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互動直播:從狀元被拒看中美教育差異

Facebook

【新唐人2010年7月17日訊】熱點互動直播(504):從中國狀元被拒看中美教育差異

美國名校重視學生內在特質 而非獎狀頭銜

主持人:各位觀眾大家好,歡迎收看新唐人電視台《熱點互動》欄目熱線直播節目。今年北京的高考狀元李泰伯申請了11所美國名校都被拒絕,這件事在華人社會引起熱烈的討論和分析,李泰伯也不得已的在自己的博客上進行說明。

從這件事情看,中國和美國的教育體制有什麼不同?另外,中國和美國的教育有什麼樣的差異?今天《熱點互動》的直播節目中,歡迎您打我們的熱線號碼646-519-2879。我們首先來看一段相關的新聞。

(影片播放)

在人大附中,李泰伯有太多的頭銜:班長、學生會主席、校模擬聯合國主席、三次全國數學競賽冠軍。7月1日以後發展成為黨員,這次又成了北京市高考理科狀元,他是典型的中國式優秀生。

被人大附中公認為「德能勤績」的李泰伯,申請美國包括斯坦福、哈佛等11所名校卻慘遭滑鐵盧,這件事引起了北京人大附中學生和家長以及教育界很大的震撼與迴響。

2009年,中國校友會網站發布〈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指出,「考場狀元」並沒有成為「職場狀元」。

李泰伯的校友陳九在博客中表示,李泰伯的學生會主席和班長的工作經歷都是官方行為,他的社會活動都在官方背景之下。

北京學美留學公司執行長張恆瑞表示,東方人重視各種頭銜和洋洋灑灑的獎狀或經歷,但對美國名校來說,他們更看重學生的綜合素質,尤其是學生的內心世界裡最真誠、最有興趣的部分。美國名校對非自然、看得出人工作業痕跡者通常都不會錄取,即使學科成績滿分也是。

網友「飛翔天空」說,天朝的教育模式和美帝的教育模式當然有很大差距,天朝的教育要為政治讓步,美帝的教育是完全開放的自由式教育。狀元,無非就是能抓住「堅持黨的領導」這些答案來作題的機器罷了。

據《長江日報》6月12日報導,新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長的周濟曾經擔任教育部部長,他曾向華中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陳海春表示,清華大學的畢業生發展得好的,基本上都是當年的學生幹部。這些學生幹部有一個標準口號:聽話,出活。

「聽話,就是要把領導交辦的事情聽進去;出活,就是要把領導交辦的事情做好。」

(播放結束)

主持人:各位觀眾朋友,今天我們的話題是「從中國高考狀元被拒 看中美教育的差異」。中國和美國在大學的錄取標準上有什麼不同?教育上有什麼樣的差異?歡迎您打我們的熱線號碼646-519-2879,提出您的問題或者和我們的嘉賓討論,或者您也可以通過skype和我們聯繫,skype的地址是RDHD2008。

首先向各位介紹現場的兩位來賓,這一位奚磊女士是公關專家,奚磊女士在美國上了三所大學,第一所是在印地安納的Ball State University(博爾州立大學),之後大概過了一個半學期。

奚磊:過了3季,一年不到。

主持人:一年不到,然後轉到麻州的Wellesley College(衛斯理學院),我們知道克林頓的夫人Hillary Clinton(希拉里)還有當時的宋美齡,她們都是在這個學校畢業的。之後,又轉到MIT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所以她是橫跨了美國的普通大學、文科大學還有理科大學。我們另外一位嘉賓是大家都比較熟悉的紐約城市大學的教授陳志飛先生。

李泰伯申請了11所學校然後被拒,他在博客上也進行了分析,很多人對他進行分析,他自己也分析。我想您們都看了,那您們在看完之後有什麼感受嗎?

陳志飛:我覺得李泰伯寫的博客還是很有意思的,我感覺到他講出了自己比較真誠的感受,所以說這個孩子從智商、天分還有情商方面,我覺得都是很不錯的。但是通篇看來,他很多都是在講「我、我、我」,「自己、自己」,可是這本身就犯了報考美國大學的一個大忌。

因為美國學校挑人的時候,如果我理解對的話,它主要在考查你這個人對社會有什麼想法,你對社會有什麼樣的貢獻,你不能老囿於我自己這一個圈子「我該怎麼做、我該怎麼做」,這方面我覺得是我第一個比較明顯的感受。

