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大焕:改变 以及被改变

【新唐人2011年9月6日讯】有两件事让人感到人间格外温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资讯处理联合会(IFIP)英国组委、国际教育咨询顾问、慈善工作者、自由摄影师郭力(郭吉诃德)在微博上晒出一张照片:北京东直门过街地道口,一位医生蹲下来,为一个用脚作画乞讨的残疾人仔细检查了畸形的双手,告诉他:跟我走吧,我可以给你治好,钱的问题我帮你想想办法。另一张照片可能已经传遍神州大地:8月17日,苏州街头,暴雨中一位年轻粉衣女孩为残疾乞讨老人撑伞,女孩撑的雨伞已经完全偏向老人,自己上衣、牛仔裤、运动鞋却完全湿透。

心中有爱、有一把有形无形的伞,头顶就一定会有光。你的一点善念,也许就能改变社会的品质。

近日,北京近30所民工子弟学校被拆迁或是关停,涉及近3万孩子的就学,引起广泛关注。市教委承诺“不让任何一个就读的学生失学”。但一则最新的新浪视频显示,具体执行中可能会走样,例如石油大学附属小学为拒收农民工子弟学生竟更换学校名称牌面。对孩子的教育一个也不能少、一刻也不能耽误,这个问题非同小可,希望切实引起高度重视。否则,今天城市对贫民子弟犁庭扫穴,明天他们就是城市的掘墓人。法国、英国骚乱已是前车之鉴。须知,这些孩子早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回得去的所谓故乡。

城市既是孩子们未来的归宿,也是许多独生子女的父母未来的归宿。为了与晚辈团聚,为了助落脚他乡的子女一臂之力,很多老人临老背井离乡,随着子女加入到流动人口行列。这个越来越庞大的异地老年人群体被称作“漂族老人”。有人呼吁,如果爱父母,就让他们在故乡安度晚年,而不要白发苍苍依然“在路上”。其实这个呼吁很苍白无力。是城市化和独生子女政策共同改变了人口与财富流向,奔向城市的独生子女除非都只与本乡本土人“近地结婚”,否则过年过节要双双与双方父母在故乡团聚将永不可能。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婚姻法》适用的司法解释(三)再一次吸引了公众注意,尤其是关于不动产的有关规定。该司法解释第八条规定:“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条第(三)项的规定,视为只对自己子女一方的赠与,该不动产应认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依笔者愚见,新的司法解释可能使婚姻更加算计,导致女性的人口生育意愿下降,进而导致人口减少;而小三非但不会减少,反而可能因为爱情婚姻的更加物化而增加。

在婚姻法新解释中,婚后任何一方获得的收入,只要不是利息、股息等孳息收入,都是作为双方的共同收入。但是,收入不等于财富积累,而房子却是财富积累。新司法解释规定,婚前个人按揭所买房屋,离婚时归个人,但应对参与还贷的配偶给予公平合理的补偿。假设,男方婚前由父母出首付30万元,贷款70万元,月供5000元购买了价值100万元的房子。10年婚姻,房子从100万元升值到300万,男女双方10年里共同还了60万(其中算在女方名下30万),那么女方离婚时分得房屋产权的三分之一,即100万元。这样就公平了吗?有人说,婚姻法司法解释不仅打击了“攀龙”也打击了“附凤”,男女平等。不!中国还是男权社会,对多数家庭而言,女方承担了更多相夫教子的职责,为了生育下一代,其中相当多的女性牺牲了升迁乃至工作机会。而男方一心打拼事业,收获了财富、社会地位、能力、魅力,甚至这些这魅力随着其事业半径的扩大而与日俱增。而女性则有可能长期囿于家庭,加上青春易逝,而使个人的社会魅力与日俱减。些机会成本,是没法精算但却又客观存在的。无视基本的社会分工不同以及社会上男女平等仍口惠而实不至的现实,在家庭财产上对“男女平等”规定得过于仔细和机械,只能是法律上的一个笑话,也只能导致南辕北辙的效果。

虽然法律规定婚后任何一方的收入都归夫妻双方共有,但社会上有多少“成功者”的收入是完全上交家庭“归公”的?因此,成功人士将“私房钱”偷偷赠与“小三”的空间大得很。新司法解释的物化倾向助长了爱情婚姻的物质化,会不会助长一些年轻貌美的女孩抱着物质的想法而更加甘愿充当“小三”?这个可能并不是没有。有人说,小三的数量由女人决定而不是男人。这个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的。同时,新解释还有可能导致女性在婚后索要珠宝的多了,孝敬父母的少了。

网路上有人总结婚姻法新司法解释告诉女人三做、三不做,虽有过激却并非全无道理,因此更加令人心惊。三做:1、忘记自己是个女人,忘记自己要照顾老公、生小孩照顾小孩,全身心忘我的投入工作中去。不然哪天老公有了漂亮小三,自己被扫地出门露宿街头。2、一定要买房,不管是婚前还是婚后、有钱还是借钱。一定要让自己父母给自己买。3、对方买了房,别拿钱来装修和买车,也别拿钱来共同生活,否则成了为他人投资理财做保障。三不做:1、别嫁给贷款买房的男人,以后一起按揭还款,离婚时只能分到少部分钱;2、公婆给老公买房,儿媳就不应赡养公婆,房子没你的份,养他们不如自己好吃好喝;3、对方父母如果没退休工资、没医保,坚决不嫁,他们用养老的钱给儿子买房,却要小俩口来养他们,以后房子没你的事,这买卖也太划算了。

巧得很,8月20日正式出刊的《经济学人》封面文章是《孤单的亚洲人》:文章认为,受多种因素影响,亚洲的结婚率正在迅速下降,这将引起许多复杂且严峻的社会问题,亚洲各国必须重视并想办法解决。文章说,亚洲妇女兼顾家庭和事业非常辛苦,这是她们拒绝婚姻一个重要原因。她们要伺候丈夫、孩子以及家中的老人,即便有全职工作仍被要求承担这些义务。一般妇女为照顾孩子会辞掉工作,当孩子长大后,她们再想找工作会非常困难。

立法(含司法解释)需要审慎,更需要公开辩论。否则,污染了水源,天下不得安宁。

文章来源:《草根网》作者博客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