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战策略转型 2012非典型选战文宣

【新唐人2011年10月23日讯】新闻周刊(291)从过去的科技代工转为设计服务,台湾设计,开始从关照使用者的需求出发。而这样的诉求,从今年的总统选战文宣中,也能嗅出端倪。候选人不再固守桩脚、党派、电视或公车广告,除了下乡,候选人也开始拍MV、录音乐专辑,而且还要经营Face book,上噗浪与选民互动。延续跨界设计的想法,我们带您延伸视野,来到选战的领域中,看看台湾的竞选文宣,有哪些令人值得一看的转变。

从五都选举到2012总统大选,一场非典型选举文宣仗,正加速起跑。

和百位素人手牵手合唱竞选歌,马英九总统不但开金口、拍MV,还找来FIR乐手陈建宁制作专辑、入围葛莱美奖的设计师萧青阳担任视觉设计。

五都选举,让民众看见蔡英文这位“非典型”政治人物的清新。跳入总统大选,吴念真为她拍竞选广告。选前100天,蔡英文随着“台一线”小英巴士下乡造势。

民众:“比较喜欢哪一个(文宣)?我觉得两个都很厉害啊,都是打不同的目标族群啊。”

民众: “很久没看电视了,现在都是用网路,所以没什么在看广告。”

网路,在短时间内改变台湾的选战风格。过去,竞选阵营会以造势晚会的动员力 评估选情,而今,网路上集气按赞更不容小觑。

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吴钊燮: “政党或者是说一个候选人,他希望去获得更多人的支持,他必须要去尝试不同的方法,那如果说族群的动员,或者是说意识型态的动员,或者是说政党的动员有它的极限的话,那当然必须要去试试其他的方法。”

突破传统口号文宣,马办将执政三年的政绩拍成 微电影﹔两党的选战文宣风格更接近了。相较于前几次总统选举,2012大选,少了激情。有人归因于马英九和蔡英文的学者性格使然,也有评论认为,台湾政治已逐渐摆脱受族群议题的操弄,进入一个更成熟的民主社会。

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吴钊燮: “我们也藉这个机会来观察我们台湾的选民是不是在这一方面可以做的更多更好更成熟。”

台湾创新设计的能量,也反映出选战文宣的转变,民众开始主动找寻他们想看的资讯,用他们想要的模式来和候选人互动,就看候选人是否真正看见,人民的需要。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