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欧债问题 德吃力不讨好

【新唐人2012年5月22日讯】“欧债风云”专题之十一(中央社记者林琳柏林特稿)欧债问题爆发以来,德国承担解决问题的重任,贡献纾困基金也最多,但德国强势主导纾困方案的高标准,也招致许多怨尤。

德国总理梅克尔强调,欧元区财政困难的国家,接受纾困的同时必须厉行撙节,而且要力行改革。但对于财政困难且经济长期陷入衰退的国家而言,德国的要求过于冷酷,甚至被批评是饱汉不知饿汉饥。

其实德国也经历过衰退的低迷期。2009年德国经济承受5.1%的负成长,不过由于底子厚,景气在2010年及2011年逐渐回温。

2011年德国的国内生产毛额(GDP)达2兆5700亿欧元,占欧元区整体GDP总值的27%、欧盟27国整体GDP总值的20%;经济成长率3%,比欧元区平均成长率1.5%及欧盟27国平均成长率1.6%高出许多。

今年年初,欧盟国家讨论扩增纾困基金时,作为欧洲最大经济体的德国是关键角色,因为德国是最大的出资国。处理欧债问题,梅克尔面对国际和国内不同压力。国际上期待德国付出更多贡献,德国人民却不见得心甘情愿。

不只是德国纳税人质疑对希腊等国的纾困到底能否解决问题,甚至内阁中都有不同的声音。德国政界、学界和媒体有人认为,如果对希腊的纾困是填不满的钱坑,也许应该考虑干脆让希腊退出欧元区。

欧盟国家领导人在历次峰会上,都一再重申必须巩固欧元并维持欧元区的完整。然而希腊情势的发展让许多人忧心,也许6月17日希腊国会再次选举的结果,会导致希腊不得不退出欧元区。

德国经济研究所(DIW)学者容克尔博士(Dr. Simon Junker)最近接受中央社记者专访时指出,他相信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发生,因为欧元区的形成不只是经济的计划,更是一个政治的计划,所以欧洲政治领袖可能不会让它分崩离析。

法国总统大选由反撙节的欧兰德当选,增强欧洲反撙节的声浪。坚持财政困难国家必须以政府改革及预算撙节为接受纾困条件的梅克尔和德国财政部长萧伯乐(Wolfgang Schaeuble),反而成为众矢之的。

虽然德国的反对党也趁势加入批判,认为只要求撙节却忽视经济成长的预算方案有缺失,但多数德国人民其实认同梅克尔的坚持。

许多德国人民也反撙节,不过他们反对的是国内撙节。过去10年德国薪资水准被压低,有助产业出口竞争力和降低失业率。去年经济成长达3%,出口畅旺,在经济稳定成长且前景看好情况下,受雇阶级也要求调高薪资并增加福利。

代表公部门员工的德国服务业工会(Verdi),今年年初与资方经过3轮谈判,终于争取到在两年内包括运输系统员工及公共服务部门员工将阶段式加薪6.3%。拥有80万会员的德国金属工业工会(IG Metall),最近也成功争取到4.3%的调薪及增加临时工福利。

两大工会争取大幅调薪成功,包括化学工业、农业部门及餐旅等服务业的工会,预期也会跟进,向资方提出调薪要求。

所得增加让民间购买力增强,国内消费提升,加上产业对新兴工业国家的出口拥有相当竞争力,德国经济在普遍不景气的欧洲,几乎可说是一枝独秀。欧洲需要德国作为促进景气复苏的火车头,可是对这个经济大国展现的强势,也难免感到不是滋味。

不少德国人对于外国媒体丑化德国和德国政治人物的批评其实很介意。希腊媒体把梅克尔及萧伯乐比拟成纳粹黑衫军更让德国人民不满。

德国媒体也曾指出,一些南欧国家因数十年政治积弊造成今天的困境,如果本身政治不能革新,仅靠外力帮助纾困,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一些激进人士对德国的批判,德国媒体也认为,他们把自己国家几十年积弊造成的不堪局面,简化成选战中找替罪者的政治语言,对德国是不公平的。

欧洲各国普遍出现民间反撙节的诉求,一些评论形容坚持撙节的梅克尔已陷入四面楚歌的形势。但实际上,由于欧洲需要德国的经济力,德国的政治份量就不容低估。

德国尽管担负吃力不讨好的解决欧债问题重担,似乎里外不是人,但为了欧洲整体利益与本身的政经考量,德国仍会积极扮演主导的角色。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