另外,這小小年紀的李泰伯,他行文做事感覺很有中共體制內幹部的風範,顯得很坦承但是也很油滑。你看他說到最後等於把責任全部推到了美方,好像什麼該做的我都做了,但是美國還是不接受我,責任全在於他們,而且我所犯的錯誤都是技術性的。最後還是誓死捍衛了一下高考理科狀元的金字招牌。

這塊狀元的金字招牌對中國教育界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狀元在中國就代表著你是金字塔尖上的一個不凡者,但他如果是金字塔尖上的一份子,在美國11個大學、名校都沒被接受的話,那說明這個金字塔的構成,它的結構、它的原理可能就要受到質疑。

奚磊:我看了他在博客上自己的寫的那一段,我是覺得其實這個孩子也挺不容易的。你想他也就是17、18歲,現在承擔著這麼多人的關注,這個壓力也是可想而知。所以我覺得對於一個剛剛要涉入社會的年輕人來說,其實他是非常不容易的。

他可能非常優秀,方方面面確實像剛才我們看到的短片那樣,各方面是很優秀,但是我覺得他在自己的博客裡,他其實分析了5個內因,有一點我覺得他說的是非常對的,他說他可能是過於全面的展現自己,他說,一兩個閃光點,遠勝於幾百個閃光點。其實我覺得這個是問題的關鍵。

因為一個人他不能什麼都好,一個人不可能是完美的。美國人非常清楚這一條,所以他們在錄取學生的時候,他要找每個學生自己的特點,因為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特點,這個學生他不可能有幾百個閃光點,也許他只要把自己的兩、三個閃光點顯示出來,就足以被錄取了。

陳志飛:這讓我想到人們在評車子,因為我比較喜歡汽車。大家知道豐田佳美(Toyota Camry)不是豪華車,豐田佳美的最大的缺點是什麼呢?是它沒有缺點,豐田佳美車沒有缺點它就沒有性格。

咱們大家都知道,在國內有很多人在開佳美車,它的評價確實是非常高的。但是美國評價這個車是什麼呢?bland太平淡了,沒有特點,很難讓人喜歡它。你要說奔馳、BMW其實有很多缺點,BMW你經常要去修而且又貴,你很難保養,可是很多人就是喜歡它。你說佳美這個車它有什麼缺點,按它那個價格來說沒有缺點,可是喜歡的人少。

奚磊:這讓我想起當初我在Wellesley讀書的時候,我們學校管國際學生事務的主任曾經跟我們幾個中國學生說,他說我們每年都收到來自中國的成百上千的申請表,這些學生都非常優秀,成績出色,推薦信都非常棒,各方面的才能也都很豐富,可是我沒有辦法錄取。為什麼?他們看上去都是一樣的,我們不知道每個學生的特點,所以我們最後就都不錄取,因為我根本就看不出他的個人特性是什麼。

主持人:對,您說到推薦信,我就聽說過好幾個這樣的故事,比如說他跟老師、教授或者是他認識的比較有影響力的人,或者有權威的人都很熟悉,那人對他也比較了解,說你給我寫封推薦信,那在國內的話,大家都已經很熟悉很了解,肯定寫的非常好,把你最好的優點都表現出來,甚至有一些可能你不一定具備的他也給你寫出來。

但是在美國寫推薦信,有的時候是比較出乎意料的,他並不一定把他寫得那麼好,可能有的時候說在這方面我不太了解,但是我了解他的另一方面。我不知道您們二位有沒有過讓人寫推薦信的經歷?

陳志飛:我有,我在美國也轉了兩所學校,都是私立名校,因為我現在這個專業比較實際一些,不然我原來那個做得更酷,然後我還拉關係,跟那個系主任說您給我寫一下。那是個韓國人,我還跟他討論《三國演義》,都是他比較高興的,還跟他一塊吃飯。

後來我讓他寫推薦信,他還留了份讓我看,好像這是比較專業的做法,讓你看一看有什麼不滿意的地方。我一看他寫的完全就是客觀的,比如他說你這個人讀的東西比較多,歷史知識比較豐富,因為我給他說《三國演義》,他不講我在我的專業方面有什麼造詣,因為他沒法了解,他是別系的系主任。我當時大吃一驚,因為我覺得在中國人來說,我跟你感情有投資,你得給我寫個好話什麼的,但在這個地方他根本就沒有這樣做。

我想從李泰伯這個事件來看,中國的硬式制度就像日本的汽車公司一樣,它鑄造了一種制度來逼著美國系統給它設計,讓你喜歡它,但是你可以看出它人為的鑿斧痕跡很多,因為這就像諮詢公司,有槍手可以幫你做這些事情。就跟豐田公司針對美國大眾設計它的車一樣,這種車沒有性格,但是實際上它還不是豪華車,真正的豪華車它是有性格的。

