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民俗】中国的女儿节

【新唐人2013年7月14日讯】七月七,是传说中牛郎织女从鹊桥渡天河相会的日子,也是中国的“女儿节”。而四川广元把古代女皇帝武则天的生日定位广元的“女儿节”。在日本也有个女儿节,时间为三月三日。这天也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俗称三月三。日本的女儿节被公认为是由中国节日传入延续而来的。

中国的女儿节

人们心中的织女是个勤劳善良、心灵手巧的天仙,所以七月七这天晚上,年轻的姑娘和少妇都要出来行拜祭的礼仪,并向织女乞巧,希望自己也能象织女一样有双灵巧的手,有颗聪慧的心,会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因为七夕节与女事关系密切,所以又叫“女儿节”。

七夕节有吃巧甜食的风俗。巧食的内容有瓜果和各式各样的面点,各地风俗不一。各种巧食做成后,都要陈列到庭院中的几案上,好象要请天上的织女来品评。然后大家一面观赏着遥远的夜空,一面吃着各种巧食,认为这样会使人变得灵巧。

汉代时,民间便开始向织女乞巧了。不但祈求心灵手巧,还祈求得到财富、早日有美满甜蜜的婚姻和得子。

宋代词人秦观的《鹊桥仙》是一首歌咏爱情的千古绝唱:“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广元女儿节

中国的女儿节流行于广元一带。相传,唐朝女皇武则天的母亲在广元游河湾时遇黑龙感孕,于农历正月二十三日生下武则天。故旧时民间以此日为武则天会期。

在武则天当政期间,大力实行提高妇女地位的德政,深受广大妇女拥戴。作为武则天故里的广元妇女,为表达对武则天的崇敬之情,在每年“正月二十三,妇女游河湾”,全城妇女将身着艳丽的服装倾城而出汇集嘉陵江两岸。她们移舟江潭,载歌载舞,翼求金龙再现、再感龙孕、再多生出几位为天下妇女扬眉吐气的女杰来。这一习俗沿袭于今,如今每年的九月一日,便是多姿多彩、引人神往的“广元女儿节”。

唐时的利州为纪念在此诞生的这位杰出女性,民众便将“利州江潭”之畔的乌龙山上的西龛古寺改名为“皇泽寺”,那碧波荡漾的江潭也被称为“感孕金轮所”。每年在武则天生日这天都将举行盛大的庆祝纪念活动,

日本的女儿节

三月三日是日本的女儿节,也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俗称三月三。三月三日因在农历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故称上巳。上巳节亦名元巳、三巳、除巳、上除等。

女儿节又称雏祭、桃花节、偶人节,家中有女儿的家庭会在每年的三月三日替女孩穿上鲜艳的和服,摆饰偶人娃娃雏人形,并为雏偶人供上红、白、黑三色的菱形粘糕和桃花,主要目的是要祈求摆脱恶运、灾难,保佑这个女孩子的平安幸福及健康的成长。

现在也有不少人将女儿节称做是“桃日”,那也是起源于中国自古视桃花为长寿的象征,而且将桃花枝悬挂于门柱也有驱邪避凶的效果,而日本文化也受其影响,所以才会将桃花当作是雏祭的主题花,不过有另一个说法:旧历年的三月三日也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所以用桃花象征雏祭,至今日本爱知县青田神社每年皆会举行桃花祭,届时要将桃花枝同供品一起献给神。

这一天举目尽是身着和服的妇女。象一朵朵桃花开在街头,仿佛在提醒匆忙的行人春天已经来临。神社里这一天通常都有祓禊除厄的活动,有女儿的家庭,也会在一个特备的各层台架上摆起“偶人坛”,并制作一些特殊的节日食品,来为自家的千金祝贺节日。

很明显,日本女儿节源自中国,古代的日本人不仅在这一天和中国人一样禊祓除邪,而且仿效晋人一样设“曲水之宴”。前面提到的《续齐谐记》对日本有直接的影响,束皙的周公洛邑说,多在日本古籍中提及。《续本朝文粹》载大江匡房《羽觞随波赋》,称:“昔周公之卜城也,瞻彼东洛,建我西周。开翠樽于岸上,滥羽觞于波头……原夫豫游择地,欢宴传风。其说闻于束氏,其义起自周公”。

上巳习俗

后世上巳日,民间还尚戴荠菜花、挑荠菜。南京有民谣道:“三月三,荠菜花赛牡丹,女人不戴无钱用,女人一戴粮满仓。”这天,南京人都习惯用荠菜花来煮鸡蛋,祈福去病去灾。据《钱塘县志》载:“上巳,出游西湖,士女皆带荠花。”苏州民间还有插荠菜花于灶上,《清嘉录》曰:“三日,人家皆以野菜花置灶陉上,以厌虫蚁。”

还有听蛙鸣等习俗。清顾禄《清嘉录三月 田鸡报》:“三日,农民听蛙声于午前后,以卜丰稔,谓之田鸡报。谚曰:“田鸡叫拉午时前,大年在高田;田鸡叫拉午时后,低田弗要愁。”

又有吃“亮眼糕”之俗,“或以隔年糕油煎食之,云能明目,谓之亮眼糕。”

在四川温江地区的武阳一带,有“抢童子”的习俗。城隍庙台子坝在做过法事后,将祭过神的木雕童子从台上丢下来,围观的青壮年顿时如海水般翻腾,激烈争抢。抢着后,晚间备齐鼓吹之具,由一男童抱着木雕童子,骑马送与事先约定的有钱而无子的人家,主人办酒席以作酬答。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