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吁东海争议各方非正式沟通

【新唐人2012年12月05日讯】(中央社记者江今叶纽约4日专电)总统马英九为解决钓鱼台主权争议提出的东海和平倡议,学者建议,可以“1.5轨对话”管道,让争议各方官员以个人身份参加研讨会等活动,进行非正式沟通,寻得共识。

为让侨界更清楚了解政府在钓鱼台主权争议上的立场,中华民国驻纽约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今天举办“钓鱼台列屿主权及东海和平倡议”座谈会,邀请中央研究院欧美研究所研究员宋燕辉、淡江大学美洲研究所教授陈一新与侨界对谈。

宋燕辉表示,过去国际对于日本政府有效控制钓鱼台的共识,因为日本政府片面宣布将钓鱼台收归国有而有所改变。钓鱼台升高东亚紧张局势,反而让国际注意到钓鱼台主权确实存在争议,也让国际注意到政府对钓鱼台的主权宣示。

为和平解决钓鱼台争议,马总统提出东海和平倡议,呼吁争议各方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也获得国际肯定。但钓鱼台主权争议兹事体大,中国大陆、台湾、日本都不可能在主权议题上有所退让,为了维持东海稳定,宋燕辉提出“1.5轨对话”。

宋燕辉解释,所谓的“1.5轨对话”管道,是让争议各方主管相关事务官员,以个人身份参加国际研讨会等活动,在非正式谈判场合中,进行非正式沟通,交换意见,找出各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寻得共识,如此将能有效落实东海和平倡议。

陈一新则表示,钓鱼台主权归属中华民国,是政府绝对不会退让的立场,但也愿意搁置争议,现阶段的主要目标是与日方的渔权谈判,希望让渔民得以回到长久以来的历史渔场捕鱼。

不过他也担心,日本同时与台湾、大陆展开渔权谈判,如果日本与大陆先完成东海渔权协议,可能会使台日间的渔权协商因此触礁,损及台湾渔民权益,这是政府必须做好准备的。

陈一新也认为,为了使东海争议得以和平解决,一轨与二轨对话管道应该尽早建立,促使各方在东海主要议题上,透过双边或多边协商机制,强化互信与共同利益,维持区域和平与稳定,并进一步从现有的双边对话迈向多边协商,落实东海的和平与合作。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