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起:九二共识关键在互信

【新唐人2012年11月04日讯】(中央社记者翟思嘉台北4日电)“九二共识”如今成为两岸对话的基础语言,但也在国内引起争论,当年提出“九二共识”的前陆委会主委苏起说,“九二共识”只是名词,更重要的是两岸间的互信能否巩固延续。

2000年台湾第1次政党轮替,时任行政院大陆委员会主任委员的苏起在卸任前,于淡江大学4月28日举办的国际研讨会开幕致词时提倡“九二共识”,用以代称1992年海峡交流基金会和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香港会谈对如何处理“一个中国”问题达成的共识。

苏起接受中央社记者访问时表示,现在各方对“九二共识”的争论常集中在名词问题,“好像它是电脑密码,有它就进得去,没它就进不去”。不喜欢“九二共识”的人否认“九二共识”的存在,或努力设想可以取代“九二共识”的名词,如此一来,反而偏离关键的重点。

苏起说,“其实在我看来,名词只是冰山的一角,没有它固然不行,但真正的关键从来就是两岸双方的基本互信”。

两岸经过数十年对立,1992年两会商谈之际,双方的共识相当模糊、彼此互换文件的形式相当非传统、双方往来也多有隐晦。

但苏起说,也是有那时台湾内部政治发展与两岸往来的条件,建立双方基本互信,因此有足够的政治动力藉由“创造性的模糊”打破当时的冰冻。

他直言,2008年两岸恢复谈判,双方在4年多的接触中产生互信,“九二共识”成为现阶段两岸谈判的基础。

不过,“与其辩论某个名词的意义或什么名词较好,不如探讨如何建立或如何巩固双方的互信”,今日的两岸关系逐渐朝向稳定迈进,双方保持互信是重要的关键,但互信又是极为抽象的概念,不容易衡量,又容易受到影响。

“举凡人事布局、重要谈话、党内势力的支持程度、重大相关政策、以及其他微妙的言行都会对互信造成影响”。

他指出,目前两岸3党间,国、民两党和解进度虽慢,但已乐见有进展;国共过去60年斗多和少,双方互信的建立相当困难,破坏却非常容易;民共之间的互信要从无到有,更不容易,尤其需要费心。

“两岸新局即将展开”,苏起说,目前难得的互信局面需要相关各方更加小心维护。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