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率先挺法办薄 江系舆论贬汪“太积极”

【新唐人2012年10月2日讯】(新唐人记者李元翰报导)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率先表态拥护将薄熙来移送司法处理﹐带动中共党内和社会各界倒薄表态潮。胡锦涛亲信汪洋是唯一长期抗击薄熙来“唱红打黑”的团派主将。但汪洋率先表态挺法办薄熙来﹐却遭到江系舆论嫉妒嘲讽称“太积极”。外界分析﹐这不仅反映了江系仍在暗中挺薄﹐更主要的是汪洋为胡锦涛团派推出的总书记人选﹐因此才长期受到江系舆论的贬低阻击。

薄熙来日前在胡锦涛主持的政治局会议上被“双开”后﹐9名政治局常委随后在“十一”招待会和天安门广场两次集体亮相﹐以显示高层在薄案上统一。温家宝在“十一”讲话中强调“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显示胡锦涛掌控薄案和十八大全局。

在薄熙来移送法办公布的次日﹐汪洋9月29日主持广东省委常委会通报薄熙来案,在各省区中率先表态﹐拥护中央“坚决、迅速、果断地处理薄熙来严重违纪案件”。在党内外挺薄声音犹存的形势下﹐汪洋的表态带动了各界倒薄表态潮﹐连日来中共官媒大量报导各界干部群众拥护中央的决定。

而江系背景的《多维新闻网》和香港《明报》等海外媒体却称﹐汪洋在各省区中率先表态坚决拥护中央处理决定,“但作为同僚,于情理未免过于‘积极’”。

资深媒体人王宇心分析﹐汪洋与薄熙来从没有一起共过事﹐称不上同僚﹐事实上两人是长期互相打击对抗的政治敌手﹐因此﹐汪洋率先表态合情合理﹐而且有助于胡温当局严惩薄熙来﹐本应值得鼓励﹐但却反遭江系舆论嘲讽﹐这是典型的“枪打出头鸟”的嫉妒心理。

王宇心指出﹐汪洋长期受到江系舆论嫉恨贬低﹐原因不仅是它们仍在暗中挺薄﹐更主要的是汪洋为胡锦涛团派推出的总书记人选。而江系舆论甚至把汪洋排除在7常委名单之外﹐那显然不是胡锦涛主导的十八大布局﹐汪洋作为胡温的继承人从而成为团派总代理人﹐胡锦涛最力挺的就是汪洋﹐“入常”根本就不是问题﹐汪洋频频高调出击是为了接班胡的总书记之位。

在薄熙来掀起“唱红打黑”文革式政治运动得到中共党内从高层到基层大规模力挺响应时期﹐唯一长期不断抗击薄熙来“唱红打黑”的只有胡锦涛团派主将汪洋﹐他被广泛视为倒薄和改革先锋。

前香港文汇报驻东北办事处主任姜维平日前表示﹐胡锦涛在任期结束之前,显示了自己明智果决和强势的一面﹐“能够有勇气力阻薄熙来代表的极左势力的上升,使中国免于倒退”﹐避免了“二次文革”复辟。姜维平认为﹐这是石破天惊的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壮举。



薄熙来发动“唱红打黑” 矛头直指汪洋

江泽民﹑曾庆红把持十七大﹐江系继续占据政治局常委会主导地位﹐并把胡锦涛推举的团派接班人选李克强﹐以太子党习近平顶替。随后﹐胡锦涛把主政重庆的汪洋调任广东省委书记﹐团派主将汪洋﹑李克强都是胡锦涛的安徽同乡。同时﹐胡温将时任商务部长的薄熙来“发配”到重庆。

汪洋在他第一次主持的广东省委会议上,22次提到“解放思想”﹐矛头直指江泽民的政治遗产“三个代表”﹐并把广东作为胡锦涛“科学发展观”的实验基地﹐惹恼了江泽民﹐汪洋由此成为仅次于胡锦涛的江派最恨之人。

