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教育 许毓仁投入故事分享

【新唐人2013年02月13日讯】 青年圆梦系列报导

(中央社记者郑景雯台北13日电)“很担心下一代无法分辨真相”,TEDxTaipei策展人许毓仁表示,TED不只是分享故事,还是一种改变教育、提供新思考的管道。

1984年TED在美国加州创立,原本只是一群朋友间的脑力大激荡,对未来充满热情,聚在一起讨论最新的点子,以及如何可以改变这个世界。

TED分别代表科技 (technology)、娱乐(entertainment)、设计 (design),每年举办一次年会,邀请各界人士用18分钟的时间,把他/她的故事说给大众听;2002年TED被媒体创业家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reson)买下,并在2006年把过去的演讲内容放到网路上让全世界的人可免费收看。

2009年TED开放品牌授权,让全世界有心人士都可经营TED大会,只要是TED官方认可的会议叫做“TEDx”,也因此许毓仁在2009年和几名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台湾开办TEDxTaipei。

许毓仁当初要在台湾推广TED,最主要是想要藉由每名讲者的故事,散播好的想法、理念,藉由教育改变年轻人。

在决定做TEDxTaipei之前,许毓仁曾在Taiwan News担任翻译、运动品牌公司当过教育训练讲师,也曾和朋友在旧金山的车库创业,游走于各个领域,一路走来,他发现,台湾年轻人普遍生活在舒适圈,从小接受学校填鸭式教育,习惯接受主流媒体给的思想,对人生或未来却没有太多想像。

许毓仁害怕未来自己的小孩或是下一代,对于现实生活失去好奇、失去分辨真相的能力,于是他想透过TED、透过故事分享,弥补教育上的不足。

许毓仁表示,每名讲者在TED分享的故事,透过网路上的传递,让故事可以被带着走,“这就是网路2.0的改念,参与者在网路上看到这则故事,进而分享、讨论、扩散,把每个故事的观点散播出去。”

分享的概念就是把自己的经验说给他人听,许毓仁说,“这就是创造利他的价值,利己就是利他”。

TEDxTaipei的第一次是在2009年10月,许毓仁以“台湾的故事”为主轴,当时在学学文创志业举办,邀请徐堉峰谈台湾丰富的蝴蝶生态、杨力州谈纪录片的力量、廖贤德谈泰雅文化的保存等。

2010年扩大举办,在华山文创园区谈“创意三部曲”,邀请歌手陶(吉吉)、现代舞蹈家许芳宜等24名讲者,当天有超过600人现场参加,且透过网路双语直播全球26个国家,也打响TEDxTaipei的名声。

到去年为止,总共有150名讲者曾经在TEDxTaipei演讲过,许毓仁说,有不少学校老师会直接用TEDxTaipei讲者的内容当做上课的教材,还有一名BBC记者因为在网路上看到演讲内容,主动联系要到台湾采访TEDxTaipei的讲者,听到这些回响,对许毓仁而言,无一不是一剂强心针,“努力的事情被看见,也有动力再往前”。

在看TEDxTaipei的讲者影片时,好奇怎么每名讲者的演讲内容都那么简洁且有趣,有别一般制式的演讲,许毓仁说,这些讲者都是团队主动联系,有些讲者一开始会担心不太会演讲,许毓仁便告诉他们,“想像人生就只剩下18分钟,要留给后代子孙什么故事?”,通常这样说,每名讲者在几次排练下,都能流畅的演讲完。

每年TEDxTaipei约在9月举行一次大会,通常都需要4至5个月的准备期,许毓仁表示,从一开始没有人知道TEDxTaipei是什么,到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主动找上他们,像是未来他们会与新竹物流有个“上山下海”合作计划,以行动讲座的方式,到全台各地讲故事给小朋友听,同时也教导孩童,用说故事的方法,把父母及家中的故事传递出去。

TEDxTaipei除了固定举办年会,平时也会关心社会议题,像是大学生、传播学者反媒体垄断,TEDxTaipei便会在官网上分享相关文章,让民众从多种角度探讨这个事件,许毓仁说,“很怕在未来的世界没人说真话”,因此他把TEDxTaipei当成是另一个媒体平台,透过各种论述,让民众自己去判别事件的对与错。

未来TEDxTaipei也会不定期举办小型讲堂,许毓仁说,“要把公共辩论的概念带回台湾”,他认为现在台湾社会经常被要求要选边站,但却忘了公民讨论的重要性,未来TEDxTaipei小讲堂仍然是用说故事的方式呈现,形塑公共领域的概念。

创业3年,许毓仁当初和几名朋友拿着仅有的存款在台开办TEDxTaipei,一路走来愈到的挫折不少,但他很庆幸自己在年轻时就经历这些,许毓仁更鼓励年轻人一定要学会3件事,学习如何有动力、学习如何建立一个社群关系、学习失败,并且多尝试自己不会且讨厌的事情,把这件事情做到最好,那便是培养好一种做事的态度。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