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俄吞克里米亚 奥巴马政府从容应对

【新唐人2014年3月21日讯】即使是在西方国家的轮番制裁之下,俄罗斯仍然吞并了克里米亚,使欧洲版图自科索沃独立以来发生了最重大改变,也使美国白宫的外交策略受到了严肃挑战:奥巴马总统已经宣布不会对乌克兰出兵,但他的外交和经济手段是否还能产生有效影响,阻止俄罗斯继续扩张?这都是决定未来东欧局势的关键。

对于克里米亚事件,白宫的选择的确有限,任何程度的军事干预都不现实,因为在俄罗斯边境用兵会导致冲突直线升级,造成连乌克兰也不想看到的结果,甚至引发大规模战争。因此,白宫只能一边向乌克兰提供经济援助,另一边对俄方官员施加制裁。

3月20日,奥巴马总统宣布,美国将采取更多行动,包括对俄罗斯的商业巨头和银行也实施经济惩罚。但迄今为止,白宫的制裁威胁似乎并没有起到效果,普京依然一意孤行,正式签署了吞并克里米亚的条约。在这个时刻,普京大概也清楚,西方国家能做的并不多。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普京已经取得胜利?表面上,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毕竟普京获得了他想要的领地,在俄罗斯国内的支持率也因此水涨船高。接下来,普京有可能会得寸进尺,继续尝试扩大俄罗斯的势力范围,与一直向东发展的北约抗衡。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曾表示,俄罗斯的扩张应该立即引起西方国家的警醒。

保持警醒是必须的,但白宫未必认为普京就取得了胜利。在奥巴马政府看来,普京为吞并克里米亚付出了两个惨痛的代价:首先,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外交关系极度恶化,更加将这个前苏联成员国推向西方阵营。

第二,普京的修正主义国策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连中共都没有给予支持。俄罗斯在冷战结束后好不容易得到的国际地位,在占领克里米亚后又荡然无存。

所谓有得必有失,美国白宫算准了局势,既然克里米亚半岛已难以挽回,那么就采取“放长线,钓大鱼”的策略,先稳住乌克兰边境,然后使用外交手段长期孤立俄罗斯,让该国难以重树国际威信,在未来会处处碰壁。

当然,白宫和北约也必须确保俄罗斯不会继续进犯乌克兰,这应该是奥巴马政府不动用武力的底线。除此之外,由于俄罗斯与欧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贸易逆差,俄罗斯的出口产品极度依赖欧洲市场,所以欧盟国家的经济制裁能够起到作用,如果普京再挑衅,将痛击俄罗斯经济。有了这些因素,乌克兰局势应该会趋向稳定,我们也将持续专注。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