在江泽民、周永康的授意下﹐薄熙来从2008年开始发动“唱红打黑”运动,矛头直指汪洋﹐清洗汪洋的重庆旧部﹐进而提出“重庆模式”﹐向汪洋的“广东模式”叫板﹐薄真正的意图是挑战胡锦涛的权威﹐进军中南海﹐同时遏制汪洋上位。由此﹐汪薄之战成为胡江争斗的主战场。

王立军上任重庆市公安局长后﹐随即在80余天逮捕了近万人,新华网称“重庆的看守所几乎爆满”。薄熙来﹑王立军成立329个专案组,抓捕了近600个“黑社会”,其中许多是民营企业老板,没收其资产上千亿,以刑讯逼供制造了成百上千冤案﹐到2010年底已判处死刑57人。

《重庆晨报》报导重庆举行了23万余场红歌传唱活动。姜维平指出﹐薄熙来为了弥补唱红歌的数以千亿的财政亏空,必得通过“打黑”黑打的群众运动掠夺财富﹐彻底绑架和砸烂了公检法,又通过李庄案阻吓了律师们的质疑,人民生活在“敢怒不敢言”的一片红色恐怖之中。

近日在薄熙来罪名公布前夕,汪洋为广东年度省领导干部党纪政纪法纪教育培训班亲自授课,他警告“谁独断专行,就是往绝路上走,大家要引以为戒”。外界解读汪洋是警告“以薄为戒”。



江派大力扶持响应薄熙来 胡锦涛力挺汪洋

薄熙来“唱红打黑”受到了江派和太子党的大力扶持和响应﹐掀起全国范围的大规模“唱红”运动。仅江派亲信﹑天津市委书记张高丽在2009年的4、5个月内,天津全市就组织了23000余场次、380万人次参加的各类唱红歌活动。

与此同时﹐汪洋整肃大批贪腐江派政法系﹑广东帮高官反制﹐延烧薄熙来的后台周永康﹐包括周永康的公安部长接班人郑少东、最高法院副院长黄松有、广东省政协主席陈绍基、浙江省纪委书记王华元﹑深圳市长许宗衡等至少5名省部级高官被判死缓或无期徒刑﹐其中大都参与迫害法轮功。

胡锦涛一面派出中央巡视组督查重庆遏制薄熙来﹐一面部署舆论为汪洋造势。2009年底﹐新华社主办的《财经国家周刊》创刊号刊发长文《汪洋粤政》﹐人民日报主办的《大地周刊》同时刊发长文《“少帅”汪洋》。

文章引述消息称“汪洋治贪,曾得中南海意旨”﹐并称汪洋的仕途轨迹“异同寻常”﹕“在地方打滚过,也在中央历练过,既有鲜明的团系色彩,又是难得的财经好手,前途无可限量,未来当有想象空间。”

作为力战江派的先锋﹐汪洋的沉浮直接关系到胡锦涛团派的盛衰。2010年4月﹐胡锦涛团派通过香港《动向》杂志文章《汪洋势头压住薄熙来》放风称﹐来自北京高层的可靠消息表明:汪洋是团派继李克强后推出的第二号总书记人选,李克强提前进入总理角色。

随后﹐除胡﹑温﹑李克强外﹐所有江系政治局常委都先后视察重庆﹐高度评价肯定薄熙来“唱红打黑”。胡锦涛则在两年内三访广东﹐力挺汪洋和“广东模式”﹐却一直不去重庆。

去年6月,薄熙来带队“千人红歌团”进京演出。汪洋随即表示“增强忧患意识比歌颂辉煌更重要”,直接针对薄熙来“唱红”提出公开批评。姜维平指出﹐薄熙来精心策划的“逼宫”失败。

紧接着﹐胡锦涛在“七一”讲话中﹐特别提到了两个《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应对曾经犯过的文革和左倾错误“牢牢记取”教训﹐被认为是对薄熙来“唱红打黑”正式定性。同时﹐胡锦涛已部署中纪委查处辽宁铁岭腐败案﹐展开整治薄熙来的行动。

