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中汪洋最无背景 台媒抹黑娶贵妻源传言

【新唐人2012年11月5日讯】(新唐人记者李元翰报导)中共十八大前夕﹐江泽民派系持续发动对胡锦涛团派和改革派人物的抹黑攻势﹐继温家宝﹑李克强等人近日遭到江系舆论抹黑之后﹐出身贫寒而没有任何家世背景的汪洋日前也被台媒抹黑称“娶贵妻翻身”。外界分析指出﹐胡锦涛团派主将汪洋在中共高层中最无家世背景﹐之所以一直受到江系舆论嫉恨抹黑﹐是因为汪洋是胡锦涛指定的政治遗产继承人。

台媒抹黑源于网上个别贴子 被指不可信

台湾《苹果日报》11月4日刊文称﹕“汪洋老家在安徽宿州汪家村,村民夏先生表示,‘他(汪洋)可是从下面一步一步走上去的,小时候还捡过粪。’汪洋也没有显赫学历,直到娶了县官的女儿祝玛丽,人生才翻转。1976年,中学未毕业的汪洋被调进五七干校当教员、校党委委员,踏上仕途,学历也是任官后再进修取得。”

资深媒体人王宇心分析﹐“汪洋‘娶县官的女儿祝玛丽’的说法﹐最初来源于网上个别贴子﹐但这个传言的真实性值得怀疑。50年代﹐曾希圣(时任安徽省委书记﹐曾任皖北区委书记)在安徽大刮共产风﹐在保守偏僻的皖北宿县﹐一个共产党地方干部竟然给自己的女儿取洋人名‘玛丽’﹐而且历经反右﹑文革后﹐这种思想的人还能继续当县官﹐这本身就不可信。”

网上除了个别贴子称汪洋娶县官女﹐其他天南海北各种说法都有﹐有称汪洋是李鹏的女婿﹐有称是胡锦涛的表弟﹐也有称是汪道涵的儿子﹑侄子﹐而“百度推荐答案”指出“汪洋的父亲只是普通工人,甚至就连汪洋的岳父也不是什么达官贵人”。十八大前﹐有的下届领导人的妻女已成为舆论关注的名人﹐而汪洋的夫人子女却始终是个谜﹐查不到任何可靠资料。

江系背景的《明镜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十八大诸侯进京》一书指出﹕汪洋出身于普通家庭,家住破旧平房。母亲是个小学教师,汪洋8岁时就拉地扳车挣钱。父亲早逝,作为家中长子的汪洋刚满17岁,按照当时顶替政策,辍学接班,进宿县地区食品厂当工人,帮助母亲分担家庭压力。不久,他被提拔为车间负责人;20岁刚出头,调到宿县地区五七干校。

汪洋一直勤于学习﹐从1976年到79年,汪洋在五七干校从普通教员,当上教研室副主任和校党委委员。79年,汪洋到中央党校政治经济专业学习一年半﹔80年,汪洋在宿县地委党校担任教员,81年成为共青团安徽省宿县地委副书记﹐26岁即官至副县处级。26岁的年龄,胡锦涛刚当上普通技术员,习近平刚读完三年大学毕业,李克强正在北大读书。

82年,汪洋升为安徽团省委宣传部长﹐83年升任安徽团省委副书记﹐28岁即官至副地厅级。83年当时﹐胡锦涛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习近平任河北正定县委副书记﹐李克强任北大团委书记。84年至87年﹐汪洋任安徽省体委副主任﹑主任﹔88年调任安徽铜陵市长。出身贫寒的汪洋﹐27岁官至县处级﹑32岁地厅级﹑38岁副省部级,晋升速度之快令人惊叹。

王宇心分析﹐“汪洋早期‘乘火箭’升官速度﹐在中共官场几乎无人可比﹐甚至连总书记胡锦涛﹑太子党习近平这样的都没法比﹐如果说汪洋娶县官的女儿翻身﹐那这个县官的能耐也太不可思议了。很显然﹐汪洋的晋升并不是靠任何家世背景﹐而是命运使然。台媒把网上个别贴子当作新闻来报导﹐抹黑十分可笑﹐因为中共高官多如牛毛﹐县官实在小的可怜。”