主持人:我覺得可能這個比喻不是很恰當,比如說像車,豐田佳美的設計就是大眾型的,因為大家都知道豐田佳美基本上沒有什麼毛病,你不用修你也不用太管它,然後很安全,而且以性能價格來比,剛才您說是最好的。但要涉及你的申請來說,我想那可能就不一樣,因為像剛才奚磊女士談到的,可能美國人是要看你是不是表達一個真實的自己,你是不是把一個真實的自我展現給對方,如果你都做到那麼好,那麼出色,沒有任何缺點的話……

陳志飛:我覺得是這樣,美國大學,尤其名校它要教一個人stand out,什麼叫stand out?就是陰陽理論嘛,你這方面stand out,比如說你是個科學巨才,你像愛因斯坦,那你情商可能就會差一些,你不可能什麼都好,你如果什麼都好的話,你就不會stand out,我不知道我說明白這個陰陽理論了嗎?

主持人:您怎麼看呢?

奚磊:我覺得是這樣,中國人對人才的概念有一些非常具體的概念,覺得,啊,這樣的人是人才,各方面都很優秀,成績很好,怎麼樣怎麼樣。可是西方人對人才的概念,沒有一個非常具體的概念,他覺得每個孩子都是人才,只不過你怎麼給他提供一個環境,提供一個機會讓他在那方面發展,他們認為每個人都是人才,所以這個跟中國的教育是有本質上的差別。中國就說OK,人才是這樣,然後大家都去套那個,就往那兒走。西方人不是,所以那些名校它招人,那個孩子、那個學生在某方面有特別突出的特點,他在這方面遙遙領先別人,那我們就在這方面讓他發展。然後我覺得美國這些常春藤名校……

主持人:一會兒我們會談到這一點,我們現在有一位觀眾朋友在線上,我們接一位觀眾朋友的電話,加州舊金山蔣先生的電話,蔣先生您好。

蔣先生:你好。我第一個想法就是說,我記得一個朋友前一陣子告訴我,錢學森去世之前,總理去看他,他就說了,我是快要死的人了,我們的教育出問題,一直培養不出人才來,要想辦法解決啊。總理回去以後呢就把好幾個大學的校長、書記叫來,大家討論一下問題出在哪裡,怎麼樣去解決?後來他們討論了以後,給總理一個報告,意思說是黨的領導不夠深入基層,不夠具體到下面,主要是這個原因,所以培養不出世界一流的人才。後來這個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我想溫總理看了這個報告以後心裡怎麼想,我在這裡不方便去揣測,這是一件事情。

第二件事情呢,我就想到奧巴馬,他怎麼大學畢業以後,哈佛大學畢業後到社會基層去服務,然後很辛苦的一路走上來,選了總統,對國家做了不小的貢獻。尤其你看他做了幾個很大的,比如金融管制條例,還有醫療也有一個很大的條文出來對不對?接下來恐怕還要出現一個關於移民的東西。這都是美國這個教育體制出現了這樣的人才,他們敢說敢做,敢於對社會作出一個意想不到的構想。

所以中國這個體制確實是出問題,今天我在電腦上看到了一個什麼準博士、一個中科院的人,他就講什麼科研,他退出這個東西。這篇文章好像在「文學城」或者什麼上面,你們可以上去看一下。這篇文章講到了,中國花了很大的財力物力,買了很多西方的材料去搞研究什麼的,最後就是為西方打了工,培養不出什麼人才,問題在哪裡,你們去看看這篇文章,我看了以後真的很心痛。

主持人:好,謝謝蔣先生。各位觀眾朋友,今天我們的話題是「從中國狀元被拒 看中美教育的差異」,中國和美國大學錄取有什麼樣的不同標準,中國和美國在人才的概念上有什麼不一樣?另外,中國和美國的教育有什麼樣的差異?如果您有興趣的話,歡迎您打我們的熱線號碼646-519-2879。

剛才陳教授談到說李泰伯最後寫了這樣一個東西,他想捍衛一下高考狀元這塊金字招牌,很有意思的是他最後並沒有選擇中國任何大學,比如他這樣的狀元他完全可以選擇清華大學,我想清華大學肯定會錄取他的,甚至中國任何理工大學都會把他錄取的。他為什麼最後選擇香港的學校,而且他的同學中至少有三十個人都上美國大學呢?

