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书】延安日记(108)

【新唐人2012年7月7日讯】【编者的话】延安日记》作者彼得•巴菲诺维奇•弗拉基米洛夫,苏联人,1942年至1945年,以共产国际驻延安联络员兼塔斯社记者身份,在延安工作。作者以日记形式,根据他的观点,记述了延安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等各方面的问题。全书以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与苏共的关系为背景,记述了中共的整风运动、中共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中共与当时驻延安的美国军事观察组织的接触以及中共与国民党的关系等问题,均有评述。

延安日记

1944年11月1日

苏联和保加利亚在莫斯科签订了停战协定。

10月27日,日本人发动了新的大规模攻势。目的显然是:占领铁路、摧毁陈纳德将军的空军基地,阻止盟军在中国沿海地区参战,削弱中央政府的力量。

蒋介石任命美国少将艾伯特.C.魏德迈作他的参谋长。魏德迈少将原在缅甸指挥部队。

畑俊六将军是日本驻华派遣军总司令。司令部设在南京。
———-

蒋介石决定派遣一个特别使团到莫斯科去,使团将由国家元首的儿子蒋经国率领。

蒋是个奸险的、老谋深算的政客。他很清楚,远东问题的解决,并不单单位依赖于重庆、延安和华盛顿三方,因而要走这步很合逻辑的棋。

选择年轻的蒋经国,不仅仅是出于父子的感情。早在1924年国共合作的时候,蒋介石的儿子曾赴苏留学。他在莫斯科念完了中学,后又在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

这次政变,标志着国民党最终背离了孙中山的原则,并导致国共之间的长期斗争。

同年,1927年,将经国谴责了他父亲的反革命活动,并同他决裂了。

1937年,内战随着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而结束(西安事变)。蒋经国开始与他父亲通信。

蒋介石在给他儿子的回信中说,目前不值得去分析导致家庭纠纷的那些事件;当前重要的事情;是你决定回国,至于将来—我们也不必去作推测,我们会明白我们所应该明白的事情,年轻人有其特有的幼稚病,那就是幻想。

蒋介石说对了。他的儿子逐渐背叛了自己的政治理想,成了他父亲的忠实助手。

蒋介石决定派遣以年轻的蒋经国为首的代表团去莫斯科,主要是考虑到他儿子对苏联社会情况很熟悉。据推测,蒋经国会带去有关统一战线现状的有说服力的事实材料。(待续)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