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委曝最高智囊机构被渗透 官媒急撤稿

【新唐人2014年6月18日讯】(新唐人记者唐迪综合报导)两天前,中共中央纪委派驻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位官员在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的一次内部会议上,指称社科院被境外势力渗透,意识形态存在“四大问题”。这个讲话在中共喉舌人民网上发表后,引发海内外舆论沸腾,各派政治力量纷纷作出各种解读。同时,主管反腐的中纪委官员突然针对意识形态发难,是否代表某种政治动向,这个问题也引发外界的关注。

张英伟一言激起千层浪

6月14日中共机关报《人民日报》旗下的人民网引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官方网站消息报导说,身兼社科院党组成员的中纪委驻社科院纪检组组长张英伟,6月10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讲话中指出,目前社科院意识形态的主要问题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穿上学术的隐身衣,制造烟幕;第二,利用互联网炮制跨国界的歪理;第三,每逢敏感时期,进行不法的勾连活动;第四,接受境外势力点对点的渗透。

张英伟要求社科院全体成员要“高度保持政治敏感性,在政治上保持清醒的头脑”,并强调要“在政治上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绝不容忍任何人搞特例”。

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于1977年,是国务院下辖直属事业单位,也被广泛视为是中共最高智囊机构。张英伟的这一番讲话很快引发舆情震动,各派政治势力纷纷就此作出解读。

首先是毛左网站立刻一片“喜大普奔”,其“领军人物”之一司马南发表评论称,中纪委对社科院动刀表明“中纪委的转型”,正从抓“反腐”转向“抓意识形态”,他对此表示欢欣鼓舞。

中国军方鹰派学者戴旭大校更进一步强调说,“绝不仅是社科院,中国很多社科类研究机构、高校,都存在敌对势力渗透的问题”。

与此同时,中国宪政学者也纷纷针对张英伟的这番讲话进行解读。

陈永苗日前对美国之音表示,他认为这是北京当局上台后“很小的一次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运动”。

香港政治观察人士刘锐绍则表示,这表明中共对社科院与境外研究机构的合作其实“极其害怕”,因为这种合作无疑将要触及人权、言论自由等西方价值观。

在这个问题上,网络上舆论解读更为宽泛。有网民在海外中文网站留言说,包括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央委员在内的许多中共高官都是裸官,他们的子女或家属都在美国或者其他西方国家生活,甚至成为人家公民,这种事实说明,“中国共产党本身早已被境外彻底渗透”,而且是“自上而下、从里到外的被渗透”。张英伟的言论“绝对是在骗人”,属文革“陈词滥调”。

署名“灰衣大主教”的网友则表示,这篇新闻的重点是强调“保持政治敏感性”,“与党中央一致”等陈词滥调,似乎只是为了让知识分子听话儿进行的恐吓,“如果一个国家的智囊都是没有思想的传声筒,其危害不会比‘间谍决策’小。”

海外部分主流媒体对此也有所反响。

德国之声日前援引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李楯的话说,近年来社会科学院确实曾和国外的一些基金会合作,比如美国福特基金会进入中国,就是由外经贸部批准,由社科院任主管机构。但这些项目都是中国官方认可的,并不存在西方所谓的点对点渗透的问题。

李楯还分析称,张英伟这样的言论并不为奇,中国政府对知识分子始终持有戒心。只不过张英伟清楚的把此事公开化而已。目的是透过这样敲打的方式,让官方学者更加遵守“官方规则”。

喉舌撤稿意味着什么?

这个报导在海内外舆论界引起了很大震动,其造成的政治影响也开始发酵。人民网随后把这篇报导撤稿,网易等部分门户网站也跟风撤下了相关报导。

美国之音就此现象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近代史学者章立凡先生。

章立凡分析说,张英伟的身份特殊,可能是双重身份,其编制一直在社科院,但他接受其他机构的领导。他在近代史所的讲话,是因为他和所长的个人关系较好,到该所去吹风,他更多代表的应该是社科院领导层的意思,并非正式代表王岐山的中纪委对社科院作出评判。

对于张某指出的所谓“跨国界的歪理”是否指普世价值的问题,章立凡表示,他不能断定是否指普世价值。但是按以往所谓“七不讲”的传达来说,普世价值也是在其中的。

他说:“我想他谈的这些东西应该表明中共内部确实有这样的观点。据说他这个报告远没有先前一位社科院副院长传达的中央精神厉害。那次传达不下发文件,但是口头传达。(针对)社科院所有人,包括退休的,都要传达到,能去的都要去听。”

美国之音表示,人民网撤下张英伟的这篇文章,被北京观察家解读为北京政坛暗潮汹涌,各种派系明争暗斗。张英伟讲话被撤事件是否会进一步发酵,中纪委和中宣部的功能如何定位?习近平和王岐山的反腐是走向意识形态的“说”还是实打实的接着“做”,都值得进一步关注。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