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欣賞】《漫步紅樓 探秘紅樓》(二)

Facebook

【新唐人2013年12月28日訊】 接上期

《紅樓夢》是在清朝乾隆初期出現世間的,當時書名原本叫做《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簡稱《石頭記》,大約四回訂成一小冊,流通的只有前八十回,都是用毛筆抄寫的手抄本。先是口耳相傳,彼此借閱幾小冊,以毛筆手寫傳抄而秘密流傳,所以常有殘缺不全的現象。稍後則有人抄齊前面八十回,拿到廟市中售賣,每部昂貴到數十兩黃金。這些早期流傳的《石頭記》版本,上面都帶有很多硃筆的評點文字,因為有些評點文字署名脂硯齋或脂硯,而且書名叫做《脂硯齋重評石頭記》,所以紅學界通稱為「脂批」或「脂評」,是紅學界公認為當初深知《紅樓夢》內情者的評點文字。到了乾隆後期,舉人程偉元鑑於原書目錄有一百二十回,而流傳本卻只有八十回,於是竭力蒐羅,購齊後四十回,邀請另一舉人朋友高鶚共同細加釐惕,截長補短,抄成全部一百二十回,而將「脂批」全部刪除,並將書名改為《紅樓夢》,於乾隆五十六年以木活字排印,次年大量發行。後來印刷體的新版本一百二十回《紅樓夢》因為全部完整,且價格又大為降低,因此廣大流傳,而原先帶有脂批的八十回手抄本《石頭記》,就逐漸失傳了。失去了那些深知內情的脂批之後,《紅樓夢》內裡隱藏的世間真事就無從理解了,所以此後有關《紅樓夢》真相的種種說法,都只是不得其門而入的瞎猜而已。直到一九二○年代以後,由於胡適強力提倡搜尋《紅樓夢》古版本,才陸續發現了六、七種古本《石頭記》版本,於是脂批才又再度現世。脂批既現世,照說《紅樓夢》的真相很快就可水落石出才對。不過,很遺憾的是一方面由於一開始胡適就選擇性地引用極少數的幾條脂批,來補充佐證他數年前所提倡的《紅樓夢》為曹雪芹自敘傳的說法,而絕大部份的紅學家都相信胡適的說法,於是都把脂批用於詮釋胡適的曹家新紅學,然而經過將近百年的苦心鑽研考證,脂批卻始終無法具體印對上江寧織造曹家的事蹟,顯然脂批是被誤用到錯誤的對象了。另一方面由於脂批文字本身或是過度簡略,或是極度撲朔迷離,非常的奧秘難解,雖有少數紅學家極力索解,但都摸索不到它的真義,更多的紅學家則是畏難而根本不碰脂批,甚至有少數紅學家因自己解不開脂批的奧義,憤而怒斥脂批是後人胡說八道的偽作。因此之故,迄今脂批雖然已經重現世間約九十年了,紅學家卻一直未能破解出脂批的真義,連帶的也破解不出《紅樓夢》的真相,而仍然呈現著百家各講百說的亂象。

《紅樓夢》最初的書名為何叫做《石頭記》呢?那是因為這部書是記述一塊石頭的故事。怎麼樣的石頭故事呢?就第一回楔子中石頭記來歷的故事來說,這個石頭的故事大略是如下面這樣說的。當日女媧氏煉石補天之時,於大荒山無稽崖,煉成巨大頑石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媧皇氏只用了三萬六千五百塊,只剩了一塊未用,便丟棄在大荒山的青埂峰下。這塊頑石自從經過鍛鍊之後,靈性已通,因見獨有自己無材不堪入選補天,遂自怨自嘆,日夜悲號慚愧。有一天,忽然看見一僧一道遠遠而來至峰下,坐在這塊石頭旁邊高談快論,說到紅塵中榮華富貴的事。這塊石頭聽了,不覺打動凡心,也想要到人間去享一享這榮華富貴,於是便向那僧道懇求說:「大師,弟子蠢物,不能見禮了。適聞二位談那人世間榮耀繁華,心切慕之。……如蒙發一點慈心,攜帶弟子得入紅塵,在那富貴場中、溫柔鄉里受享幾年,自當永佩洪恩,萬劫不忘也。」……但這石凡心已熾,乃復苦求再四。二仙知不可強制,乃嘆道:「……既如此,我們便攜你去受享受享,只是到不得意時,切莫後悔。」石道:「自然,自然。」那僧又道:「若說你性靈,卻又如此質蠢,並更無奇貴之處。如此也只好踮腳而已。也罷,我如今大施佛法助你助,待劫終之日,復還本質,以了此案。你道好否?」石頭聽了,感謝不盡。接著那僧便唸咒書符,大展幻術,將這一塊大石登時變成一塊鮮明瑩潔的美玉,且又縮成扇墜大小的可佩可拿。那僧托於掌上,笑道:「形體倒也是個寶物了!還只沒有實在的好處,須得再鐫上數字,使人一見便知是奇物方妙。……」說著,便把那形體幻化成扇墜大小的美玉放在衣袖中,同那道人飄然進入紅塵世間去了。