陳志飛:因為這是很明確的,中國人有這麼個共識,中國大學沒有一所是世界一流大學。如果你拿亞洲週刊雜誌對比一下亞洲名牌大學的話,清華大學、北大在中國大陸是最好的大學,是遠遠排在後面的。亞洲地區最好的大學是東京大學,這是大家知道的,下面是台灣大學,其實都是日據時候建立的帝國大學,而日本這個學校實力很強。然後是香港的幾所大學,最近上的比較快的是香港科技大學,老牌的話就是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這些在各種實力上、聲望上都遠遠超過中國大陸大學的,這是國人皆知的事實,是不能抹煞的。

而且李泰伯本人,我沒有說他用這種行為來捍衛中國大陸的一流大學,我沒有這樣講。因為他已經報考了美國大學,已經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他認可美國或者中國大陸以外的大學教育制度的質量是高於中國大陸大學的。

我覺得他在博文中講到一加一等於二,在哈佛是如此,在清華是如此。在某種程度上對這個小小少年,我不想妄加評論,我覺得他是給自己留條後路,因為他也不清楚是不是能被香港大學錄取。那麼像你剛才講的,他起碼能被清華或者北大錄取,這是他起碼能保證進去的,這樣的話可以維護一些臉面,這說明他想維護一下這個金字招牌,是有這麼個意義和動機。

奚磊:你看這個題目挺有意思:北京理科狀元被美國11所名校拒絕。問題就出在這幾個字「理科狀元」。你說在美國一個17歲的高中畢業生哪分什麼文科理科?他就是一個高中生,甚至到了大學也不見得分文科理科,然後還要再弄一個狀元,在美國也不會說北京市就這個人第一了。

陳志飛:而且我覺得他是理科狀元,實際上說明他在文字功底上,尤其英文功底還要差一些,他博文中也講到了。

主持人:那這不一定,有的人的確是全才,有的人雖然學了理工科,但他的文字基礎一點兒也不差。

陳志飛:是,比如我們那個時候的人經常是這樣,我們那時候重理輕文,文科班就一點點,我講過,做體操時就這麼一溜二十個人,別人每個班都八十多個人,他那幾個像是遺棄兒,非常難受。他自己的博文中也提到了,他的SAT(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和CR(Critical Reading)是丟了分了,他丟了很多分。

主持人:他寫作也丟了分了。

陳志飛:他寫作也丟了分,為什麼?在中國這種環境底下,如果你學理科你要應對很多的符號,你要應對很多定理,你考試要出色,你沒有很多時間來培養這樣的能力,對男孩子是這樣,所以女生在這方面客觀來講要出色一些。他的境遇讓我想起另外一個前兩年比較有名的留美學生,就是王千源女士,她應該說是女孩兒,不應該說是女士,她是從青島一個重點中學出來的,在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讀書,她出事情的經過大家都知道,她為了藏族的一些權益、自由問題,在這方面挺身而出,捍衛他們的權利。

主持人:她是說為什麼不以對話的方式,而要以……

陳志飛:的確是這樣,她出了這事以後,好多人就說,她在中國根本不是優等生,也不是青島市的高考狀元,她是青島市重點中學中,不顯山不顯水的一個學生,怎麼會被杜克錄取呢?我剛看到11所李泰伯申請的學校中,其中就有杜克,杜克為什麼不錄取他?而他報的學校非常廣,有哈佛、杜克、MIT、也有在麻省跟妳們學校差不多的William College(威廉姆斯學院),如果你中國高考狀元,一個學校說不,可以,二個學校說不,也可以,如果11個學校都說不,那就說明美國名校集體向中國學校教育制度說不。

他們為什能接受王千源?我覺得王千源的勇氣,王千源面對那麼多人的唾罵,她體現出的鎮靜,體現這種有原則的精神,我在李泰伯的博文裡頭我沒有看到。

奚磊:我想說,實際上剛才陳教授也提到,中國人往往注重理工科,可是美國的教育是重文不重理的,確實上是這樣,比如講我們當時大學畢業的時候,美國華爾街那些公司、投行,它都是到最好學校招,它最喜歡什麼樣人?學什麼哲學,學法國文學,學什麼婦女研究,它對學什麼電腦、物理、化學的學生不感興趣,為什麼?它覺得你學文科的人,你是一個有文化內涵的人,你是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人,以後我派你出去跟我的客戶打交道做生意,你是一個有意思的人,可是你整天學電腦,學物理,它就覺得你是缺點兒什麼了。

陳志飛:據我了解,現在中國學理工科男孩子還是大多數,重女輕男在中國還是很普遍的。因為我讀的也是工科的一個名校。然後我對你的觀點,在某種程度上是認可的,但中國為什麼培養那麼多的理工科人才,大部分男孩都學理工科?是因為政府背後有它的考慮,因為學理工的,像你剛剛講的,他的思想比較狹隘,那麼管理起來比較容易。

