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书】延安日记(34)

【新唐人2011年7月10日讯】《延安日记》作者彼得•巴菲诺维奇•弗拉基米洛夫,苏联人,1942年至1945年,以共产国际驻延安联络员兼塔斯社记者身份,在延安工作。作者以日记形式,根据他的观点,记述了延安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等各方面的问题。全书以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与苏共的关系为背景,记述了中共的整风运动、中共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中共与当时驻延安的美国军事观察组织的接触以及中共与国民党的关系等问题,均有评述。

1943年2月17日

江青在幕后政治阴谋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可疑的。毛—江青—康生,我越想这个联盟,有些事情的缘由就越清楚。

情报局头子在党内原是个默默无闻的人,他打定主意把他以后的发迹与重庆来的女演员挂上钩。他选中她,不仅仅是因为她有魅力,而且也因为她聪明,老练,意志坚强。正是他,把江青介绍给毛泽东。毛泽东已经是第三次结婚,但还十分迷恋性生活的乐趣。

从这时候起,康生就开始下大赌注。康生觉察到中共中央主席同他的看法相似,就全力以赴地争取在他身边占上一席之地。

摸清人的恶习与毛病,为自己所用,这就是情报局头子的本行。干这种行当并不光彩,但能取得控制人的权力。

他把赌注下在江青身上,证明下对了。江青与毛泽东结婚以后,康生与主席更接近了,他们之间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江青和毛泽东为野心和个人私利所驱使,十分紧密地结合起来了。他们性格相似,这又促进了他们之间的感情,在毛泽东眼里,江青是他在权力斗争中的可靠助手、参谋和同志。

令人奇怪的是,刘少奇正好与江青的老相识彭真一道来到延安。他也是把赌注下在私人关系上的。

江青和毛泽东的结合,不仅使他俩得了好处,还大大有利于刑官,也许还有利于刘少奇,他把赌注下在彭真身上,也下对了。

中央委员会反对毛泽东与江青的婚事,因为新娘是个名声不好的女人。但是,刑官能够把不同意的人争取过来。

江青不仅是主席的私人秘书,她还负责他所有的机要通信联系。

———-

步兵第120师师长贺龙,现在是特区联防军司令员。他是个身强力壮、衣着整洁的军人,喜欢生活中愉快的事物。战士们很喜欢他。

———-

王明卧病在床,康生利用这种情况把他严密地隔离起来。不可能见到王明,我们也不想去见他,以免引起中共领导的责难。

1943年2月22日

毛泽东一点不懂外语。他倒精通中国古典文学,而且随时准备炫耀他的知识。他亲自治军,享有游击专家的声誉。

毛泽东确信自己是个有才能的历史学家、诗人和作家。

他呆在家里就像是在关禁闭。谁也不记得主席曾视察过哪个工业企业单位或部队。

1943年2月27日

延安的学校不进行正规教育,不设置马克思主义和政治经济学课程,却极力推荐阅读《三国演义》,《红楼梦》和《水浒传》等旧小说。

一年多来,各校的课程统统取消了。这是整风运动的结果。许多行政机关也近乎瘫痪,只办公半天。人人都忙于开会或者学习“二十二个文件”。

报刊和讲话都吹捧毛泽东,辱骂“教条主义者”。王稼祥、任弼时、李枫(译音)等人,知道这样做会产生不良后果,有时还提出一些反对意见,尽管提得软弱无力,而康生而死心塌地地支持主席。

毛泽东眼里只有康生。

在刑官的机构里,死记硬背、批判和达到歇斯底里程度的自我鞭挞之风盛行。所有这些整风运动的“幼芽”,在那里蓬勃生长。

这种行为旨在使普通党员相信,毛泽东的“思想”是世界文化的顶点,是革命的马克思主义的顶峰。整风把毛的“思想”变成党的惟一的精神和政治食粮。

很难指望党的干部和一般党员会有首创精神了。当局实行的是死记硬背和教条主义的一套。(待续)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