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廷大戏:薄功亏一篑 火烧周永康成续集

【新唐人2012年3月17日讯】(新唐人记者田飞综合报导)王立军事件在2月7日曝光后,虽然外传王立军交出许多薄熙来的犯罪证据,案情对薄相当不利,但薄熙来在镜头前似乎永远不慌不忙,刻意按导演好的剧本演出。尽管他有意趁两会在北京奋力一搏,企图翻盘,但最终未能全身而退,功亏一篑地倒在了进军政治高峰的最后台阶上。舆论用“宫廷政变”来形容这一出中共政治斗争戏,而这场戏续集的看点将是“火烧周永康”。

薄熙来导演剧本演出

王立军事件曝光后,外界急于探知薄熙来反应,但他不仅迟未公开回应,甚至8日晚间现身昆明喂海鸥。正如网民们形容的,薄是扮演江青,在抓“四人帮”当天,还在景山公园摘苹果。而重庆官方媒体装聋作哑,对王立军只字不提,让案情讳莫如深。薄熙来接着按计划会见加拿大总理哈帕,官方传媒低调和延迟报导,引起各方揣测;不日,又见薄熙来接待到访的前澳门特区行政长官何厚铧,甚至还还高唱红歌。

3月5日两会开幕,重庆团被安排下榻人民大会堂宾馆,军警戒备森严,媒体难以进入。在人大开幕式上,薄熙来在总理温家宝宣读政府工作报告结束前5分钟,就已经把桌面收拾干净,枯坐等大会结束。过程中,薄熙来不时东张西望、抠脸、仰望天花板,显得坐立难安、心不在焉。

而在8日上午人大全体会议上,薄莫名缺席,引起外界对重庆政局的揣测。而在9日的重庆团开放日上,薄熙来解释说,因为自己身体不适,稍微有些咳嗽,所以没参加8日上午的人大会。然而7日,重庆代表团的发言人还信誓旦旦地说薄的健康状况绝对没有问题。

在开放日的记者会上,薄还趁机对媒体“真情告白”,称任命王立军执行打黑是“用人失察”;对中共十八大动向称“这不是咱们所考虑的事”;对外界抨击其子薄瓜瓜在外国开红色法拉利,他说是“一派胡言”;他还向记者们介绍重庆的发展,甚至抛出“并且相信总书记胡锦涛将会到重庆,来肯定重庆的良好发展”的话。

而然,对于薄熙来的“真情告白”,包括央视、《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共权威媒体,却反常采取“听而不播、视而不报”的态度,连薄熙来的《重庆日报》也惜字如金、闭口不提,似乎预示着剧本的发展将会来个急转弯。

温家宝亮剑推向高潮

14日,温家宝在人大最后一次记者会上回答记者问,也被外界称为“真情告白”。不过温的“真情告白”却让薄的“真情告白”或许将成仕途陨落的绝唱。

面对中外六百多记者,温家宝承认类似“房价越调越高”、“政策不出中南海”的嘲讽确有道理,更叹息自己“独立的人格”不为人们所理解,“知我罪我, 其惟春秋”。他称:“入则恳恳以尽忠,出则谦谦以自悔”,“对得住良心、死而无悔”。

温还坦言,“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已经取得的成果还有可能得而复失,社会上新产生的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历史悲剧还有可能重新发生。”

有分析指出,依据对中共政治话语模式的判断经验,温家宝的这段批“文革”的讲话无异于将薄熙来的“唱红打黑”定义为文革思维,把薄熙来以及薄熙来的后台给进行了政治上的彻底否定。

对于最后王立军事件的提问,温家宝说“以法律为准则,严格依法办理。调查和处理的结果一定会给人民以回答,并且经受住法律和历史的检验。”

他责备:“现任重庆市委和市政府必须反思,并认真从王立军事件中吸取教训。”

温的这番话把剧情的发展推向高潮。有媒体主编发出感概,“来自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职位更高的官员的批评,就像一把锋利的尚方宝剑刺向薄熙来,也成就了这十年来最有含金量、最有料的一场发布会。”

温家宝这番“真情告白”可以说是对薄熙来的痛击,而薄熙来的“真情告白”可能成为其仕途陨落的“绝唱”。

结局:薄熙来下马

时间来到15日早晨10时整,新华社发稿,一共54字:“日前,中共中央决定:张德江同志兼任重庆市委委员、常委、书记;薄熙来同志不再兼任重庆市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

