所以,就不可能优化升级经济结构,使中国经济新常态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全部症结在于政府投资了落后过剩产能,以及这些产能的国有企业性质。

居民收入无法得到提高

要使中国经济新常态有质量,第二个特点“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要成为现实。

近两年多来,习李采取了多种措施促进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发展,譬如营业税改增值税、优惠小微企业税收政策等等,目的是要保证中国经济明显放缓时不要出现失业率大规模上升的现象。

但是,这些政策并未使中国服务业发展达到理想的合理的水平。根据中国经济目前的水平,服务业占比大概要达到百分之六十左右。在一系列促进服务业政策实施之前,中国服务业占比大概只有百分之四十,可现在也只达到百分之四十五上下。盖因中国服务市场缺乏足够的需求。

中国服务业发展不能达到与中国经济发展相应的水平,就不能达到中国经济转型、提高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质量的宏观目标,而且可能也难解决当前的许多问题。

当中国经济放缓时,就不能大量吸收劳动力。而如果中国服务业达到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的水平,是能够容纳足够的失业劳动力的。

问题在于要增加中国服务市场的需求的关键是增加居民的收入。

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放慢但仍在发展,即使其停留在目前这个层面上,中国普通城乡居民收入仍然有巨大上升空间。美、日居民收入大概占其GDP的百分之七十左右,俄罗斯占百分之五十,而中国只占到百分之四十不到,何况中国的基尼系数大大高于上述国家。去年中国的GDP总数为五十六万多亿,如果城乡居民收入占比能够提高百分之五,就有近三万亿。这将可以扩大多少国内需求,多少服务市场的需求?

然而,这是中国政府做不到的。如果提高了中国普通居民的收入,那么必然会降低中国政府、中国国企和中国一切特权利益。所以,中国经济利益分配模式不会改变。

只好三心两意走老路

既然,中国极难淘汰落后过剩产能,根本不能改变占中国经济统治地位的国有企业的所有权性质,也就是不可能改变中国产权结构;既然中国政府不肯也不能大幅提高居民收入,即改变中国经济利益分配格局,那么优化升级中国经济结构也只能是妄想。剩下的中国经济新常态,其“新”只在放缓再放缓,而其运行模式只能走“老路”。

事实上,去年(二○一四)十一月下旬人民币降息,等于已放出货币宽松的信号,在此前后一系列的政府经济刺激行为,仍是加强政府投资行为。最近中国统计局公布的低物价指数,已经有人说是“通缩”。这样的舆论在为中国政府进一步货币宽松、人为制造通胀做铺垫。

只是,这一次的货币宽松、加强政府投资行为,习李中央是清楚其后果的,因此他们做起来或许有点三心两意。但是,中国经济放缓的新常态已经无路可走,他们只能走老路,也就是只能走死路了。

文章来源:《争鸣》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