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民俗】二十四节气:大暑 (视频)

【新唐人2012年7月22日讯】大暑,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指炎热到极点的意思,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在每年7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20°时开始。这时正值“中伏”前后,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摄氏40度的高温天气,调节人体需要防中暑。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关于大暑说: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

* 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rù)暑;三候大雨时行。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溽,湿也,土之气润,故蒸郁而为湿暑,俗称龌龊热是也;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 茉莉、荷花盛开

* 调节身心,预防“情绪中暑”

* 饮:传统的养生方法十分推崇饮用冷开水。实验结果表明。一杯普通的水烧开后,冷却到室温。这种冷开水在其烧开被冷却过程中,氯气比一般自然水减少了 1/2,水的表面张力、密度、粘滞度、导电率等理化特性都发生了改变,近似生物活性细胞中的水,因此容易透过细胞而具有奇妙的生物活性。

* 食:以清热解暑的饮食为宜,多食营养丰富的果疏和蛋白质。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尤其推崇药粥养生,他说:“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也。”粥中配以不同药材,对老年人、儿童、脾胃功能虚弱者较适宜。

* 宜食食材:清补食物有绿豆、百合、黄瓜、豆芽、鸭肉等;补气清暑食物有冬菇、紫菜、西瓜、番茄等,亦可选用西洋参、太子参、黄芪;健脾养胃食物有赤小豆、薏米、南瓜等;药粥有绿豆粥、扁豆粥、莲子粥、薏米粥等。适当食用姜、葱、蒜、醋杀菌防病、健脾开胃。

* 起居:保证充足的睡眠,中午应午睡0.5—1小时。外出应避开最高气温段,防心血管疾病、肾脏及泌尿系统疾病

* 农谚:稻在田里热了笑,人在屋里热了跳。大暑不浇苗,到老无好稻。东闪无半滴,西闪走不及。热在大小暑,好有雷阵雨。

二十四节气:大暑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