这则短讯迅速直攀各大新闻门户头条位置,不到1小时后,稍微详细一些的表述公布:“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同志在会上宣布了中央决定,称这次调整,是中央从当前形势和大局出发,经过慎重考虑决定的。”

重庆森林消息森严。人们只能从新华社播发的只言词组中推演局势,比如“不再兼任”与“免职”之间的距离。有人在推测薄熙来是会走上陈希同、陈良宇式的覆辙,还是能像王乐泉、杨白冰般“软着陆”。

对“平西王虎落平阳”的“幸灾乐祸”汇成了互联网论坛上的嘹亮歌声,俨然盖棺论定。新浪新闻的官方微博账号也已经在传播“王立军事件回顾”,热点话题榜首的用词是“薄熙来去职”,那些在整个两会期间不停传播的画面、段子更是获得新生,并且加上了对功亏一篑的无情嘲笑,薄熙来时代的一些“罪人”的喊冤音量也更大了。

来自海外媒体的分析得到网络传播,比如来自呙中校的《亚洲周刊》特稿:“王立军是个监听狂,掌握着大量薄熙来录音,涉及薄熙来及其家人甚至小团体的秘密… …形势对薄熙来越来越不利,十八大升为政治局常委已基本无戏,软着陆的可能性也在降低。”

欢欣鼓舞于“五毛党”失去靠山的网友们,开始奔走相告:“乌有之乡、毛泽东旗帜网、民声网和红色中国网全部打不开了!”在过去的4年中,这几家左派网站成为薄熙来拥护者的主要言论阵地,在15日的下午,它们陆续宣布“服务器正处在维护中”。

人民网和新华网也已经删改薄熙来简历和过往活动报导。有网友发出“人未走,茶已凉”的感慨,已然叹息中国民众那套成王败寇的斗争哲学之根深蒂固。 “如果政府可以封杀左派的言论,他们就同样可以封杀右派的言论。那些欢欣鼓舞的公知本质上跟左派没啥区别。”

续集继续上演 炮火烧向周永康

一段嵌入中共关键人物的曲词则表明了民众对密室政治的厌恶:“熙来攘往,薄情怎抵德满江,莫慌张,胡说温情,习已为常,强颜欢笑即为相,不过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更有那,江湖尚在,死国耀邦。”

有人早已将王立军事件比作当年林彪出逃,只不过,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被全民全程直播的最高层政治人事变动,虽然那些密室决议的细节还不得而知,虽然这还是一盘未下完的棋,但从“王捕头夜奔美领馆”到“平西王黯然离山城”,拜这三年以来蓬勃发展的自媒体之赐,中国民众第一次可以通过那么多“民间通讯社”获知各类事关最高机密的小道消息或空穴来风,胡耀邦、赵紫阳当年被元老院罢黜自不待言,即使是6年前陈良宇被免职调查,也从未有过这般众目睽睽、物议汹汹。

香港《动向》杂志主编张伟国发出推文提醒,薄王事件背后还有一个看点不要漏了:力挺薄熙来的中共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周永康将如何自圆其说?又会找什么样的台阶下呢?

乔治.梅森大学客座教授章天亮指出,中共这场以薄王为轴的宫廷戏远没有结束。中共的路线斗争是很残酷的,而且牵连的绝不是一个人、两个人。既然是“路线”,那么就是一批人。而且路线斗争的头子一定是最高决策层的人,如王明、高岗、 刘少奇、林彪等(也许还应该算上1989年的赵紫阳)。以薄熙来的级别还够不上路线斗争的司令部。因此,温家宝的讲话为继续把火向周永康这位政治局常委烧,留下了余地。

北大学者陈浩武认为,以人治为背景的人事变迁,不能给予太多的浪漫主义解读。中国左倾思潮的泛滥,既有对文革缺乏清算的历史原因,也有当前贪腐横行,社会贫富差别极大,缺乏公平正义的现实原因。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是制度变革。某个人事变动,只能暂时改变力量对比。

大陆著名维权律师江天勇表示,重庆的这个模式最终它以薄熙来成为“祭品”而被否定,这一点当然是令人高兴的。但另一方面也让人感觉很悲哀。

江天勇:“因为政治应该透明,民众应该有知情权。可是你看现在,跟过去一样,仍然是一种宫廷的斗争。中国发展到今天,二十一世纪还是停留在一种宫廷的斗争的阶段,一种神秘的政治。你完全看不到什么现代政治文明,更谈不上什么法制,很悲哀的一件事情!”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