前段時間我看書看到一個蘇聯任美國長達30年的大使,他名字叫做多勃雷寧,他明確提到了赫魯曉夫時代,蘇聯就有個傳統,在工程師中挑選人才做外交專家,蘇聯是不專門培養外交人才的,他們就從工程師中挑選,因為他們覺得工程師更容易忠於黨,忠於他的國家,比較容易管理,因為他在工作中是被操控的,中國人的講法是被操控的一個螺絲釘,不容易有意念想法,不會產生像王千源這樣的人。

主持人:好,我們有好幾位觀眾朋友已在線上等候多時了,我們接一下紐約吳女士電話,吳女士您好,紐約吳女士請講。

吳女士:你好,我想問城巿大學這位教授,這個狀元考美國學校,他有沒有考過FAT?

主持人:考過,還有別的問題嗎?

吳女士:他什麼時候參加,他同時又參加高考嗎?

主持人:對,也參加了高考。

吳女士:也參加高考?我不相信一個學校也不錄取,他假如真正好,美國會收的。

主持人:好,謝謝吳女士,我們現在再接下一位新澤西州高先生,高先生您好!

高先生:您好,兩位主持人好,嘉賓好。我想談一下關於中西方的教育,中國舊的科舉式教育大概在150年前已經廢掉了。我想談談,有一位教育學家,譬如說李叔同這個人大家都知道,是音樂家、國學家、教育學家,最後成了弘一法師,也是宗教學家。他有一句名言我覺得很重要,叫「德、育、智」,「德」是道德的德、「育」是教育的育、「智」是智慧的智。他這三個字呢,在我原來在海外讀過的學校,就成了這個民族的座右銘,叫「德、育、智」。

我想談談中國的教育制度,從硬件和軟件它都沒有辦法跟國外的比,那是不是國外的教育就適於中國的?我經常說自由民主主義是外來文化,同樣的,馬克斯主義也是外來文化。中國有自己的教育倫理道德,就是所謂的德、育、智。德教育才能蘊育出智慧來。

我想文科、理科不要談那麼多,因為我覺得我自己曾經考過一科,人家說,看你這科考試,你無疑是天才,看你另外一科考試,懷疑你智商是不是健全?因為我考的是零分,但我是special program,他們給我全獎,這是我20年前的親身經驗。

就說,人主要是看你的道德,我非常同意女士評論員奚磊的說法,就是文科、理科並不重要。關鍵在於這個世界上你有沒有一個從小培養的道德觀念,這是中國人要去思維的,也是世界人要去思維的,謝謝!

主持人:謝謝高先生,那我們再請下一位,明尼蘇達州潘先生的電話,潘先生您好!明尼蘇達州潘先生請講。

潘先生:我只是想提醒一下主持人,這個學生又是學生會主席,然後又是學生黨員,我覺得這樣的人,首先我們都知道中國的學生會主席是什麼操守,我覺得他不是智力有問題就是良心有問題。第二、他的申請書把自己說成是一個全才,從程序上、道德上他也有問題,就說他是不是一個誠實的人?謝謝!

主持人:好,謝謝明尼蘇達州的潘先生,我們再接下一位休士頓王先生的電話。王先生您好!

王先生:您好,我就想直言不諱地講幾句,這個孩子有可能是很出色的,但是他是民主國家和專制國家的一個犧牲品。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美國現在對移民也好對學生也好,只要是共產黨國家出來的,管制得特別嚴格。為什麼?他們就是恐怖主義啊,我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我周圍有好幾個,他都覺得自個兒了不起,自己是共產黨員,什麼這個書記那個什麼……,在整體例行審查當中,現在七年、八年了都沒有下來。我就只說一句話,他是民主國家和專制國家的犧牲品!就這樣。

主持人:好!謝謝王先生!那我們再接下一位芝加哥的丁先生。丁先生您好!

丁先生:安娜主播好,奚磊女士好,還有陳志飛先生好。你們那邊紐約已經很晚了,這個話題很單純,中國狀元被拒,很簡單。我們都同意了,只要退共產黨就不會再被拒了,這他沒有做到。因為自從1971年年底開始,美國與共產黨逐步建立官方外交,全是逢場作戲。實際上美國政府心理還很反共,還支持台灣愛台灣的,它絕對不准一名共產黨員留在校園內,以免將來破壞美國的國防安全,這很簡單,退出共產黨他不就進去了嗎?謝謝!

