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凯:从中国求职节目看中国

【新唐人2012年4月4日讯】中国报名参加求职节目这如滔滔江水绵延不绝,其中绝大多数皆为大学生,这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大学生“供过于求”。为何在一个正在朝着民族复兴的大国会出现大学生“供过于求”的现象呢?其一,中国目前整体经济结构并非以知识、智慧为支撑,而是以浪费资源、污染环境、掠夺老公为支撑,故而出现了“农民工找不到,大学生没人要的”的尴尬现象,即便在以“发展”、“创新”、“经济转型”、“经济软着陆”等口号下这种现象似乎愈演愈烈了。

在这种经济环境下没有足够多的知识、智慧型岗位提供给给大学生,于是出现了大学生“供不应求”的现象。尤其是以学纯粹文科的大学生(比如哲学、历史、文学等等)更是难以好到适合的工作,很多大学生为了生存不得不放弃自己所学的专业即便他们很喜爱,而这些学科是支持一个民族向前良好发展的动力,如此一来则会出现恶性循环,中国不知将走向何处!其二,中国目前的社会结构十分封闭,阶层等级森严,各阶层之间很难交通。一个普通家庭出身的大学生很难在社会立足,社会给他们提供的机会少之又少,他们只能做一些十分底层的工作甚至连这些底层的工作也要整的头破血流。

中国处于“上流阶层”的大学生非富即贵,也就是“富二代”和“官二代”,他们的父母亲属占据了社会大量资源,包括金钱、地位、人脉等等,故而这两种二代便可以高枕无忧。而那些“下流阶层”的大学生父母却一无所有或者拥有的资源不足以支撑其子女就业,故而他们只能枕戈待旦,不能放过任何一个求职机会即使这些机会有时候只是虚假的。其三,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状况十分糟糕,处于崩溃之边缘,其所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很多一无是处。他们没有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没有足够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谈不上有多少学问,甚至很多大学生道德沦丧,以致整个社会的知识、智慧和道德水平直线下降。这种大学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很难对社会有所帮助,故而在找工作是处处碰壁,只好来到这种求职节目尝试一下,也许就被哪位“独具慧眼”的老板相中了。

求职节目选择选手的唯一标准就是收视率,故而在编排节目时为了吸引观众眼球就会夸大求职者的一个方面同时缩小或隐藏其另一方面,如此一来便使人错误看待求职者,造成错误的舆论导向,这对求职者是十分不公的,对社会也是十分不负责的。而求职者自己却没有丝毫权力,只能任听节目摆布,对求职者所造成的一些恶劣影响也只能求职者自己承担,而很多求职者实际上是无力承担这些不良影响的。

如此,求职节目便成为刀俎而求职者就变成了鱼肉。编导在剪辑所录节目时也不会征求求职者的意见,只根据自己之好恶任意剪辑。这一做法充反应出中国社会对于人权的不尊重,对于弱势者的不尊重。而求职者也没有机会提出异议,即使提出也不会被接受,这和整体中国人权现状是若合符节的。对求职者的不尊重还反映在节目对于企业没有足够的约束力,求职者和招聘企业在场上达成协议后就没有了下文,不能保证求职者能真正就职于此家企业,亦不能保证求职者所应在企业里享受的待遇,因为从一开始到后续就职,这一切的信息都是不公开透明的,没有任何约束机制,所以企业在台下也可以不遵守游戏规则。这还是中国社会以大欺小,倚强凌弱的缩影。

在良好的社会中,企业和求职者是彼此平等的,而在中国的求职节目中我们看到的却刚好相反。企业盛气凌人高高在上,以衣食父母的姿态对待求职者,以尖酸刻薄的语言攻击求职者,这令本来就处于弱势的求职者很难应对。企业招聘者总是以自己少得可怜的知识和无比狭隘的思想去责难求职者,令其进退维谷左右为难。而这正好反映出中国社会的即得利益者总想主宰他人,成为社会价值的准则,令其他弱势群体服从他们效法他们,有朝一日弱势群体咸鱼翻身也会成为曾经攻击过他们的既得利益者,如此一来,中国社会将永远无法实现平等,永远无法实现尊重人权和个性。

在一个不懂得尊重个性的社会里大众是不会容纳天才的,因为天才都是与大众不同的,其所表现出来的言行都不符合既得利益者所指定出来的社会价值准则。企业在社会当中代表金钱,而一但金钱成为唯一衡量个人价值的时候社会就会出现道德沦丧的现象,而此种现象如今在中国比比皆是,令人痛心不已!

自由平等是良好商业社会的基本准则,从经济学上来讲求职者和企业之间应实行等价交换,一旦企业贬低求职者的地位也就破坏了最基本的商业精神,如此企业员工就会堕落成奴隶,而奴隶是不被允许有自己的独立精神的其唯一的任务就是顺从。如今之中国社会缺乏独立之精神的人不可胜数,而那些坚守自己人格思想的人如凤毛麟角,这些凤毛麟角还会被淹没在扼杀个性的奴隶社会中!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而不敖倪于万物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