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说】仡佬人和牛王的传奇

【新唐人2013年3月20日讯】 “仡家一头牛,性命在里头。”在仡佬人心目中,牛与人生死相关。

  
在仡佬山乡,流传着一个感人的牛王故事。
  
传说,以前仡佬人住的山坡又高又陡,山上怪石嶙峋,就算人们再怎么勤快,日子都很难过。于是,大家一致推举足智多谋的小伙子阿王带领大家迁徙到水草丰茂之地。阿王也不推托,他牵着与自己朝夕相伴的一头牛,领着族人向远方走去。
  
许多个寻寻觅觅的日子过去了。干粮所剩无几,人也累,牛也倦,仡佬人依然没有发现适合耕种的地方。一天,太阳落山了,大家找了个岩洞过夜。因为疲惫,人们倒头便睡。第二天阿王醒得早,发现自己的牛不见了。大家找啊找啊,到处都寻不到牛的踪影。。
  
阿王伤心地哭了。他的哭声令人心碎,神都被感动了。绝望之中,传来牛的呼唤。阿王朝那声音狂奔而去。此刻,奇迹出现了。那头牛,正站在一棵枝繁叶茂的树下目光炯炯地看着他。
  
阿王笑了。牛抬头,哞哞长叫,像在呼唤神灵助人一臂之力。恰在此时,追随而来的众人看见一幅难以置信的画面——比天上云朵还白的大米,汇成一条银光四射的米河,扑簌簌地从树上落下来。在阿王面前,米花四溅,渐渐地堆成一座不大不小的米山。
   
仡佬人笑了。他们美美地吃了一顿白米饭,晚上睡觉也安稳了。可是天亮的时候,牛又不见了。细心的阿王发现,阳光下,有一行清晰可辨的牛蹄印,一直伸向远方。阿王领着众人,循着牛蹄印找到了他那头神牛。神牛所在的地方,是一个无人居住的林坝子,周边有山,山上有树,山下有河,河岸有田。


  
“这样就最好啦!”人们欢呼着围住神牛,从袋子中掏出剩下的一点粑粑,挂在牛角上,感谢牛劳苦功高。
  
在那里,仡佬人安居乐业。牛救了他们,所以仡佬人敬牛如神。不过,牛从来都没有生出居功自傲之心,一年到头依旧任劳任怨。牛吃的也依然简单,有青草吃青草,没青草吃干草,反正只要肚子不饿就行了。
  
仡佬人为了表达对牛的敬与爱,每年农历十月初一这天,都要专门给牛过节,叫“牛王节”,也称“牛神节”、“敬牛王菩萨节”、“祭牛王节”。这一日,牛放假,不耕不作,安心休息,开心度假。
  
节日头天,仡佬人就把牛厩的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女人牵牛去坡地上晒太阳,啃草叶;男人则把牛粪清空,然后从草房里抱几捆干草来,重新垫上厚厚的一层,这样,牛一回来,就可以舒服地躺在上面歇息了。
   
过节这天,家家户户为牛忙。寨子里一大早就洋溢着既忙碌又喜庆的气氛。男人做的第一件事是杀鸡,第二件事是备酒,第三件事是把鸡和酒一起拿到牛厩前面供着,然后焚香、燃烛、烧纸钱,祈求牛神保佑自家耕牛身强体壮。神色温柔的女人,则端着最好的牧草和饲料,像呼唤亲人一样喊牛起来慢慢吃。
   
当然,精彩节目还在后头。陆陆续续,各家各户都牵着牛出来了。牛都是披红带花、喜笑颜开的模样,月亮船一样的牛角上,一左一右悬挂着用上等糯米做成的糍粑。牛气定神闲地随主人出了寨子,往水边走去。到河边,主人牵着牛,站在水边,让牛从如镜的水面上,欣赏自己朴实憨厚的面相,以及壮实如墙的身子。牛自我感觉良 好地哞哞叫唤了几声,似乎是与它的同伴互相赞美着:“呵呵,都健壮着呢!不算老,还能够过好多个仡家人的牛王节呢!”主人取下糍粑送到它的嘴边,牛就乐滋滋地用舌头把美食卷进嘴巴里,美美地享受了。


 
没有养牛的人家,平时借别人家的耕牛使用。节日这天,他们也会准备酒肉香烛,到自家田地边祭祀,祈求牛王菩萨保佑自家早日买上耕牛。

来源:中国民俗网 作者: 李金兰 郭亮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