主持人:好,謝謝丁先生。各位觀眾朋友,今天我們的話題是「從中國狀元被拒 看中美教育的差異」,歡迎打我們的熱線號碼646-519-2879。我們首先請奚磊女士來回應一下剛才觀眾朋友們的看法。

奚磊:我剛才聽到有一位高先生提到,事實上中國的傳統教育是把德放在第一位的。我想講一下,美國這些高等教育也是很注重德的。咱們舉個例子吧,我們知道現在中國大陸考試有很多學生作弊的問題,老師也沒有辦法,家長也沒有辦法。但在美國的大學裡你知道怎麼考試嗎?公開的,同樣一門課的學生在那個禮拜裡面,他想哪天考自己決定,換句話說,這門課咱們是同班同學,你是昨天考我是後天考,根本不是在同一天考,如果互相之間沒有誠信,題目老早就洩出去了。

實際上這套系統幾百年來沒有出現任何問題,它的關鍵是它對學生這個德的教育是非常重視的,而學生也把自己的誠信,對自己專業學習的誠信,對同學的誠信,對學校的誠信放在首位,所以他才能做到這樣。這一點在中國大陸那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

主持人:您說的這點對我們很多國內的人來說,確實有點難以理解,不可相信,譬如我是今天考,我已經考完了,你明天考,也許我們兩個好朋友,我可能已經把題目告訴你了,反正後考的人可能有一些便宜吧。

奚磊:我覺得沒有問題。像我們那時考試的時候,我知道我的好朋友先考,我會問他怎麼樣啊?難不難啊?他會告訴我他覺得還可以,他會告訴我考試的感受,但他絕對不會告訴我考什麼題目,我也絕對不會問他。你都羞於開口問他,噯,哪些題目你告訴我。你沒有辦法,那種教育,你覺得做人堂堂正正,誠信比什麼都重要,甚至比分數還重要。你如果在你同學面前開口,把題目告訴我,你會覺得你從此再也不會被別人看得起,你在這社會就是個失敗的人。所以這就是它這個社會道德基石存在,它才有這種誠信在,在這點上它的教育是非常成功的。

主持人:它是如何讓孩子能夠變成這樣,如果要去問人家題目,就有非常羞恥的感覺呢?

奚磊:我那時剛從中國大陸來,沒有太多時間,其實我開始時是很想問的。

主持人:您來到美國是哪一年呢?

奚磊:我是高中畢業來的。

主持人:那就是80年代。

奚磊:但是當你進入這個社會以後,你就發現它對道德的要求,對誠信的要求,使得你必須放棄你在中國大陸那些為人處事的方法,否則你不會被這主流社會所接受。所以很自然的,你就不會去問人這些問題,你也不會自己去告訴別人,那個題目怎麼樣,你就融入了這個社會。

陳志飛:實際上美國教育制度有個鮮明的特色,美國的教育的基礎永遠是文理,哈佛大學這樣世界有名的大學,它的本科教育的基礎也是文理。像奚磊女士剛才講的,到三年級之前其實是不分專業的。那麼你要讀什麼書呢?你要讀中國式的所謂聖賢之書,那就是構成西方文明的希臘或古羅馬文化的書籍,比如亞理斯多德、柏拉圖的書籍。我估計奚磊女士可能也讀了不少,我有些美國朋友主要也是讀這些書。剛才奚磊女士也談到了,大公司、大企業對這些人才其實是非常看重的,它並不認為你急功近利去搞計算機,讀個金融它就特別欣賞你。

主持人:他們看重的不只是技術層面的,你擁有多少技術層面的東西,他看你最多的是你的為人。

陳志飛:看你有沒有這種精神,因為公司裡需要有人來負責任,需要有人來承擔很多的義務,他從這方面來挑選人。我也認識很多人他們是文科背景,他們在高盛銀行做事,有的就是英文專業或者之後讀了法學院,所以很多人覺得高盛整天就是算數,其實不是的,他們很多都是文科背景的人。從美國總統來看的話,美國總統現在還沒有一位是由工程師擔任的,那我們看我們中國的政府,9個政治局常委全都是工科的人士。

從教育制度來看,我不像奚磊女士說的那麼絕對,說文科一定大於理科,但我有一個女兒我肯定不會讓她去學工科的。可是有一點,我自己是工科出身,我覺得文科在很多方面的確給人創造力,各方面給你更多的機會,這點我覺得是無庸置疑的。那麼美國在這方面是非常注意的,它的教育基礎是文理,這是中國很多學生都不知道的。

說到李泰伯只報了一所類似像中國傳統的私塾、讀聖賢書的學校,那就是William College,但William College可能看他的申請書不夠真誠,聖賢之書讀的還不夠,才把他拒絕了。

主持人:剛才還有一些觀眾朋友的觀點,您要不要回應一下?

