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现实版《钦差大臣》在中国上演

【新唐人2013年4月19日讯】1836年,俄罗斯作家果戈里发表了讽刺喜剧《钦差大臣》。剧中,一个在沙俄首都彼得堡当过十二等小文官的纨裤子弟输光钱财后来到某地旅店。与此同时,市内盛传钦差大臣将临。市长亲自跑到旅店察看。在与市长相互试探之中,纨裤子弟傲慢无礼,妄自尊大。这一切使得市长确信他就是钦差大臣,于是想方设法把这位钦差大臣迎至市长公馆,殷勤款待,并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纨裤子弟趁机“借钱”,敲诈了大笔钱财之后离开该地。他走后,真正的钦差大臣到了。

有时候,现实会比文学作品更加荒诞。现实版《钦差大臣》不久前在中共国真的上演了。

赵锡永留着蓬松短发,长着一张油光发亮的脸。他总是穿着短袖白衬衫,动辄发表长篇大论,看起来真像个高官。他声称他是中共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司长、副部级巡视员。这个北京来的大官在中国云南和湖南招摇撞骗,地方官员摇头摆尾,趋之若鹜。他在重要会议上发表主题发言,位列宴席嘉宾。他经常率队视察地方,做含糊空洞的发言。但最后中共国务院发出的消息称:赵锡永是个骗子。据报导,湖南省副省长甘霖、娄底市开发区党委书记谢志雄、娄底开发区党委副书记罗孝贵和昆明市市委书记张田欣等地方头面人物均上当受骗。

究其原因,弥漫于中共官场的“权力崇拜”首当其冲。那些受骗的地方官,不可谓全无见识,但却没有一人敢去看一看赵的证件,或者去查一查他的背景。在中央集权制国家,“官大一级压死人”。对于天下掉下来的“赵司长”,地方贪官们笼络、巴结还来不及呢,怎么敢有调查的想法?另一方面,“朝中有人好做官”。如果能傍上这个“赵司长”,无疑是给贪官们的升迁铺就了一条大道。最后,在中共官场吃喝嫖赌、同流合污才可以升官发财;秉公执法、洁身自好后果则会很严重。如果地方贪官把这位“赵司长”哄得高兴了,大家一起发财。即使“赵司长”不给力,至少不会给贪官们造成负面影响。现在,赵锡永被证明是个骗子了,那些受骗的副省长、党委书记没有一个出来道歉,更没有一个因此而丢掉乌纱。这再次印证,在中共国搞腐败是零成本;如果不去追捧“赵司长”而最后证明他是真的,那贪官们的损失就太大了!反正是公家的钱,用了也没有后果,贪官们当然要甘之如饴了。

中共一贯的秘密行政方式也给“赵司长”之类的骗子大开方便之门。中共的许多衙门好像就是怕见光。比如2004年焦国标炮轰的中宣部,既没有门牌地址,也没有电话,更没有互联网站,整个一个黑箱操作部门。如果中共报章时不时的提一提中宣部,可能不会有人知道这个机构存在。若在美国、台湾、香港,政客要当“领导”的话,玉照要拿出来示人不说,家人、履历、隐私,甚至养了几条狗叫什么名字统统会被人翻出来曝光。若没有这个胆识,就干脆不要萌生在民主国家当官的念头。(不信就去看一看美国国防部所有“领导”的简历,包括“司长”级别的官吏)。这个中共国务院政策研究室跟中宣部比也不遑多让,没有自己的网站,只有一个网页列出5名领导,连个图片也没有。在赵锡永事件里,即使地方官对其身份有所怀疑,也没有地方去对证他的身份。如果完全嘲笑那些中共地方官愚蠢,其实有失公允。中共的黑箱政治才是罪魁。

一旦有中共官员下基层“巡视”,地方官员进贡是肯定的。2011年,湖北省派了一个巡视组去“国家级”贫困县秭归县“巡视”。20天之间,除吃喝玩乐之外,还收受礼物(如IPad、笔记本电脑之类),一共花费80万人民币,平均每天4万。赵锡永行骗两年多,收受了地方官员多少贿赂令人遐想。问题是,赵不仅仅是单独出动;他每次“巡视”时,都有自己的“巡视团”。这个“专家组”成员约八九人。出场费、讲课费、差旅费以及各人一个红包,那是断不能少的。钱从何来?不用问,当然是由其考察过的地方政府买单。无怪中国网友要问,两年多中共地方官到底为赵锡永和他的专家组支付了多少钱?地方官们自己从这些“巡视”中又得到了多少好处?

这些问题的答案估计不会揭晓了。按照中共官场的法则,赵锡永会被“从重从快”惩处;受骗官员则毫发无损,会继续巴结上级以求升官发财;被挥霍的款项变成一笔糊涂账,很快就被忘记。中共体制同170年前的沙俄帝制一样,是产生贪官污吏和赵锡永们的温床。只要这个黑箱体制继续存在,这样的荒诞剧以后还会在中国上演。

--原载《新纪元》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