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中共“两会”将继续回避政改

【新唐人2011年3月4日讯】(新唐人记者李韵综合报导)3月3日开始,中共每年度的所谓的人大和政协会议将在北京展开10多天。对于这场被简称为全国“两会”的重大国事活动,不少民众对“两会”在政治、经济、法律改革等方面依然给予一定的期待,但有关专家分析指出:本次“两会”不会做出政治方面的改革,诸多社会问题并不能通过“两会”得到根本性解决。

普通民众希望它成为反映呼声、争取利益的机会,官员期待在这里展现个人能力并得到更高领导的赏识,既得利益者则借助这个机会加紧博弈以期获得更多利益。

3月3日下午15时,中共政协会议开幕,贾庆林作了政协工作报告,正象此前专家预测指出的一样,大多提出民生方面要进行改善,而在政治改革方面强调:坚决抵御西方多党制和两院制的影响。此次报告最为引人关注的是强调维稳工作,其中提到拥护政府对乌鲁木齐“7•5事件”的处理。

专家指出,贾庆林所作政协报告揭开了此次"两会"的基调:在政治改革方面,中共依然是铁板一块,侧重民生议题,以缓解当前社会矛盾。

据《德国之声》报导,政治社会学家,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教授丁学良认为,"两会"将有可能继续回避政改话题是在意料之中。

丁学良表示,政改在近些年来,提的越来越少了。特别是今年又遇上了北非多国反政府事件,所以今年政改题目会比去年和以往受到更大的掩盖。在掩盖的同时,中共会试图在中国普通民众最最关注的几个社会问题方面做点事,以改善公众印象,能够做到什么程度,恐怕公众不能有太高的期待。

丁学良指出,丁学良认为,在普通的老百姓最关心的几个民生问题,如果中共一点不做的话,会引起老百姓的愤怒的,甚至不排除在两会以后有些地方会有一些走上街头抗议,现在中共的高层,在这些方面反应比较敏感,所以他们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的,除了加强社会维稳,在民生方面至少在短期之内,他们会做一点事,但说的和做的会有一些差距,公众不能有太高的期待。”

中共不会站在民意的角度建立法制制度

这次两会,会不会对中国当前的“司法滥用”、“政治干预司法”等有所涉及,也为部分公众和法律界人士关注,对此德国之声采访了被称为“中国律师界的良心”的张思之,他作了简短明确的回答:“我不知道他们有哪些提案,但我不抱什么希望,这是基于我对执政党及两会进程的了解。”

而“八九学运”领袖马少方对此的看法是:“中国的人大会议中,实际上是执政者在控制立法者,这样的代议制不是真正的代议制。当前是虚假的民主制度,标明叫‘所谓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但它是反民主的。

前中共总书记胡耀邦之子胡德平日前罕见的接受专访,表达他想在今年全国‘两会’提案关切当前土地改革政策。

胡德平指出:“政府为了公共利益可以征收农民的集体土地,但若不是为了公共利益,而是用于商业开发用地,合法吗?用补偿性低价收购,再高价售出,合理吗?”

胡德平表示,农村集体土地被征收引发的城乡土地矛盾问题日益增多,强制拆迁民房也造成不少社会矛盾,城乡发展失衡、贫富差距日益扩大,致使民营企业成为社会群众的箭靶及出气桶。对此,胡德平认为,民营企业只有现罪,没有‘原罪’,要冲破计划经济,进行改革必须要吃禁果。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