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胡奥会”行礼如仪 难有成果

【新唐人2011年1月19日讯】(新唐人记者综合报导)美中关系被视为是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不过,两国之间近来问题不断,在人民币汇率、对台军售以及朝鲜局势等问题上分歧明显。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胡奥会”能达成怎样的成果呢?看看各界舆论是怎么说的。

中共国家主席胡锦涛于1月18-22日访问美国,他的美利坚之行受到全球各方的关注。

德专家:解决问题"有心无力"

据《德国之声》报导,德国汉堡全球和区域研究所的中国问题专家帕斯卡•阿布(Pascal Abb)表示,过去一两年里,中美之间产生很多"小问题","比如货币汇率之争,持续不断的关于中国军备的讨论,南中国海争端,人权问题。不过他认为,两国关系没有到进入’冰期’的程度"。

阿布表示,货币汇率等争议显然无法通过胡锦涛的一次出访就得到解决。他认为,"胡奥会"只是行礼如仪,不会有重大的突破。

德国波恩大学全球研究中心主任辜学武进一步指出,中美之间还有更为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是无法得到解决的。

他指出,"第一个结构性矛盾就是意识形态和政治体系的矛盾,美国对外政策的基调和基石是在全球推广民主化,中共是’走自己的路’。

第二个基本矛盾是中国’建国大业’与美国全球战略的矛盾,因为中国’建国’基业仍未完成,台湾未统一,新疆、西藏也不稳定,但美国在全球布局中,要在亚太巩固地位。这种矛盾,胡锦涛和奥巴马就是会见十次,十五次也无法解决。

第三个矛盾则是中美之间经济结构的深层矛盾,中国要保持经济稳定发展,而美国希望中国升值货币,以摆脱经济危机。

辜学武指出,胡锦涛和奥巴马之间的峰会只能起到缓和气氛的作用,使得双方的冲突不要继续激化,但解决问题显然是"有心无力"。

美学者:中共妄自尊大导致全世界疏远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在BBC中文网上撰文表达了他的观点。他表示,胡锦涛赴华盛顿对美国作国事访问前夕,两国关系非但没有改善,反而比那时更糟糕。奥巴马政府官员感到,他们向中国(共)表达的友善努力遭到冷拒。

约瑟夫认为,中共妄自尊大,过度自信的力量评估(加上对国内事务缺乏安全感)导致过去两年中国的外交政策日趋强悍。中国(共)的新姿态使它疏远了奥巴马政府。

2009年11月,中国编导、操控了奥巴马总统对北京的访问;对奥巴马会见达赖喇嘛,以及早就签订且相对较小规模的对台军售反应过激。

中国人民大学的康晓光教授说,人们现在“俯视西方,从领导层开始,一直到学术界,乃至普通老百姓”。

约瑟夫还指出,中国(共)现在咄咄逼人的新面目也影响到它和其他国家的关系。

他举例:中共在南中国海的政策令东盟成员心生恐惧;它对中日钓鱼岛海域撞船事件的过激反应彻底扑灭了日本民主党密切对华联系的希望,导致菅直人政府重新强调日美安保同盟。

北京对朝鲜炮轰韩国岛屿之后对平壤不加批评,因此疏远了韩国;在边界和护照事件上招惹印度恼火;在欧洲和其他地区又因为对诺贝尔和平奖做出过激反应而使自己丢脸、难堪。

《柏林日报》:中美"关系的测试"

德国《柏林日报》这样形象的比喻谈到即将进行的"胡奥会",把胡锦涛这次访美称为中美"关系的测试"。《柏林日报》说,尽管双方都公开谈论战略伙伴关系,但维基解密公布的美国外交电文证明,双方的互不信任多么根深蒂固。

维基解密电文表明,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把中国的傲慢以及摆弄实力、炫耀成就和举止专横称为改善关系的主要障碍。

