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书】延安日记(223)

【新唐人2013年7月7日讯】【编者的话】延安日记》作者彼得•巴菲诺维奇•弗拉基米洛夫,苏联人,1942年至1945年,以共产国际驻延安联络员兼塔斯社记者身份,在延安工作。作者以日记形式,根据他的观点,记述了延安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等各方面的问题。全书以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与苏共的关系为背景,记述了中共的整风运动、中共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中共与当时驻延安的美国军事观察组织的接触以及中共与国民党的关系等问题,均有评述。

延安日记

1945年7月27日

丘吉尔落选了,由工党克莱门特.艾德礼主持,在英国组成了新内阁。丘吉尔处境尴尬。他不得不收拾行装,在会议处于高潮时离开波茨坦。

对法国的大卖国贼贝当的审判,已经开始。

日本内阁宣布,日本要一直打到底。
———-

美国新闻处在特区设有中心站,有一批观察员在延安工作。

这个小组由32人组成(8名新闻人员,9名电台操作人员,还有其他工作人员)。小组负责人是彼得金少校。

此外,美国新闻处人员还遍布中共各根据地。

有两名在聂荣臻领导的晋察冀地区,两名在太行地区,还有两名在新四军中。
———-

中共中央主席考虑到国家未来的事变,以及苏联对日开战这些问题,他正在重建力量。

中共领导的思路是这样的:苏联将打败日本,它不会让美国人对特区采取行动,苏联部队一定会帮助中共,掩护中共军队收复北方几个省,苏联还将从物质上和政治上帮助中共。这种想法,大会代表曾以不同说法反复表示过。

这正是毛泽东把康生从特区政治生活的最前线撤下来的原因。中共中央主席的这位最亲密、最忠实的助手,由于反苏,在莫斯科名声太臭了。

毛泽东这样做,就是为了避免攻到康生头上。

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将逐渐地战胜毛泽东主义。但过去和现在,都存在着毛泽东主义发展的许多客观条件─物质的、思想的和文化方面的。将来它以某种形式大肆活动也是可能的,这就存在着毛泽东主义为中国开一危险的历史先例的可能性。(待续)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