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阅读题 作者答不出 称“被打败”

【新唐人2011年6月12日讯】(新唐人记者王子琦综合报导)多年来,大陆高考语文题备受多方诟病。刚刚过去的大陆高考,在网上更引发了对“高考作文哪省最“坑爹”?”的爆笑解读。日前,更有大陆媒体报导指,福建省高考语文试卷的现代文阅读,答案连作者本人都哭笑不得,称“被打败”,指“出题老师比我想的都多。”

作者称只能拿一半分数

《南方都市报》报导,《中国周刊》总编助理林天宏指出,“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语文”的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第三篇《朱启钤:“被抹掉的奠基人”》,是摘自2006年5月21日的《中国青年报》。

而据林天宏介绍,自己当时还是《中国青年报》记者,由于当时很多大学同学毕业后都做了中学老师,因此才得知福建语文题用了自己的文章。

林天宏说,看到自己的稿子被引用,自己好奇心起,找来试做了一下,对照标准答案,结果只能拿到一半左右的分数。“加起来15分的题目,自己恐怕也只能得七八分。”

“出题老师果然名不虚传,”林天宏说,把他本人都打败了”,还戏称“幸好我当年没落在你手上。”

为什么两次提到6月13日那场大雨?

而最让林天宏感到哭笑不得的,是第15题“作者为什么两次提到6月13日那场大雨?请谈谈你的看法”。根据网站上提供的参考答案:开头用雨中正阳门的箭楼修缮,引出下面文中的话题;结尾雨引出朱启钤故居的杂乱;二者通过“雨”联系在一起,抚今追昔,深化了主题。

但林天宏表示,“真正的原因是,我写稿时窗外正好在下雨”。他回忆说,那段时间北京很少下雨,“记者写稿多了,想到哪儿就写哪儿”。

林天宏表示: “如果朋友的子女拿着文章问我为什么会写那场大雨,再跟答案相比照,估计会尴尬”。

作者:“出卷前问问我好吗?”

“出题老师是人才啊”,“听到真相后我眼泪掉下来”,围观的网友纷纷跟帖调侃。这也让大家自然联想到“牛逼的教育体制”,“中国人喜欢自己人难为自己人”,并建议“老师还是选故去作者的文章好了”。

有相似经验的“鲜橙网友”说:“我爸当年高考也是这样,因为我爸是记者,写过很多文章,结果他考试时阅读考到了他的文章,结果我爸分析不过来,就在上面写了一句’此文章是我所写’”。

“我是过客不是游客”说:“这种题目和这种标准答案,都是长期统一长官意志下的标准产物,领导一个说了算,下面所有人都要跟着走,凡有异类,其心可诛。
所以,还真的觉得以后公务员考试可以逐步跟高考接鬼(接轨)了”

“罗忠东”说: “强悍的教育体制无奈的应试教育.中国教育成了培训考试机器人的中心。”

“姑妄听之”说:只无奈高考是有“标准答案”的,​​所以不许自由发挥,也只好说假话“为答考题强做假”。

但也有网友看到希望: “令我想起了高考的胜利者,南科大的45人。”

对此,林天宏也颇为感慨:“出卷前问问我好吗?”“出题老师比我想的都多。”虽然以前也听说过很多著名作家也答不对根据自己文章拟出的高考题,但没想到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命题人过度阐释

文章“文章作者答不出高考题的反讽”认为,命题人过度阐释,甚至阐释得牛头不对马嘴。让人哑然失笑,又不免有几分悲哀与叹息。

该文作者指:知名作家王周生、叶辛等看了上海1998年高考的作文卷后说:“这道题目我们也写不出。”无论是作家还是大学教授,不约而同地说高考语文题太难、看不懂,不解​​其意,显然值得思考。

文章评论认为“作者本人却答不出高考语文阅读题,看起来确实挺讽刺,但拷问的不只是命题人,如果现行的命题机制不变,甚至如果教育不加大改革力度,命题人就会继续“标准答案”下去、过度阐释下去……长久下去,我国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确实堪忧。”

相关新闻

高考作文哪省最“坑爹”? 网友爆笑解读
央视摆乌龙 错报作文题 “悄悄话”变笑话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