《柏林日报》预测,新的不愉快事件注定要发生。

据《华盛顿时报》报导,美国国防部向台湾供应武器一事已达成新协定。奥巴马在准备胡访美时邀请一批中国人权人士到白宫会谈。

德国《商报》指出,胡锦涛微笑面罩的背后是权力政治。报导认为,中国(共)开始戏弄最后一个超级大国。歼20隐形战斗机的首次试飞日期精确选定在美国国防部长盖茨访问北京之时,这个军事上显示肌肉的游戏,表明两大对手的关系达到了新的层次。

根据斯德哥尔摩和平研究所的计算,中国(共)军费预算折合990亿美元,虽然这不到美国的六分之一,但观察家认为,北京的实际军事支出明显高于这一数目,估计比官方公布的数字高出二至三倍。例如,在国际市场上,北京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武器采购国。"

中共显示软实力难奏效

也许因为中美之间存在着基本的政治经济利益冲突,短期内无法调和,因此北京更希望通过"文化软实力"来营造亲善的形象。胡锦涛访问美国之时,中共斥钜资在美国大规模投放形象宣传片。而据中国媒体报导,胡锦涛在美国还将参观以推广"中国文化"为口号的孔子学院。

中国国家形象的宣传片于美国当地时间17日在纽约时代广场的户外大萤幕上滚动播放,为即将举行的“胡奥会”“造势”。

美国媒体纷纷报导此事,不过,也有媒体对宣传片的实际影响力表示怀疑。美国《福布斯》杂志就评论说,从公关角度来看,风格老套的电视广告活动有可能产生事与愿违的后果:美国观众会带着自己对中国的固化观念来看待这些广告,从而难以产生认同感。  

辜学武教授认为,对于一些因为不了解中国而心存忧虑的美国乃至西方民众而言,中国打"文化牌"可能会有所作用,"但中国实际上对于美国没有任何’软实力’。

辜学武认为,中国的体制对于美国没有什么吸引力,以共产党集权体制主导的,一个国家资本主义的模式对美国人而言是非常反感的。所以’软实力’基本上可以免谈。他指出,现在美国人最关心的不是’软实力’,而是’硬实力’。两个问题:一个是中国人民币汇率,另一个是在朝鲜问题上是不是站在美国这一边。这两个问题胡锦涛肯定不会答应美国的要求。而美国也不会在停止对台军售等问题上对中国(共)做出承诺。"

胡奥会:不能只谈经济不谈人权

胡奥会到底谈什么,美国各大报刊刊登了很多学者、政策分析人士以及前政府官员的评论。几乎所有各大报刊的社论和署名文章都一致认为,奥巴马在和胡锦涛会谈期间,不应当只谈经济,忽视政治和人权。分析人士指出,只有民主的中国,才会是美国真正的朋友。

据《美国之音》报导,美国战略与国际关系研究所(CSIS)的麦克.格林(Michael J. Green)与美国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的丹尼尔.克莱曼(Daniel M. Kliman)在华盛顿邮报撰文说,奥巴马和胡锦涛会谈时,不应当避而不谈有关政治价值的议题,因为这不仅关系到美国国内政治,而且关系到中国崛起对国际关系的长期影响。

与此同时,美国另一位外交政策分析人士约瑟夫.鲍斯科(Joseph Bosco)在基督教箴言报(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上发表评论说,在中国的人权问题上,“来自我方的公开的批评不必无礼,但是一定要长期坚持。我们应当呼吁中国民主化,只有一个民主的中国,才会是美国的真正的朋友和战略伙伴,只有民主的中国,才会让中国人民充分展现他们的才华和潜能。”

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所的麦克.格林和美国国家安全中心的丹尼尔.克莱曼说,高度强调人权和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问题,短期内可能会进一步加剧美中关系的紧张,但是,从长期来讲,如果美方立场坚定,由此而产生的紧张因素会逐渐削减。 相反,假如继续以为经济和贸易往来、外交礼仪上的互动能够保障中国的和平崛起的话,后果很可能不堪。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