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增温层密度缩减 科学家不解

【新唐人2010年7月18日讯】今天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NASA)说,地球上空增温层密度最近减少幅度之大,连研究员都无法解释这个现象。

中央社消息,“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导,增温层(thermosphere)会阻挡有害的紫外线,并会随着太阳活动规律扩张或收缩。当二氧化碳增加时,在这种高海拔区域会有冷却效果,也会造成增温层收缩。

但研究员说,这两个因素都不足以充份解释异常的收缩现象,虽然这个现象不太可能会影响气候,但会影响卫星运转。

NASA新闻报导引述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Naval Research Lab)研究员埃默特(John Emmert)的话说:“这是至少43年来增温层收缩幅度最大的一次。”

研究员在6月19日刊出的“地球物理研究通讯”(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发表这项发现,埃默特是主要作者。埃默特告诉CNN.com,“我们无法解释反常的低密度现象”,增温层比先前密度少了30%。

增温层位于地表上空,界于大气层顶端与太空开端之间,增温层与太阳互动频繁,因此会受到太阳活动周期强烈影响。太阳的超紫外线会让增温层暖化且扩张;太阳活动减弱时,增温层会冷却且紧密。

NASA报导,增温层密度下降发生于2007至2009年的“太阳极小期”(solar minimum),在这段期间,太阳活动量空前减少,几乎没有太阳黑子,也没有日冕喷发。

尽管如此,增温层密度下降幅度之大,不是太阳活动单一因素就能解释。

埃默特说,二氧化碳在增温层的作用像是冷却剂,不像在较低的大气层,会透过红外线幅射阻隔热气。当地球的二氧化碳量增加时,二氧化碳会进入增温层,在太阳极小期时强化冷却作用。即使把太阳活动与二氧化碳增加的因素加起来,也不能充份解释密度异常下滑的现象。

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aitonal Center forAtmospheric Reasearch)资深科学家索乐文(StanleySolomon)说,当二氧化碳逐渐增加时,“我们预期每个太阳极小期时,密度都会降低一点,现在太阳极小期出现了,密度却大幅下降,这很令人震惊”。索乐文没有直接参与研究。

索乐文说,虽然这个异常现象令人不解,但增温层密度下降不太可能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不过增温层收缩会影响卫星运转,以及在这个大气层中绕行的太空垃圾。

索乐文说,增温层的异常改变可能也会影响其它大气层,虽然影响幅度较小,但也会造成卫星通信出现些微干扰,如全球定位系统信号。

科学家,他们会持续监视增温层,目前密度正在回升中。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