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镕基退休前后“判若两人” 新华网论坛讽江

【新唐人2014年3月23日讯】(新唐人记者李韵综合报导)中共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自退休后,向来低调。近日,中共喉舌再次在论坛刊文,赞扬退休后的朱镕基深居简出,以及朱镕基自己的话表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等。该文之后紧接着是一篇题为“谁去世惊动江泽民 ”的文章。有分析认为,这是官媒有意讥讽中共前党魁江泽民恋权干政。

3月20日,中共喉舌《新华网》论坛重炒一篇题为:“朱镕基退休前后为何判若两人? ”的旧文。文章说,2003年3月,朱镕基正式从国务院总理职位退休。退休后,朱镕基深居简出,异常低调,大多时间都闭门谢客在家读书,不再于公众场合露面。他最大的原则,就是不谈工作。他明确表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他甚至还常以“一介草民”幽默自称。

离开中南海的朱镕基,并不固定在北京居住。他去过上海、湖南,也去过广东。但无论在北京,还是在外地,每当一些地方官员礼节性地来访时,快人快语的朱镕基总是开门见山先行表态:不谈工作!

人们发现,退休前后的朱镕基判若两人:退休前,他是个公认的“工作狂”,五十多年的工作,早已成为他的生活习惯,尤其他那严肃的表情,严厉的态度,以及他做事果断、雷厉风行,令许多官员敬畏甚至颤栗不已。

退休后,他喜欢看书、练书法、拉胡琴。过去的严厉与严肃渐渐淡去,笑脸也日趋增多。

报导说,退休后的朱镕基坚持不谈工作实在令人敬佩不已。要知道,他可是拥有很高资力与威望的前任国务院总理!要把自己作为“一介草民”与民同乐,需要宽阔的胸怀与巨大勇气!

按照惯例,虽然他退休了,但无论他走到哪里,仍然可以“指示”、评价或者“批评”地方官员们的工作。再说在现实中,即使一个乡镇党委书记退下来之后,仍“牛气冲天”——经常被邀请回去“指导”工作。

讥讽江泽民恋权干政

而在该文标题后面,紧跟着是一篇题为:“谁去世惊动江泽民 ”文章,分析认为,这篇文章讥讽江泽民当初的退而不休,恋权干政。

2002年11月中共召开十六大,确定江泽民交出党、政、军权力的全退决议,江泽民不但把亲信贾庆林、曾庆红、黄菊、李长春、罗干等人塞进政治局常委会,而且还继续死抱着军委主席权力不放。

此后,江泽民便以“太上皇”自居,恋权干政,不断兴风作浪,招致中共高层众大佬们的强烈不满,同时招致中共党内很多人的反感。中共在世元老,如万里、乔石、尉健行等人曾多次严厉“警告”江泽民不要“干政乱纪”。

十八大前夕,胡锦涛的权力达到顶峰,握有党政军三大实权。而江泽民权势日渐衰落。十八会议上胡锦涛移交党政军大权给习近平并结束江泽民干政。此事被视为中共有意的安排,在十八大上羞辱江泽民,同时警告其不要再干政。

2012年中共十八大会议期间,曾被中共党史专家、担任过毛泽东秘书的前中共中央委员李锐就曾猛烈抨击江泽民,暗指其恋权干政,几次揭发江的丑事,并直接配合“胡锦涛裸退结束中共老人干政”的做法,称“以前领导人不得干预现任领导人的工作”。

据港媒《争鸣》杂志报导,中共召开十八届三中全会期间,江泽民仍试图干政,交给全会信函“我的意见和建议”,未被批准,而且前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在信函文件上批了“不知所谓”四个字。

去年北戴河召开的中共“老同志生活会议”上,胡锦涛受到江泽民的攻击后,他当场做出反击,指责江泽民任期时“在党内、军内大树个人权威,破坏了党的决议和践踏党的组织纪律”。称其“自我造神,破坏党纪、党的决议……”。

据报导,前中共人大委员长万里、前政治局常委宋平联署一封“致退离休老同志倡议书”,题为《 学习和共勉之》。倡议书有针对性地提出“六要”和“六不要”。

“六要”的主要内容是“要有自知之明个人的角色、作用;要自我约束行为和言论;要自觉消除特权的意识和特殊的地位……要管教好家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没有什么光和利益可以沾的。”

而“六不要”则为“不要提老资格、老上级干预党政工作;不要对文件资料等作批示、批语;不要轻率评论政策、措施正确与否;不要搞串门宗派活动;不要向中央政治局、总书记送‘建议’和‘意见’,不要未经批准接受外界采访和出自传”等。

与江同届退休的中共元老田纪云就曾暗批江泽民:“要明白,到了眼睛睁不开了,嘴巴合不拢了,腰也直不起了,头脑也不清醒了,还赖在台上,是不讨人喜欢的!”其喻意深刻。

自从2012年重庆事件爆发后,前中共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之后火烧至前中共政法委书记周永康,近一年多来,周永康的心腹马仔被一一拉下马,周永康案也呼之欲出之际,前中共政治局委员曾庆红也被传出遭调查。

评论分析,周的幕后大佬江泽民已是四面楚歌,末日正在来临。江不仅成为首名被国际通缉的总书记,而且江派官员倒戈,众叛亲离,更有部分官员表露出要抛出江泽民承担罪责。

时事评论员赵迩珺表示,江派上下已经成为过街老鼠,无论江派也好,江泽民也罢,中共这个罪恶的邪党也好,都逃不脱历史的惩罚。江派抛江,江抛江派,江派内部上下相互倾轧,正是其现世报应的一种表现。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