此后﹐薄熙来转而与汪洋围绕“蛋糕论”﹐引发“重庆模式”与“广东模式”的论战﹐汪洋强调“不能用运动式的方式解决民生问题”。姜维平引述重庆消息人士指出﹐重庆较大的工程项目都被薄熙来等官员送了人情,他只是拿出了一点点“小蛋糕”,哄哄老百姓。



带动各界倒薄表态潮 汪洋可望成为改革引领人

薄熙来9月28日被定7宗违法乱纪罪行﹐宣告“唱红打黑”彻底失败。汪洋广东省委率先表态拥护中央的决定﹐带动了党内外倒薄表态潮﹐中共官媒纷纷刊发各界表态和评论。

官媒《光明网》9月29日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无以制约的权力是薄熙来崛起于政坛、跌落于政坛的根本原因之一。薄熙来的政治之路,再证“文化大革命”的政治模式,已是一条死路。

《长江网》发表时评说﹐对薄熙来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打破了一些人“刑不上大夫”的疑虑。薄熙来、薄谷开来、王立军等人之所以肆意妄为,就在于他们位高权重,自认为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直到走上了审判台,才知道自己头顶上还有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人民网》发表国防大学教授公方彬的表态认为,薄熙来事件极其重要的是怎样解决体制制度上的漏洞,有效避免发生类似的事情一再发生,这一点至关重要。它是体制制度改革的重心,不可或缺,不可迟延。

《北京青年报》发表评论指出﹐薄熙来严重违纪案件的另一个沉重警示,就是权力必须受到监督制约。加强反腐倡廉的一个关键,就是要大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

薄王案发后﹐汪洋率先降格政法委权位﹐广东21个地级市政法委书记均不再兼公安局长﹐并宣布在广东试点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在深圳推动工会直选﹐率先制定政府参事法规。此前﹐汪洋率先试点行政体制改革﹐放宽民间组织﹐暂停新闻禁令﹐警车开道护航民工游行讨薪﹐默许数千村民大规模游行示威﹐树立乌坎村民选模式﹐首创中国“政治特区”。

汪洋屡屡喊出“一个好的制度比一个好的领导更重要”﹑“改革首先要从党和政府头上开刀”﹑“要以自我革命的勇气,坚决打破利益格局”﹑“以‘杀出一条血路’的气魄闯出一条新路”﹑“破除人民幸福是党和政府恩赐的错误认识”等惊人言论。

万里﹑宋平﹑乔石﹑李瑞环等元老力挺汪洋在十八大上位。北戴河会议之后﹐温家宝总理8月22日批准广东省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先行先试”。随后﹐温家宝8月24日在汪洋的陪同下﹐一年内第二度视察广东,高调宣称“我对广东的未来充满信心,广东的发展前景一定会更加美好”,被外媒视为力挺汪洋的动作。

汪洋9月12日在顺德改革试点现场会上表示﹐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的行政体制改革、以“政经分离”为重点的农村综合改革、以基层自治和社会组织为着力点的社会管理创新,将是广东深化改革的三大主攻方向。汪洋批评领导干部“求稳怕乱”﹐强调“要不为任何风险所惧”。

《华尔街日报》刊文解析薄熙来的倒台与汪洋的崛起指出﹐“汪洋才是走对路的人。”《路透社》报导称﹐“汪洋被视为下一个温家宝”﹑“被西方许多人视为政治改革的明灯”。《澳广》报导称﹐“汪洋是中国政坛的一颗新星,被广泛认为是改革派领导人之一。”有网友评论称汪洋有可能成为中共体制内的“戈尔巴乔夫”。

王宇心指出﹐“薄熙来﹑王立军事件的出现﹐是中共面临政治﹑经济﹑社会巨大危机的征兆﹐已经极大的震撼了中共专制腐败体制﹐中国正处于政治大变革的前夜。胡锦涛通过薄谷王案击溃江派﹐已定盘由胡主导的十八大布局﹕汪洋接班总书记﹐习近平接班国家主席﹐李克强接班总理﹐汪习李三权分位体制将在十八大登场。汪洋多年来的一系列大胆言论﹑观念突破﹑开明举措﹑改革实践﹐足以表明他可望成为中共改革转型的引领人。”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