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以夷制夷”不是好战略 ——关于中俄军演的历史联想

一、钓鱼岛、乌克兰与中俄联合军演

一个小小的无人荒岛,不仅让中日关系大幅倒退,让两国人民互生恶感,而且正在向两两对抗的方向重塑中俄美日四角关系。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访日期间亲口宣布钓鱼岛适用于《美日安保条约》第5条,这被中国舆论普遍解读为在钓鱼岛问题上“一边倒”偏袒日本、反对中国。不消说,习近平对奥巴马的明确表态必定“很不满意”(此为中国军委副主席范长龙对美国防长哈格尔语)。随即,中国媒体宣布将在五月下旬与俄国在钓鱼岛西北方向的东海中日争议海域附近举行“海上协作——2014”联合军演,演习时间与普京访华参加亚信峰会的日期相重合。日本方面亦于随后宣布自卫队将在五月中旬举行“夺岛演习”。5月7日,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发言人宣布中俄联合军演将于5月中旬在南中国海进行。两天之后,《解放军报》再次确认“中俄海军将按计划在东海进行联合军事演习”。

一次并不十分重要的军演,如此渲染,又如此反复,令人费解,令人思量。演习的科目是无关紧要的,演习地点才是重心所在,想必安倍晋三对普京也会“很不满意”。而普京此刻正因乌克兰危机、克里米亚问题与西方对垒,沦为欧洲舞台上的孤家寡人,他也急需得到中国的宝贵支持——哪怕目前还只是隐晦的和暧昧的支持。你想拉我壮胆,我就拉你垫背,精明的普京是不会做亏本生意的。

本来,俄国在钓鱼岛问题上一直抱着坐山观虎斗的欣然旁观姿态。两个远东邻国相互仇视,在普京眼里自然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因为这会无形中增加俄罗斯在东亚的战略份量。再者,若日本穷于应付与中国的岛屿纠纷,在向俄国讨还北方四岛时自会更加有气无力。索契冬奥会欧美各国首脑均拒绝出席,习近平、安倍晋三却联翩而至,倾情捧场,正说明中日战略互损、俄国两面得利的优越地位。

对于中俄例行军演,俄国也是一直避免刺激日本,不希望日本产生中俄联手对付日本的印象。2011年中日岛争升级,俄国曾不顾中国面子,临时取消了军演。今年的国际战略态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比之从前,俄国更加有求于中国——普京渴望习近平替他分担一部分西方压力,也渴望在欧美制裁之际更多地从中国汲取经济增长的动力。这是普京在此次联合军演中显示亲中排日姿态的动因所在。

习近平曾对因克里米亚问题来访的俄国外长拉夫罗夫说:“中俄两国应加强政治上相互支持的力度。”看起来,两国似乎已经找到了在政治军事上增强相互支持力度的战略发力点,你帮我在东海打气,我帮你在乌克兰助威。但问题是,对中国而言,对钓鱼岛问题的顺利解决而言,这有意义吗?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二、俄国人的支持历来不可信

为与他国抗衡,求取俄国“支持”,结果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这样的蠢事,中国近代史上有过惨痛教训。

1860年英法联军之役,俄国一方面向英、法提供京津地区军事政治情报,怂恿联军直抵北京,另一方面又频频向清政府示好,主动请缨“调停”、“说合”。清政府病急乱投医,只好以俄为友,但俄国所谓“调停”无非是诱导中国全盘满足英法要求,故而英使额尔金、法使葛罗对俄使伊格纳切夫感激不尽。而中国全权大臣、年轻的恭亲王奕䜣则在伊格纳切夫“兵端不难屡兴”的恫吓之下与俄国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将包括“龙兴之地”乌苏里江以东大片土地在内的14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割让给了俄国。

甚至在英法联军已依约撤出北京之后,俄使仍大言不惭地欺骗奕䜣说,若不全部答应俄国的要求,他将“召回”英法军队以示报复。一年之后当奕䜣听说英法两国从未打算在北京留下一兵一卒时,方知受了俄国人的愚弄和讹诈,而此时乃兄咸丰皇帝已经作古,连后悔药也没机会吃了。“支持”中国的沙俄朋友比侵略中国的英法敌人要价更高、斩获更丰,这就是俄国“支持”的代价。

