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腹泻血便 克隆氏症易被误诊

【新唐人2012年6月8日讯】(中央社记者陈清芳台北8日电)经常腹泻、血便,小肠一寸一寸溃烂,这是罕病“克隆氏症”的症状,胃镜和肠镜找不出原因,患者常被当成盲肠炎、肠躁症等疾病,有人不幸肠子烂掉引发败血症死亡。

台中荣民总医院大肠直肠外科主任王辉明今天指出,克隆氏症病因不明,可能是自体免疫异常引发肠道发炎,以色列人较常发生,东方人罹病概率较低;全台大约共有450名患者,绝大多数是年轻人,通常辗转多年才得到确诊。

让王辉明印象最深的一名患者发病多年,觉得病没有治好,向他求诊时已经37岁,肠子“手术切除N次”,确诊之后持续治疗12年病故;患者在往生前,肠子一寸寸烂掉,最后因巨细胞病毒感染并发败血症死亡。

为何克隆氏症难以诊断?王辉明说,这是因为肠道发炎的位置常常在小肠末端部位,照胃镜只会看到胃部正常,以大肠镜探查则看不到小肠异状,唯有采取小肠摄影,才看到小肠从表层到深层的发炎;少部分患者整个肠道都发炎。

王辉明指出,肠道阻塞与狭窄、肠子溃烂穿孔廔管、肛门出血与血便是克隆氏症三大症状,常造成患者发烧、腹痛、腹泻、血便,因为小肠发炎及切除溃烂处,营养不良而消瘦,对年轻患者来说,整天跑厕所、出门包尿布,会影响求学与就业。

在治疗选择上,医师优先进行内科治疗,降低发炎造成的肠道破坏;药物包含抗发炎药物、类固醇、免疫调节药物、生物制剂等;生物制剂去年纳入健保给付,用于传统治疗无效的中度至重度克隆氏症患者,须经事前审查;健保给付首次疗程为40周,每个月可替患者节省新台币3万2000元药费。

“开刀不能治疗克隆氏症,这是内科的疾病。”身为外科医师的王辉明说,克隆氏症无法根治,建议优先用内科治疗,先透过内视镜微创手术,以气球扩张阻塞的肠道,开通之后再使用生物制剂,尽量不要切除肠子,避免患者因一再手术造成短肠症而营养不良。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