《苹果日报》4日的文章还介绍张德江﹑张高丽说﹕“张德江是辽宁人,父亲传是解放军前少将张志毅,另有说法指其父只是农民或理发师。”“张高丽出生福建晋江,传张家贫穷。另传张主政深圳时,适逢习仲勋在当地养老,张常前往探视、嘘寒问暖,为他攀上习近平埋下伏笔。此外张也一度对薄熙来吹捧有加,但薄倒台后赶紧噤声,差点抱错大腿。 ”

由此可见﹐《苹果日报》4日的文章对汪洋﹑张德江﹑张高丽的说法多是根据传闻。江系背景的《明镜网》一向对胡锦涛团派主将汪洋多有贬低﹑打击﹐而它在两年前《十八大诸侯进京》一书中却罕见的说﹐“汪洋是那种很早就显露才华的年轻有为型人才,一位认识汪洋的熟人如此评价:升迁之快,与他本人严以律己、积极进取的做人风格密不可分。”

汪洋老家至今仍住破旧平房 升迁被指靠努力

33岁就任铜陵市长的汪洋﹐被民间称为“娃娃市长”﹐在江泽民上台后紧跟保守派大佬刮左风的鼎盛时期﹐汪洋在铜陵对旧体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91年11月﹐汪洋主持写作班子在《铜陵日报》发文《醒来,铜陵!》,呼吁“向一切僵化、陈腐、封闭的思想观念开刀”﹐引发了一场全国性的“解放思想”大讨论﹐为92年初邓小平南巡开创了舆论先导。

92年2月邓小平南巡视察安徽时,要求汪洋在省领导面前宣读这篇《醒来,铜陵!》﹐之后,汪洋得到了邓的赏识提拔﹐称赞他是个人才。92年,汪洋被提拔为安徽省计委主任,一年后,38岁的汪洋升任安徽副省长,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副省长。99年,汪洋进京任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副主任;2003年,汪洋升任国务院副秘书长﹔05年汪洋出任重庆市委书记。

汪洋先后在直辖市和广东这两个必须由政治局委员才能担任的重地担当一把手,这种资历从中共建政以来,都是难以有人望其项背的﹐包括现任总书记胡锦涛。人民日报社主办的中央级刊物2009年底刊发长文《“少帅”汪洋》称他﹕“在地方打滚过,也在中央历练过,既有鲜明的团系色彩,又是难得的财经好手,前途无可限量,未来当有想象空间。”



曾任铜陵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的姚焕文介绍说,汪洋书记没有什么背景,有一次他和汪洋坐卧铺从北京回合肥,火车走到宿县,汪洋指着铁道边的一栋破旧的平房给他看,那就是他的家。姚焕文说:“按照现在好多人的说法,升迁过快肯定是凭借关系,但汪洋不是,他依靠的是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并提到汪洋孩提时代,家教甚严,汪洋也非常孝顺。

《“少帅”汪洋》说﹐自从离开宿县以后,汪洋想把母亲接到合肥、北京长年居住,但都被母亲婉拒。汪洋在安徽省任职期间,每年过年都要回宿县看望母亲,母亲认为路费很贵,表示打个电话就可以了,不必每年都回。汪洋到北京工作以后,时间更加紧张,回老家的机会愈发稀少。有一次汪洋过年回家看望母亲,悄悄的没有带秘书,也没有惊动地方政府。

去年10月﹐身兼政治局委员的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再次返回宿州老家探望母亲,这次惊动了当地政府和媒体。香港《明报》当时报导说,现年80多岁的汪母和女儿一家一起住,汪母早年因中风不良于行,现在要坐轮椅。汪洋的妹妹数年前从当地水厂会计职位退休后,在家专门照顾老母。当地人说﹐汪洋的弟弟这么多年仍在名存实亡的宿州针织厂上班。

《明报》报导,汪洋的家就在宿州市区金城街,有数十年历史的老屋藏身在纵横的小巷内,巷内电线乱搭,最窄处不足1米,难掩破败。过去有街坊对汪母说:“儿子汪洋做了那么大的官,不应该住在这个破地方。”汪母则回应称,这里有好邻居,住了一辈子,也不想搬走,“况且当大官有很多的事情,他有他的事情做,母亲不能跟着他,去哪里都要牵挂。”