陳志飛:剛才幾個觀眾的反饋,我覺得總而言之,他們談到李泰伯所謂中共的政治背景,好像是讓美國方面感到不太高興。我覺得實際上李泰伯是不是黨員可能美國的學校也無從知道,而且很多黨員也堂而皇之的進入美國領土,可能美國的胸懷也能容納。

主持人:他只要不說是,美國就假設你不是。

陳志飛:對,美國的胸懷有這麼大,關鍵問題是說他在這個制度底下如魚得水混得這麼好,潛移默化的話,他的申請材料肯定反映出只有中共的特性才能做出來的行為,比如我把自己表達得「偉大、光榮、正確」。你看他的偉大體現在他是個完人,他又是學生會的主席,我不想十幾歲的孩子這麼刻板,他是個狀元,他是學生會主席、聯合國什麼模擬祕書長、這個狀元、那個東西,他是偉大的,他也是光榮的,他有那麼多頭銜,他也是無比正確的。你從博客上看出來,他沒有錯,是美國拒絕了他這個人才,所以他完全符合「偉、光、正」這個準則,但「偉、光、正」在美國是不受歡迎的。

主持人:剛才還有一個人談到了美國的價值,就說美國是反共產黨的,只要你是共產黨國家出來的,它的管制就比較嚴。不知道奚磊女士您這麼多年求學和在美國的經歷,有沒有這種體會呢?

奚磊:其實我覺得一般的美國人對什麼是共產黨,他的概念並不是很明確。我是同意剛才陳教授的說法,實際上這些大學可能未必知道這個學生是黨員還是不是黨員,但是美國人如果知道他是黨員,一定會覺得非常難以接受,因為17歲的孩子,甚至他高一就申請入黨,那時才多大?可能15歲,15、6歲怎麼會想到要入共產黨?這一點如果學校知道的話,會覺得非常不可思議。

主持人:在中國來說,那有什麼不可思議的呢?

陳志飛:你想你17歲,可能在美國連駕照都沒有,但你已經參加了奧巴馬競選智囊成員……

主持人:我就想問一下奚磊女士,為什麼美國人會覺得不可思議呢?在中國就好像司空見慣,你能成為一個學生黨員,大家都覺得那對你今後的仕途也好,工作也好,尤其是找公務員這種政府機構的工作,那絕對是一個加分的東西,為什麼美國人會覺得不可思議呢?

奚磊:剛才講人才、人才,我自己有新的理解。我覺得人才他首先是人,你是一個人,是個完整的人,你是在這個社會裡,跟社會有關係、有責任的這麼一個「人」,你才是一個「才」。所以他把人看得更重,這個孩子在這個社會裡他想做什麼,他喜歡什麼,對什麼有愛好,他想往哪方面發展,或在這個社會他想盡什麼義務,他覺得這是一個人會想得比較多的。他不會小小年紀就想有個外交傾向,當然也許也有這樣的孩子,一生下來就這樣子的。

如果是那樣的孩子,他一定會在作個人介紹的時候,把這個變成他非常主要的特點:我就想當共產黨的頭兒,我為什麼喜歡共產黨,我小小年紀就想為共產主義奮鬥。也可以,但是如果你能把這個特點在你的個人介紹裡說得非常清楚,讓人家覺得這也是一個「才」,是怎麼樣的才咱們不知道,但是是一個才。而他沒有,所以人家就覺得有點兒鬧不明白這孩子是怎麼回事。

主持人:在美國人來說,他這些會讓他們覺得有點莫名其妙,是嗎?

奚磊:就是拼湊不出一個完整的人。

主持人:一個真實的人。

奚磊:因為他們要看的是真實的一個人,然後才是一個才,那連一個人都拼湊不出來,這是個什麼樣的才?對美國人來說,他就糊塗了,看不明白。

主持人:我們再接幾位觀眾朋友的電話,第一位是舊金山的蔣先生,蔣先生您好。

蔣先生:您好,我滿同意剛才王先生講的一些話,他是一個政治體制下的犧牲品,為什麼呢?因為這些孩子們非常年幼,他們不知道外面世界的情況是怎麼樣。我來美國十多年,在這裡生活時間長了以後才知道,西方社會、文明世界把共產黨看成是一個暴力犯罪集團,而這些孩子他們沒有這個概念,他們一會兒入黨、入團。我從文革一路過來的,小時候也看到過這個過程。所以美國這些大學都拒絕他們,很有可能他就是填了學生會主席啊,或者是什麼共產黨員,那他們當然是不會接受的,所以不接受肯定原因就在這方面。

