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人口爆炸 浮动之城亮相

【新唐人2011年5月17日讯】联合国最新人口报告预计,世界人口总数在2011年10月31号,将突破70亿大关,到2050年,将达到93.1亿人。面对越来越拥挤的街道,一些国家的学者专家早就开始了解决空间不足的课题研究,其中美国波士顿的一家建筑公司,公布了最新设计的浮动之城和丰收之城的设想,而其他专家也展示了不同的项目。

这栋高高矗立在河面上的庞大三角锥形建筑,高耸入云,新鲜的淡蓝色在阳光下熠熠发光,这个就是波士顿一家建筑公司最新设计的都市建筑——诺亚(NOAH)浮动之城,一座可以容纳数千名居民的未来城镇。

建筑师凯文·绍普夫(Kevin Schopfer)介绍,2005年,新奥尔良被卡特里娜飓风摧毁,促使他开始了浮动之城的设计,而日新月异的新科技,让诺亚装备成生态之城。

诺亚浮动之城的设计师凯文·绍普夫:“我很认真的考虑生态结合浮动之城的技术,必须是什么样?将会是什么样?”

根据设计,浮动之城坐落在河面的驳船上,使用数千块太阳能板和风力涡轮机,来制造所需要的各种能源。

继浮动之城之后,绍普夫的团队正在设计一个丰收之城(Harvest City),目标是在天灾之后,在海面上给人们提供一个临时的生活居所。

诺亚浮动之城的设计师凯文·绍普夫:“针对海地地震后的局势,‘丰收之城’可以让人们喘一口气,给他们一个重新发展的土地。”

2010年的海地大地震,让数百万人无家可归。如果当时有丰收之城,可能在太子港外的海上,提供一个3公里宽,有耕地、居住区、市场的城市。根据规划,丰收之城除了采用清洁能源供电,还设计了雨水收集系统和海水淡化系统,来满足农场和生活的需求。

浮动之城的概念在2010年曾由法国设计师文森特·卡勒波特(Vincent Callebaut)推出的丽丽派德(Lilypad)实现。根据卡勒波特的设计,这个犹如一朵巨大百合花的未来之城,完全漂浮在海面上,可以同时容纳5万人居住。按照卡勒波特的计划,等到因为暖化导致海水上升之后,人们可以搬到丽丽派德上居住。

另一个名叫“百万工程”(Mega Engineering)的项目,则是采用了拼积木的方法搭建海上城市。在一片六边形的漂浮单元上,人们安装固定预先建好的建筑、绿地、花园、工厂等设施,之后按照都市规划,可以轻松的接到城市总模块,连成一个五脏俱全的大都市。

其它诸如美国正在研究、推广的火星住户计划等,各国很多专家,还有更多的设想和规划。

新唐人记者任浩、葛雷综合报导。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