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说】尧历山访贤禅位于舜的故事

【新唐人2012年10月16日讯】华夏先民把远古三个圣明的帝王和上古五个贤德的帝王合称为三皇五帝。中原地区的民间至今流传着一则“史话谣”,前两句是:“前三皇后五帝年深岁远,有尧舜和禹汤四大名贤”。在所有关于五帝的传说中,尧帝和舜帝总排在前边。而有一则尧帝访贤得虞舜的故事流传至今。

尧帝,本姓尹祁,名叫放勋,是帝喾之子。《谥法》上说因为他“善传圣”所以得到了“尧”这个谥号。

尧十三岁封于陶地,十五岁改封于唐地,所以历史上又称尧为“陶唐氏”。 尧十八岁为天子,建都于蒲阪。他仁德而又智慧,深受民众敬仰与拥戴。

《史记》上称赞尧帝“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能明驯德,以亲九族。”就是说,尧帝的仁德如天空一般广阔、包容,他的智慧如神一般的高深、广博;接近他如太阳一般让人感到温暖,远望他如云霞一样灿烂;他能让他的子民明白道德的意涵而使得所有族人和睦相亲。

尧帝善于考察百官的政绩,区分高下,奖善罚恶,使政务井然有序。在他的治理之下,天下安宁,政治清明,世风祥和。

相传,尧帝年迈时,想找一个贤德而又能干的人来继承帝位,好把治理天下的大事传给他。可是他的几个儿子及朝中的文臣武将,看来看去都各有一些不足之处,没有一个能符合尧帝的期望。于是尧帝决定到民间去寻找德才兼备足以承接帝位的人。

一天,尧帝巡行来到扬州涂山附近大江的出海处(现在的浙江省绍兴市上虞的境内),忽然看见前面山上有大片的良田,庄稼长的十分茂盛。于是,尧帝和随行的两个人走上山去。

只见生机勃勃的田野上,有百鸟齐集,啄草而不啄苗;还有大象正在拱地,翻土而不伤禾。大家正对眼前不可思议的景象感到惊奇的时候,忽然看到前面有个器宇不凡的小伙子,赶着一头黄牛和一头黑牛犁地过来。于是,尧帝上前询问那小伙子的名字和当地的地名。

小伙子停止耕地,恭谨行礼后回答说道:“草民姓姚,名重华,这里叫历山。”

这个名叫重华的小伙子就是后来的舜帝。

尧帝又问道:“这地里的百鸟和大象都是经过驯服的吗?”

重华回答说道:“不是。继母命我每天造田十亩,小人不能违抗父母的意愿,只有勤奋耕作,想不到百鸟都来帮我锄草啄虫,大象也来帮我拱土造田。”说完他接着犁田。

尧帝在田埂上慢慢地跟这个小伙子走,看他犁田。他忽然发现每头牛的屁股上都绑着一个簸箕,觉得很奇怪,就问道:“你为何在每头牛的屁股上都绑着一个簸箕呢?”

重华边犁田边说道:“鞭打在牛身上会疼的,哪个牛走慢了打一下簸箕,牛知道是打它的,就会紧走几步赶上去。”他说完忽然叫牛掉头返回,尧帝又觉得奇怪,心想:这人犁田,为什么不耕到地头就返回呢?

于是,尧帝又问道:“你为什么不耕到地头就返回了呢?”

重华含笑回答说:“因为地的那边有户人家,再往前耕,我怕会惊扰他们的。”

尧帝一听更是觉得奇怪了,心想:那边明明是一片庄稼,根本没有看到房子,哪有什么人家?但这人不像是个会说谎话的人,难道是有人在庄稼地里睡觉?

尧帝想到这里,就大步走到对面的地头细细查看,却什么也没有发现,就更加的感到奇怪了。他正要向舜问个究竟,忽然看见一只鸟儿嘴里衔着一条虫子,飞过庄稼地落到地头的一棵树上。尧帝轻步前去仔细一看,原来这地头的树上有一个鸟巢,里面有四只雏鸟,张口哑哑待哺,尧帝这时恍然大悟。

回身到重华的身边,尧帝问道:“你刚才所说的人家,是不是指那窝小鸟?”

重华回答说道:“正是。鸟辛勤为我啄虫锄草,所以,我种的庄稼,虫害和杂草少,长得又好,年年都能丰收,在我心里鸟儿如人一样值得爱护。”

尧帝又向舜问道:“这么大的一片良田都是你开垦的吗?”

重华说道:“是我和大象一起开垦的。因为洪水泛滥,山下原来的良田都被淹没了,我想这洪水一年半载也退不下去,就在山上开垦农田。亏得有大象的帮忙,这么大的一片良田都是大象的功劳呢,不然,我一个人那有这么大的力量?”

尧帝听了大为感动,心想:这个青年有智慧,又有善心,对鸟兽尚如此爱惜,对百姓就会更有爱心。不妨再看看他在治理天下方面有何见解。

于是尧帝就在田间跟重华谈起了治理天下的话题。重华从容应答,坦荡而论。他的言谈明事理、晓大义,非一般凡人之见,尧帝心里暗暗高兴。

为了进一步了解舜的为人,尧帝下山走访了方圆百里,当地人都称赞这个名叫姚重华的小伙子是一个孝顺、仁厚又有聪明才智的贤良之才。于是,尧帝决定进一步考查并培养他。

尧帝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重华以考察他的德行,看他是否能处理好家政。重华和娥皇、女英住在沩水河边,依礼行事,使二女都恪守妇道,家庭和睦。看到重华治家有方,尧帝开始让重华辅佐自己行天子之政。

尧派重华负责推行德教,重华便教导臣民以“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美德来指导自己的行为,臣民都乐意听从他的教诲,彼此谦让宽容。

尧让重华总管百官,处理政务。重华便作五明扇,设诽谤之木以表王者纳谏;他举贤任能,荐大禹,治水成功;他流共工,放灌兜,殛伯鲧,迁三苗,以惩治奸佞;他扩疆域,使百事振兴,井井有条,百官都对他心服口服。

尧让重华在明堂的四门,负责接待四方前来朝见的诸侯。重华对诸侯们以礼相待、刚柔相济,诸侯们都很敬重他。

最后,尧让重华独自前往森林中,经受大自然的考验。重华在暴风雷雨中也不迷失方向,走出了森林,显示出很强的生存能力。

经过多年的考察与培养,重华不仅德才兼备而且政务也历练得很成熟了,于是尧帝于正月上日(初一),在太庙举行禅位典礼,正式将帝位禅让给他。重华接帝位后国号为“有虞”,谥号为舜,因此后世称他为“虞舜”。

尧让位二十八年后无疾而终,“百姓悲哀,如丧父母。三年,四方莫举乐,以思尧”,可见人们对尧的怀念之情甚为深挚。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