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闻】世界乐见素季获释 中共沉默以对

【新唐人2010年11月15日讯】两天来,全球国际媒体的聚光灯全在一位女士身上,她就是缅甸的民主派领袖昂山素季,在经过了15年的长期软禁,昂山素季终于重获自由。从昨天开始,西方国家的主流电视台,都以直播方式全程报导,平面媒体也都大篇幅报导昂山素季获释的消息。相较于国际媒体对于昂山素季获释的关注,中国媒体显得相对沉默,大多是转载《新华社》不到500字的通稿。

北京时间11月13号傍晚,昂山素季终于走出了位于仰光市湖畔的屋子,一千多位民众聚集现场欢声如雷,有些人甚至落下了眼泪。

“这是第一次,我看到这么多的人能那般快乐。”

一位已经75岁的缅甸老人说,看到昂山素季走出来的那一刻,她感觉她身体的病痛减轻了不少。

“我们是如此的开心见到她获释。这就像黑暗中的月光让我们看到希望。我们是多么的仰慕她,我们从她那儿获得了力量,我们感到活力十足。”

昂山素季随即于隔天中午时间,在她所创办的全国民主联盟(NLD)总部发表演讲,数千位支持者把现场挤得水泄不通,他们欢呼,献花,昂山素季的演讲还多次被鼓掌声打断。

昂山素季:“如果我们要走在民主道路上,我们就必需要走在一起,团结一致为民主道路铺垫,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达成目标。”

昂山素季的获释,不只缅甸人民兴奋,连国际社会也振奋不已。13号当天美国电视新闻台CNN放弃所有新闻节目的播出,全程几小时直播和探讨翁山苏姬被释放一事﹔英国国家广播公司BBC 世界新闻频道也以同样手法处理。《纽约时报》以《昂山素季呼吁人民不要放弃希望》做为标题﹔英国《卫报》则称呼翁山苏姬为下一个曼德拉﹔香港《明报》和《苹果日报》都是头版报导昂山素季的消息。

各国的领导人和政要,包括美国、英国、法国、欧洲国家,日本和其他亚洲地区,也都在第一时间发表祝贺。

泰国总理阿披实表示,这是国际期盼已久的事。

泰国总理阿披实:“然而,这将带来什么样的发展,仍然有待观察,因为还有一些变数,包括选举后根据宪法而来的权力过渡,以及上周发生的少数民族间的冲突。”

德国外长威斯特威勒指出,昂山素季的获释具有相当重大意义,但未来仍然有很多事需要等待解决。

德国外长威斯特威勒:“全民企盼民主、法治、公民权、人权的意志,仍然被压制。虽然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素季的获释,是早开迈出的、意义重大的一步,但在许多其他的政治犯仍被关押的现实下,这真的只是一个开始,即使在今天这样一个日子里,我们也不能忘了其他被关押的人士。”

昂山素季的国际律师杰瑞德•健森则认为,国际社会如果对苏姬的重获自由表达“感谢”,根本就是个错误,因为她压根就不该是个囚犯。

“我个人认为,今天的发展,证实了对当权者施压是能起到作用,能迫使他们屈服的。因此,我们应该继续施压迫使他们坐上谈判桌。”

正当国际上热烈讨论昂山素季被释放的这一消息,中国的官方显得格外沉默,媒体的报导也是轻描淡写,多数平面媒体引用的是官方《新华社》的通稿,短短400多字,除了说明昂山素季是“期满获释”,报导中没有补充更多的信息,包括苏姬释放后受到民众的欢迎,以及她个人演说的部分全部没有提及。报导中并指她之前无法参与缅甸大选,是因为抵制大选而“依法”失去资格。

《中央电视台》则是1分钟播报她获释的消息,但关于民众的反应和她的演讲同样没有提到,反而大多在描述缅甸几天前成功举行大选。

缅甸在11月7号举行20年来首次大选,但因为昂山素季被拒之门外,同时缅甸军政府阻止任何外国记者和选举观察员入境,选举的真实性一直受到国际的批评。20年前,昂山素季所领导的民主联盟在大选中获得空前胜利,但选举结果被军政府作废,随后昂山素季遭到军政府拘禁,隔一年,昂山素季获得了1991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今年65岁的昂山素季在过去的21年里,一直是缅甸反抗军政权的标志性人物,尽管她有15年的时间几乎在关押和软禁中度过,但缅甸人民对她的支持从未因此而消失。昂山素季崇尚平和反暴力的革命运动,不管在任何艰难的情况,她都是心平气和态度谦恭,被缅甸人民誉为“国母”。

新唐人记者唐宇、周天综合报导。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