这一幕又在三十五年之后重演。甲午之战中国惨败,日本索取巨额赔款,要求中国割让台湾和辽东半岛,引起俄、法、德不满,尤其是令对满洲和朝鲜同样心怀不轨的俄国眼红至极。因三国干涉,日本不得已放弃辽东,改索赎辽赔款。事后俄国向中国邀功请赏,蛊惑清政府与其签订了《中俄密约》,亦称《防御同盟条约》。该条约规定中俄双方共同抵抗日本,不得单独与日本缔约,为此俄国在中国东北享有特权,可在中国土地上修筑并使用过境铁路。

李鸿章原以为此约“可保中国20年太平”,他实在是太高估俄国人的友谊和诚信了。俄国不过是以结盟名义甩开日本、独霸东北而已。四年后的八国联军之役,俄国露出了它的强盗面目,它出兵最多、占地最广、劫掠最猛:在天津抢租界,在华北占铁路,在营口劫海关,索要的战争赔款也最多,达十一国赔款总数的三成(倒是英、日、美三国担心负债太重会整垮中国政府,劝俄、德勒索适可而止);俄皇尼古拉二世更亲任侵华军总司令,马不停蹄占领了东北全境,以此既成事实胁迫李鸿章与俄国单独缔约。心力交瘁的李鸿章就是被俄国公使逼迫签约气得吐血而死的,俄国就是这样“支持”中国的。

三、拉俄国抗日美不是好战略

如今,中国拉俄国对抗日美,俄国拉中国对抗美欧,此种战略,即中国古人所谓“以夷制夷”。但此法清末行不通,今天恐怕也还是行不通。当年行不通是因为中国太衰弱,请神容易送神难;今天行不通是因为当今中国的地缘战略定位:中国得以在冷战之后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一员,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一切成就,全都有赖于中日美俄之间相互牵制、动态均衡。一旦四国之间两两对抗,滋生事端,相互为害,则大局必然失衡,接下来将是多事之秋,邓小平时代以来改革与发展的地缘政治基础也就荡然无存了。拉俄国抗日美的战略游戏,中国政府是玩不起的,中国人民更加玩不起。

在中日之间,无论是钓鱼岛,还是历史表述或历史态度方面的问题,若从大局着眼,以长远的眼光来看,这些事情与昔日曾经发生过的中日冲突相比,都算不上是危急紧迫、必须限时解决的重大问题。两国若非存心挑事闹事,自有息事宁人之法。

在中俄之间,可以相互合作、相互提高的领域甚多,不光军演,也不光天然气,但无论如何,不应该包括乌克兰。在乌克兰问题上,普京粗野无礼,进退失据,不仅西方不满,原东欧社会主义各国,原苏联加盟各国,以至凡是与俄罗斯有过民族矛盾或领土纠纷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感到了不安和愤怒。中国若明确支持普京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诚然有损中国利益,亦有损国际和平秩序。

很多中国网民似乎特别欣赏普京的“强硬”,那就不妨想想外蒙古是怎么独立出去的,想想新疆“三区革命”和“东突厥斯坦人民共和国”是怎么产生的,再想想海兰泡、江东六十四屯的中国原住居民是怎么被野蛮灭绝的。近代史上,俄国老毛子可没少对中国“强硬”过,乌克兰人民如今从俄国人那里受到的民族屈辱和政治苦闷,中国人民也都曾经领教过。列宁谴责沙俄军队对中国人民的屠杀时说:“他们杀人放火,把村庄烧光,把老百姓驱入黑龙江中活活淹死,枪杀和刺死手无寸铁的居民和他们的妻子儿女,沙皇政府在中国的政策是一种‘犯罪的政策’。”

说到这里,有一件事情倒是值得一提。110年前的那一场日俄战争虽是一场狼吃狼的不义战争,但其起因则是日本替“同文同种、血脉相通”的中国“打抱不平” ——为了赶走赖在中国东北不走的俄国军队。中国能有今日东北版图,客观上乃得益于当年日本打败俄国。由于二次大战日本战败的缘故,历史上的一切日占领土尚有可收回、至少可争议的机会,而俄占领土全都一去不复返了。

设若当年俄国打赢了日本,那么十之八九,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早就和海参崴、双城子、伯力、海兰泡、江东六十四屯、唐努乌梁海一样永久性变成了俄国领土,当地的中国居民只怕也早就被比日本人更加“强硬”的俄国人赶尽杀绝了。如今的布拉戈维申斯克(即海兰泡)还有多少中国人?如今的南萨哈林岛(日本称桦太岛,中国旧称南库页岛)还有多少日本人?普京式粗野无礼的对外“强硬”对人类世界又有什么好处呢?

文章来源:《中国人权双周刊》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