後來,不知又過了幾世幾劫,某一天,因有個空空道人訪道求仙,忽從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經過,忽見一塊大石上字跡分明,編述歷歷。乃從頭一看,原來就是無材補天,幻形入世,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攜入紅塵,歷盡離合悲歡、炎涼世態的一段故事。後面又有一首偈詩,其中有一句說:「倩誰記去作奇傳」,吐露它切盼有人將它記在石上的親身經歷事蹟,抄錄到紅塵世間去作傳奇。空空道人與石頭對話瞭解一番之後,於是將那塊大石上的「石頭記」再檢閱一遍,因毫不干涉時世,方從頭至尾抄錄回去人世間問世傳奇。所以《紅樓夢》最初的書名叫做《石頭記》,就是因為這本書是記述以上那一塊大石頭上所記該石頭親身經歷之事蹟的故事。

我們知道中國古典小說在書的最前面常有一篇楔子,而且常是一篇帶有神話色彩的寓言故事。這個楔子的神話寓言故事是用來隱寓全書故事、人物和其背景的縮影、胚胎,到了正文的全書故事中,故事主題與主要人物就按照楔子故事所隱寓的胚胎,好像胎兒發育長大一般地,逐漸眼耳鼻口畢具,身首四肢茁長,而開展出更為繁複多姿的全貌。這一篇神話寓言故事的楔子,通常是作者將整部小說極為龐雜的故事、人物和其背景,費盡心思加以濃縮、變化,並不遺餘力地精雕細琢,而成為彷彿是皇冠上的一顆明珠似的精心傑作。尤其《紅樓夢》或《石頭記》這一篇楔子故事,是作者發揮超絕想像力,將一個本來人人耳熟能詳的歷史事件,濃縮、變化成一個虛無縹緲的補天棄石與佛道間的神話故事,竟然神秘人人都看不穿、猜不透,真是神乎其技,誠然是千古絕唱。

就全書來說,這個石頭的故事則按照楔子故事所隱寓的胚模、脈絡,開展成為如下面這樣的概略情況。首先,在第一回緊接著寫了一個甄士隱作夢的神話故事,進一步隱述了那塊石頭變化為通靈寶玉。這個甄士隱作夢的神話故事,非常神秘精彩,而且與前面的楔子故事一樣,也是全書故事的縮影,茲抄錄原文如下:

一日,炎夏永晝,士隱於書房閒坐,至手倦拋書,伏幾少憩。不覺朦朧睡去,夢至一處,不辨是何地方。忽見那廂來了一僧一道,且行且談。只聽道人問道:「你攜了這蠢物,意欲何往?」那僧笑道:「你放心,如今現有一段風流公案,正該了結。這一干風流冤家尚未投胎入世,趁此機會就將此蠢物夾帶於中,使他去經歷經歷。」那道人道:「原來近日風流冤孽又將造劫歷世去不成,但不知落於何方何處?」那僧笑道:「此事說來好笑,竟是千古未聞的罕事。只因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絳珠草一株。時有赤瑕宮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這絳珠草始得久延歲月。後來既受天地精華,復得雨露滋養,遂得脫卻草胎木質,得換人形,僅修成個女體。終日遊於離恨天外,飢則食密青果為膳,渴則飲灌愁海水為湯。只因尚未酬報灌溉之德,故其五衷便鬱結著一段纏綿不盡之意。恰近日神瑛侍者凡心偶熾,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歷幻緣,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掛了號。警幻亦曾問及,灌溉之情未償,趁此倒可了結的。那絳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並無此水可還。他既下世為人,我也去下世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淚還他,也償還得過他了。』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風流冤家來陪他們去了結此案。」

