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绍伟:领导干部大多不是贪官吗?

【新唐人2013年6月12日讯】“戴立言”的署名突然被广为关注,原因是近来他通过以“展示新华社稿件精品”为主的全国性报纸《新华每日电讯》频频发文,紧随“宪政争论”之后直白讨论中国的腐败问题。

除了6月8日的《政党制度与反腐败》之外,“戴立言”还有6月7日的《真的是“越反越腐”吗?》和6月6日的《领导干部大多是贪官吗?》两文。之前,“戴立言”于6月3日、5月31日、5月29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反腐倡廉的成效有目共睹》、《坚定不移地建设廉洁政治》、《反腐败重在制度建设》等三文。如此密集发文6篇,显然是在配合习近平提出的“老虎苍蝇一起打”和最近“中央巡视组”赴各地的巡视工作,当然也是“批宪政”和“反腐败”两手抓、两手硬的体现。

本文的目的不是为了反对“戴立言”的任何观点,而是为了分析其文章的纯逻辑问题,并由此揭示“我们的宣传工作中不该出现的严重失误”。本文将兼顾《反腐败重在制度建设》、《坚定不移地建设廉洁政治》、《反腐倡廉的成效有目共睹》、《真的是“越反越腐”吗?》等文,然后把重点放在分析《领导干部大多是贪官吗?》一文上。

该文首先认为:“社会上、网路上,经常有人这样调侃:现在的领导干部,全抓起来有冤枉的,排成队隔一个抓一个有漏网的。那就是说:领导干部大多数都是贪官。党员干部队伍真是腐败到这步田地了吗?我们经过仔细分析和研究认为,这种观点更多的是人们对腐败易发多发的一种‘吐槽’,是网路情绪的一种宣泄,既不具有真实性,也不具有科学性。”

该文从三个方面论证了“领导干部大多不是贪官”:第一是被查处的领导干部人数占全部领导干部总数的比例,第二是领导干部做出的成绩和在群众中的口碑,第三是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的过程。

这样的论证显然是无法成立的,原因当然非常简单,问题根本不是“被查处的领导干部人数占全部领导干部总数的比例”(即“腐败比例”),问题是“被查处的领导干部人数占没被查处的领导干部总数的比例”(即“查处比例”)。如果100个官员里有67个腐败了,我们查出了10个,“腐败比例”是10%,可“查处比例”也只有15%,这说明“腐败比例” 低只是因为“查处比例”也低;如果67个腐败的都被查出,“查处比例”达到100%,那么,“腐败比例”就不是10%而是占三分之二“大多数”的67%了。这就是人们经常说的:“贪肯定是贪了,问题只是被逮着没有”。

中国的腐败,问题在于“查处比例”,拿“腐败比例”根本无法论证“领导干部大多不是贪官”。正因为“查处比例”有问题,现在才有“反腐靠情妇”的调侃,这还不提腐败的门槛被越抬越高的问题。在之前的《反腐败重在制度建设》一文里,“戴立言”狠批了“反腐靠情妇”的看法,提出了“反腐败究竟靠谁?”的重大问题。不幸的是,“戴立言”混淆了“反腐败应该靠谁?”和“反腐败实际靠谁?”这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反腐败当然应该靠“党和人民群众”、靠“纪检、巡视、公检法”,但在实际上,现实里我们也不得不“反腐靠情妇”(所谓的“中国反腐八大途径”:夫妻反目、意外事故、家中被盗、仇人上告、情人举报、记者拍照、丑事被人肉、内讧晒发票),因为我们的“查处比例”有大问题,其中也包括腐败的门槛被越抬越高的问题。

改革开放30多年,领导干部做出的成绩当然是不能否认的,但“成绩的口碑”和“腐败的口碑”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口碑”。如果不是领导干部“腐败的口碑”差,怎么会有“排成队隔一个抓一个有漏网”的说法呢?而这也恰恰说明了“选拔任用监督的过程”有问题(“由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少数人”、“由少数人通过少数人去监督少数人”),否则,我们还用得着像“戴立言”自己那样也去讨论《反腐败重在制度建设》吗?

还有,如果领导干部做出的成绩可能只是为了更好地腐败,那“成绩的口碑”本身也已经出问题了。该文说:“很难设想:以贪官为主体的领导干部队伍,30多年间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中国奇迹’。这是多么荒谬的悖论啊!”其实这里一点都没有“悖论”,“腐败与发展比翼双飞”,完全是因为改革后的发展为腐败创造了有利条件和充足动力。

该文“领导干部大多不是贪官”的三个论据都无法成立,但该文还从另外三个方面分析了“人们吐槽的原因”,认为:这可能是“领导干部作风问题普遍存在”带来的直观感受,也是新媒体、自媒体巨大的聚集和放大效应带来的,还是因为存在某些怎么看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都不顺眼的人。

该文的坦诚和直率令人钦佩,但它所承认的“领导干部作风问题普遍存在”,等于间接自我否定了“领导干部大多不是贪官”的核心观点。这就是我所说的“我们的宣传工作中不该出现的严重失误”:你怎么可以刚否认完“领导干部大多是贪官”,一转过身就承认“领导干部作风问题普遍存在”呢?作风问题当然未必是腐败,但你能指望并坚信“作风问题普遍存在”的官场中人“大多不腐败”吗?

至于说“新媒体的聚集和放大效应”以及“怎么看共产党都不顺眼的人”,这两者确实都是事实,但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这些只能说明,“快速反腐”不仅已经时不我待,而且已经到了不能通过低估“腐败比例”来进行的地步。最后顺便提个问题:为什么大多数领导干部非要等到变成了被审判了的刘志军才能公开财产呢?

文章来源:作者博客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