汪洋批利益格局关系网 被称为最具改革意识者

《广州日报》报导﹐2010年8月7日,100位在广东省工作的外来务工人员受省委书记汪洋之邀,来到广东省委小礼堂,与省领导一起观看反映珠三角外来工生活的电影《所有梦想都开花》,并进行了交流互动﹐汪洋向外来工们谈到﹕“我17岁当工人,拿着17.5元的工资,抡过大锤,睡过地铺,加过夜班。当时的梦想很简单,就是希望工资涨得高一点。”

有过贫民劳工经历的汪洋说﹕“如果没有外来工,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就可能喝不上水、吃不上菜,甚至垃圾围城,更谈不上会有广东的工业化、现代化。外来工是广东现代化进程中一支非常重要的建设力量。希望外来工兄弟姐妹们都能自尊、自立、自信、自强,积极奋斗﹐祝愿你们梦想都能开花!”汪洋强调,要善待农民工,就是要懂得感恩。

2010年1月在广东省委全会分组讨论时﹐汪洋批评说﹕“大学里老师靠关系,公务员也靠关系、靠背景,这样,关系网形成了,利益格局也形成了,新来的人就融入不了这个关系网,没办法在此立足。”“搞学术的,要看他教育部门有什么人、科技部门有什么人;当公务员的,要看他有没有什么背景、跟谁的关系不错。这种环境不会有吸引力!”

汪洋2008年提出﹐把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选干部用人才的重要标准,让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人上,不会领导科学发展的人让,阻碍科学发展的人下﹐“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汪洋今年1月指出﹐执政团队不能全部变成了精英团队﹐没有工人、农民群众就出了问题,将会从外来工中招公务员,从基层招公务员,还会考虑从工人农民中选领导干部。



在今年1月广东省人大会议上﹐汪洋说﹐“现在机关里,当公仆的氛围越来越弱,当老爷的氛围越来越浓,这要好好整顿整顿。”他谈到行政体制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时强调放权﹐汪洋指出﹐管得少才能管得好﹐政府不要越俎代庖﹐“下放权力是生死之战”。随后﹐汪洋强调﹕“要以自我革命的勇气,坚决打破利益格局”﹑“改革首先要从党和政府头上开刀”。

汪洋是胡锦涛“科学发展观”政治遗产继承人﹐“科学发展观”十八大将作为中共“指导思想”写入党章﹐并于明年两会纳入宪法。十七大后﹐胡锦涛调派团派主将汪洋主政广东﹐就是为了开创“科学发展观”的实验基地。5年来﹐汪洋推行“腾笼换鸟”转型升级﹑行政体制改革﹑社会管理创新等一系列改革﹐都是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全国探路﹑做出示范。

汪洋的“腾笼换鸟”已成为胡锦涛“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成功样板。《南方日报》最近报导《广东“腾笼”五年换来一批“好鸟”》指出﹐广东“腾笼换鸟”取得巨大成功。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厉以宁表示,“腾笼换鸟”对全国来说都是很有启发性的。随着中小企业倒闭潮浙江模式陷入困境﹐最近浙江省政府再次发文,要求加快“腾笼换鸟”转型升级。

另一方面﹐汪洋在广东推行以构建“小政府、大社会”为目标的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在汪洋的推动下,广州和珠海进行了人大﹑政协归位改革和社区民主试点﹐并提出放宽民间组织﹐率先在深圳推动工会直选﹐在广东试点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先行先试。与此同时﹐汪洋近年来强势治贪,广东多名高官因贪腐而遭判重刑严办。

汪洋去年暂停新闻管制禁令﹐默许数千乌坎村民打出“反对独裁”、“还我人权”等标语游行示威,还让警车开道护航广州民工讨薪游行。今年以来﹐汪洋允许乌坎村由村民投票民主选举出村委会成员﹐首创中国“政治特区”﹔广东21个地级市政法委书记均不再兼公安局长。汪洋还作出党政分开的初级尝试﹐启动了以“政经分离”为重点的农村综合改革。

汪洋喜欢美国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的畅销书《世界是平的:一部二十一世纪简史》,并向重庆和广东官员们推荐。弗里德曼是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媒体人之一﹐曾三次获得普利策奖﹐弗里德曼2008年应汪洋邀请到广东访问时评价汪洋:“他是中国领导人中最具有改革和开放精神的人,让我为之震惊。”《路透社》则称“汪洋被西方许多人视为政治改革的明灯”。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