那道人道:「果是罕聞,實未聞有還淚之說。想來這一段故事比歷來風月事故,更加瑣碎細膩了。」那僧道:「歷來幾個風流人物,不過傳其大概,以及詩詞篇章而已。至家庭閨閣中一飲一食,總未述記。再者,大半風月故事,不過偷香竊玉、暗約私奔而已,並不曾將兒女真情發洩一二。想這一干人入世,其情痴色鬼、賢愚不肖者,悉與前人傳述不同矣。」那道人道:「趁此你我何不也去下世度脫幾個,豈不是一場功德。」那僧道:「正合吾意,你且同我到警幻仙子宮中,將這蠢物交割清楚,待這一干風流孽鬼下世已完,你我再去。如今雖已有一半落塵,然猶未全集。」道人道:「既如此,便隨你去來。」

卻說甄士隱俱聽得明白,但不知所云蠢物系何東西,遂不禁上前施禮笑問道:「二仙師請了!」那僧道也忙答禮相問。士隱因說道:「適聞仙師所談因果,實人世罕聞者,但弟子愚濁,不能洞悉明白,若蒙大開痴頑,備細一聞,弟子則洗耳諦聽,稍能警省,亦可免沉淪之苦。」二仙笑道:「此乃玄機,不可預洩者。到那時只不要忘了我二人,便可跳出火坑矣。」士隱聽了,不便再問,因笑道:「玄機不可預洩,但適雲蠢物,不知為何,或可一見否?」那僧道:「若問此物,倒有一面之緣。」說著,取出遞與士隱。士隱接了看時,原來是塊鮮明美玉,上面字跡分明,鐫著「通靈寶玉」四字,後面還有幾行小字。正欲細看時,那僧便說已到幻境,便強從手中奪了去。與道人竟過一大石牌坊,那牌坊上大書四字,乃是「太虛幻境」,兩邊又有一副對聯,道是:



假作真時真亦假,

無為有處有還無。




士隱意欲也跟了過去,方舉步時,忽聽一聲霹靂,有若山崩地陷。士隱大叫一聲,定睛一看,只見烈日炎炎,芭蕉冉冉。夢中之事便忘了對半。

這裡甄士隱作「夢」的神話故事,就是上面全書第一段文字所說「因曾歷過一番夢幻」之中的「夢」的事;而前面僧人大展「幻」術,將一塊大石變成一塊鮮明瑩潔的美玉的神話故事,就是其中「幻」的事。我們將前後兩個「夢」、「幻」的神話故事仔細比對一下,發現前面描寫女媧補天丟棄在青埂峰下的頑石,經過鍛鍊之後「靈性已通」,其中含有「通靈」兩字;而後面故事的「通靈寶玉」也有「通靈」兩字。前面的頑石有一天忽然看見「一僧一道」遠遠而來;後面甄士隱作夢也忽見那廂來了「一僧一道」。前面的頑石向僧道懇求時自稱「弟子蠢物」;後面僧人就攜帶了一個「蠢物」。前面的頑石被僧人大展幻術,變成扇墜大小的一塊「鮮明瑩潔的美玉」;後面僧人將蠢物遞給甄士隱看時,原來是一塊「鮮明美玉」。前面僧人說那塊「鮮明瑩潔的美玉」,形體倒也是個「寶物」了,「須得再鐫上數字」;後面僧人攜的那塊「鮮明美玉」,就真的已被刻上「通靈寶玉」四字了。由以上這些明顯而又具體的共同點,可見前後兩個「幻」、「夢」的神話故事,情節內容是相連貫而發展的。具體地說,就是前面「幻」的故事中自稱「蠢物」的補天棄石,被僧人施展「幻」術,幻變成扇墜大小的一塊鮮明瑩潔的美玉,被僧人攜入紅塵世間之後,到後面「夢」的故事中,進一步發展為那一小塊鮮明瑩潔的美玉,已被僧人攜帶如「蠢物」,而且刻上「通靈寶玉」四字,進一步幻變形質為「通靈寶玉」了。更簡單地說,前面的補天棄石,和後面的「通靈寶玉」是同一個東西,只是形貌性質改變了。

那麼那塊補天棄石幻形為「通靈寶玉」之後,又到那裡去了呢?再度更仔細閱讀後面「夢」的神話故事,就可發現它是被一僧一道帶入太虛幻境,去向太虛幻境的主人警幻仙子交割清楚,而當時現成有一段風流公案,正該了結,這一干風流冤家尚未投胎入世,又恰好有個赤瑕宮的神瑛侍者凡心偶熾,意欲下凡造歷幻緣,又有絳珠草化生的絳珠仙子也要跟著下世為人,以還淚來償還神瑛侍者灌溉甘露延命之恩,因此有很多牽涉到風流公案的風流冤家也要陪他們下去了結該風流公案,那僧人就趁著這個機會,而將這塊有如蠢物的「通靈寶玉」夾帶於其中,使它下凡到人世間去經歷一番了。再從更後面的情節,又可知神瑛侍者是降生為賈寶玉,絳珠仙子是降生為林黛玉,而「通靈寶玉」則是下降為賈寶玉誕生時嘴裡啣下來的一塊玉。

