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呐喊 还我选择技职的权利

【新唐人2013年02月10日讯】体检技职专题(中央社记者陈至中、许秩维台北10日电)台湾技职教育面临转型,长期以来重高中、轻技职的趋势,升学主义、校院升格的副作用,许多台湾青年心中都呐喊着,“还我选择技职权利。”

技职教育曾为台湾的经济奇迹,打下稳固基础,但近年却面临严峻的转型阶段。高职升学比率过高、高等技职体系学术化、升学制度的僵化、学用落差、实习、双师制度等问题,在在使得技职改革之路步履蹒跚。

2012年6月的德国红点设计竞赛中,一幅来自台湾的海报作品,让来自世界各国的评审为之震撼,夺下最佳的“Best of the Best”奖项。

云林科技大学硕士生魏均寰的“NOT COPY MACHINE”没有夸张的色彩、没有绚丽的文字,简洁的构图中,一名背着书包的年轻学生,头部化作一台影印机;而身旁西装革履的成人,正拚命将头塞进影印机中,试图复制自己的脑袋。

魏均寰创作这幅海报的灵感,来自台湾基本学力测验考试,他觉得传统教育太过重视标准答案,大人们总想复制自己的成长经历,逼迫孩子循着设定好的路走。而技职体系,往往在选择之中被边缘化。

魏均寰自己的成长经历,就是“NOT COPY MACHINE”的最佳注解。国中时他就对设计有兴趣,但师长不能接受全校第一名的学生,选择就读技职,年幼的他顺应大人的想法,以优异成绩考进第一志愿台中一中。

如果魏均寰的性格中没有一点点“叛逆”的成分,他现在可能是律师、医师,但他却选择了一条在外人眼中“离经叛道”的路线。

台中一中的学习氛围,让魏均寰学会批判和反思,3年过后,他决定追求自己的兴趣,先是进入台湾艺术大学图文传播艺术系,之后又到云林科技大学视觉传达设计所,正式转入技职体系。

每一个阶段,都让魏均寰尝尽人情冷暖,考上台中一中时,乡里好像是出了状元一般,走在路上都有陌生人道恭喜。但后来念技职,乡亲的反应便明显冷淡许多,“甚至言语中,带有一些安慰或惋惜。”

但魏均寰不以为意,他相信自己的选择,而他的确也走出自己的一片天。他在国际发明展屡拿大奖,获选教育部“技职之光”,还没毕业就有许多工作室的机会等着。

回首求学历程,魏均寰认为,台湾技职最大的弱势在于“资讯落差”,一般国高中鲜少提供相关资讯。他当时想考艺术学院,就因缺乏讯息,错过了重要的术科考试,校系选择小了很多。

“师长都以为成绩好的人,理所当然要念高中、大学,反而是功课不理想的人,才需要帮忙‘找出路’,寻找一技之长。”魏均寰点出台湾教育体系的吊诡之处,技职体系不该是“第二选择”,其实很多人像他一样,可以兼顾课业和专长。

一手打造“私房蔡先生”公司的青年创业家蔡承宏(中国科技大学毕业),也深刻感受到台湾教育严重的倾斜问题。国中毕业于有“明星国中”之称学校,正好遇到高职免试分发的第一届,许多同学想读技职,却被部分师长批评为“懒惰”、“不肯接受大型考试的挑战”。

蔡承宏现在看来,觉得十几年前的情况相当可笑,念技职的同学表现不见得差,许多人都在各行业中发挥所学、崭露头角,“不像读高中的,念完还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教育部国民及学前教育署长吴清山指出,教育部推动十二年国教,会要求国中做好生涯辅导和职业试探,加强导师和辅导教师的培训,至少必须做到提供充足的资讯,不管是技职还是普通高中的升学管道,都不能有所偏废。

吴清山表示,技职、普通高中并无优劣之分,理想的全民教育,应该是“各取所需”,尽量提供多样化的选择。而要扭转国人的价值观、重振技职教育的光辉,教育部还有许多努力要做。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