那麼這前後的兩個「幻」和「夢」的神話故事,究竟是寓寫世間什麼真事,其中的要角石頭、通靈寶玉、一僧一道、甄士隱等又是寓指什麼真實人物呢?這考證起來又是好幾萬字的大工程,在這裡只能選擇核心的重點簡單扼要地說明一下。先來探究前面「幻」的神話故事中的「石頭」,究竟是寓指什麼?在前面所說最古版本的﹝甲戌本﹞《石頭記》獨有的「凡例」中,有提示說:「是書題名極多。……又曰石頭記,是自譬石頭所記之事也。」其中的「自譬石頭」,顯然是指「自己譬喻是石頭者」的意思,所以這個「石頭」其實不是一塊自然界的石頭,而是自己譬喻自己有如一塊石頭的人。而在女媧補天的神話中,女媧所煉的是頑石,有一塊未用而丟棄在青埂峰下。可見這個「石頭」是「頑石」,是一個自己譬喻自己有如一塊頑石的人,而「有如一塊頑石的人」是譬喻有如頑石般冥頑不靈的頑劣人物。再看脂批針對原文「剩下一塊未用,便棄在此山『青埂』峰下」,評註說:「妙!自謂落墮『情根』,故無補天之用。」這條脂批顯然是提示「青埂」暗通諧音「情根」的意義,點示青埂峰下的那塊頑石是寓指一個墮落入「愛情深根」而無法自拔的人物。又再看原文描寫那塊頑石向那僧道懇求說:「弟子蠢物……如蒙發一點慈心,攜帶弟子得入紅塵,在那富貴場中、溫柔鄉里受享幾年,自當永佩洪恩,萬劫不忘也。」又進一步知道這個「石頭」是寓指一個貪圖享受榮華富貴和美女溫柔的人物。綜合以上這個石頭是一個人,一個如頑石般冥頑不靈的人,又是一個墮落入愛情深根而無法自拔的人,更且是一個貪圖享受榮華富貴和美女溫柔的人等這四項特點,相信讀者已經猜到這個石頭是影射什麼人了。其實就是影射引清兵入關的吳三桂,因為吳三桂的事蹟完全符合以上石頭的條件。

按吳三桂在明末李自成攻近北京時,原本奉命自寧遠、山海關率兵入關勤王,但是行軍太慢,剛到半路,李自成已攻陷北京,明崇禎帝在煤山自縊而亡,吳三桂遂返軍山海關。後來吳三桂接受李自成的招降,率兵赴北京歸降,行至半路,獲知李自成軍拘執其父吳襄,尤其是奪佔其愛妾陳圓圓,一怒而與李闖反目成仇,為求報復,遂向關外滿清借兵,企圖聯合攻擊李自成。而滿清要求吳三桂率眾歸降,並許諾「封以故土,晉為藩王」,吳三桂為了奪回陳圓圓的美女溫柔,及貪圖藩王富貴,再加上滿清攝政王多爾袞施行詐術,趁李自成軍圍攻山海關,吳軍情勢危急之際,要求吳三桂剃髮,才願意出兵相助,於是吳三桂當場剃髮,並引清兵入關驅逐李自成,而滿清乘機強佔北京建朝,吳三桂迫於情勢終於投降滿清。整個過程中,最重要的關鍵在於吳三桂陷入痴戀愛妾陳圓圓的愛情深根,故清初名詩人吳梅村譏其聯清入關復仇為「衝冠一怒為紅顏」,其次是吳三桂貪圖藩王富貴。而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建朝,後來影響明朝漢族政權滅亡於關外胡人滿清,被漢族世人視為賣國漢奸,是個頑石般冥頑不靈的頑劣人物。又吳三桂降清賣國,殺滅無數漢族同胞,才換得封藩雲南的富貴,但才只十幾年就被撤藩,憤而起兵反清,終是敗亡,而被滿清兔死狗烹,實在是愚蠢之至的大笨蛋,所以作者以「蠢物」作為吳三桂降清賣國愚蠢行徑的春秋譏貶之詞。這些吳三桂事蹟完全符合以上「石頭」身份的條件。既已明白「石頭」的身份是吳三桂,就不難推知前面「幻」的神話故事的真相,大略是寓寫吳三桂在山海關被滿清剃髮變換形貌,引清兵入關建朝的事件。至於較詳細的情形,容到稍後「石頭記的故事與真相」篇,再進一步分解。

接下來,再來探究後面「夢」的故事中的「通靈寶玉」究竟是寓指什麼?「通靈寶玉」既是青埂峰下的頑石被僧人施展「幻」術,幻變形貌而成為一小塊「鮮明瑩潔的美玉」,然後再被僧人刻上「通靈寶玉」四字的東西。而青埂峰下的頑石既是寓指吳三桂,那麼那頑石幻變形貌而成的「一塊鮮明瑩潔的美玉」,顯然就是寓指吳三桂變換形貌的新形象。而吳三桂原是明朝的漢人,他變換形貌的新形象,顯然就是指他在山海關事件中被滿清逼迫剃髮成滿清髮式的新形貌。因為滿清髮式是頭顱的前半部份剃光頭髮,腦後拖著一條長辮子,即前禿後辮,而從前面看上去,看不到腦後的頭髮及長發辮,只看到前腦光禿鮮明潔白而瑩亮,所以作者就發揮他超絕古今的想像力,把吳三桂這個剃成前腦光禿明亮之滿清髮式的新形貌,想像變化成「一塊鮮明瑩潔的美玉」。順此推理,則後來這塊鮮明美玉再被僧人刻上「通靈寶玉」四字,應該是寓指吳三桂被滿清剃髮之後,又被滿清冠上一個具有「通靈寶玉」所暗寓的隱秘意義的記號。那麼究竟是怎麼樣的隱秘意義的記號呢?這就得從歷史中去尋找答案了。按吳三桂被滿清剃髮後,被滿清順治帝福臨王朝冊封為平西王,在漢族世人的眼光中,這個平西王的名號,及其滿清髮式的光禿前腦(猶如一塊鮮明美白的寶玉),就是他「通連勾結福臨王朝」的記號。而作者將吳三桂這樣的新情況,採用「靈」字暗通諧音「臨」字,暗點順治福臨的「臨」字,以「通靈」暗通諧音「通臨」,寓指「通結福臨」王朝的意義,而創造出「通靈寶玉」這樣的神奇名詞來加以隱喻,並藉以欺瞞讀者眼目。所以「通靈寶玉」其實就是寓指吳三桂被滿清剃髮後,其光禿明亮的前腦猶如一塊寶玉,又被滿清加上平西王的封號,呈現出他已烙上通結滿清福臨王朝之記號的新形貌、新姿態。既明白「通靈寶玉」這樣的意義,就不難推知後面「夢」的故事的真相,大略是寓寫滿清挾帶著如同蠢物般的已經通結順治福臨王朝的吳三桂(通靈寶玉),攻入北京建朝的事件。至於詳細的情形,有興趣的讀者可參閱拙作《紅樓夢真相大發現──石頭記的真相》第五章。

從上面的解析,可以知道前面那兩個「幻」和「夢」的神話故事,事實上都是寓寫同一件事,也就是李自成攻陷北京滅亡明朝,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建朝的事件,而這是全中國人人都耳熟能詳的歷史事件,然而作者卻能發揮超絕想像力,將同一件事,從不同角度、重點切入,好像變魔術般地變化成兩個「如夢似幻」的神話故事,讓全中國人人都「真假莫辨」,將近三百年都無法窺破其真相,作者的文學技巧真可謂出神入化,無可企及。《紅樓夢》文章筆法的最大特色就是「如夢似幻,真假莫辨」,而最能代表這個特色的就是第一回這兩個「夢」和「幻」的神話故事。脂批在第五回末尾,評論該回的筆法說:「雲龍作雨,不知何為龍?何為雲?何為雨?」脂批又在第六回回末總批,讚歎第六、七、八回的筆法說:「作者真筆似游龍,變幻難測。非細究至再三再四,不記數,那能領會也。嘆嘆!」如果說整部《紅樓夢》是天上一條翻雲覆雨、變幻難測的游龍,只能瞥見它忽隱忽現的鱗爪光影,難以看清它的真身全貌,那麼第一回這兩篇「夢」和「幻」的神話故事,就是這條游龍朦朧得如夢似幻的雙眼,是整部《紅樓夢》中最神奇夢幻,卻也是畫龍點睛的兩篇千古奇文。若能悟通這兩篇奇文的真相,就能瞭解全書畫龍點睛的本旨要義,從而欣賞到作者曠絕古今的神奇筆法。因此,這兩篇「夢」和「幻」的故事,值得讀者腦中聯想著明朝滅亡,吳三桂引清兵入主中原的歷史影像,再三再四,甚至不記次數地細究賞讀。

(待續)

文章來源:《新三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