還有一個問題,我不知道兩位來賓聽說過沒有?我在網上看到過楊振寧博士曾經說了一句話,這是幾個月前我看到的文章,他說希望中國一百年以後,能出現一兩個世界一流的大學。這話我想了好幾天,為什麼他說「百年以後」,不知道你們兩位是怎麼想的?我的感慨很多,因為時間有限,我不能多說嘛!好,謝謝。

主持人:謝謝蔣先生。那我們再接下一位紐約王先生的電話,王先生您好。

王先生:大家好,主持人好,兩位嘉賓好。我說中外的文化本來就有差異,大致而言,東方人是右腦的文化,是一種象徵的思想,如易經文化,東方人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而西方人是左腦文化,它是邏輯性的思想,西方人是「知之為知之,是知也;不知為不知,不知也」的一種思想。

用數學來作比喻,一個像正數,另外一個像負數,有了正負這兩種數字以後,才能周全的運作,才有全方位功能,思想才有全新的性能,這樣的人才不會有偏見,才能循正道替人類創造福源。我也可以這樣講,東方人重「道德」,而西方人通常是重「德道」,所以是有一點相反的。然而我想將來文化的趨勢是中道至上的,所以任何明智之士應該注重雙方面的優點和缺點。

主持人:好,謝謝王先生。那我們再接下一位紐約楊女士的電話,楊女士您好。

楊女士:我就是想說兩句,在我印象中,中國共產黨的黨綱,入黨的人必須18週歲,現在是不是退黨的人太多了,什麼歲數都能收啊,什麼樣的人都能收啦,共產黨現在不需要什麼黨綱黨章了吧?沒別的,我就說那麼兩句。

主持人:好,謝謝楊女士。那我們再接下一位新澤西州高先生的電話,高先生您好。

高先生:聽完這個以後,我覺得這是一個比較嚴肅的問題,剛剛奚磊女士說什麼叫「人」、什麼叫「才」;我想到什麼叫「德」,什麼叫「智」,而且我還在想一個問題,中國人到底自己有沒有對於「德」和「智」、「人」和「才」的解釋,這個是很重要的。

我們談到中國有15億人口,中國又是個古老的國家,從孔夫子開始,從老子開始就是一個重德的國家,而現在這種道德的淪喪,包括小孩子他們的誠信問題,剛才奚磊女士也講了。我的兒子在馬里蘭高中,他們高中出了8個得諾貝爾獎的人,一個高中可以出7、8個得諾貝爾獎的人,但他們並不覺得這高中有什麼好,他們還天天在批評那個高中。所以我覺得美國的價值觀,它有近代的美;中國的傳統價值觀就是德,也有它傳統的東西。真正的東西不在於這個人的問題,而是個最嚴重的最嚴峻的社會問題。這個社會問題我想請教兩位專家,能不能給一些比較open式的回答。

主持人:好,謝謝高先生。我們再接一位紐約趙先生的電話,趙先生您好。

趙先生:我下一個吧,我再聽聽,謝謝妳。

主持人:好,各位觀眾,今天我們的話題是:「從中國狀元被拒 看中美教育的差異」。歡迎您打我們的熱線號碼646-519-2879。我們再來回應一下剛才觀眾朋友的意見還有問題,陳教授。

陳志飛:剛才幾位觀眾提出了非常有意思的想法,首先舊金山的蔣先生談到了楊振寧諾貝爾獲得者提出說,一百年之內沒有一流大學……

主持人:希望中國在一百年之後能有一、兩個世界一流大學。

陳志飛:那換句話說,一百年內肯定沒有一流大學。他在經歷了中西合璧的文化教育背景下說出這種話,的確是令人振聾發聵,他說的話很可能是實情。那麼最關鍵的原因在於什麼呢?別的觀眾好像也提到了,最關鍵的原因在於我們中國人不行,是制度不行,還是我們走的路不對?其實最根本的可能還是現在這個體制有侷限性,它沒有很好的解決在現在的挑戰底下和中國的傳統道德教育結合的問題。

中國現在好像把自己的傳統,也就是私塾的四書五經、讀聖賢之書這種傳統全部扔掉了,那麼學了西方這種技術,也只學了人家的末節。實際上西方人在做技術的同時也很注意承傳 ──西方文化的承傳,這就是為什麼中國學生在這裡讀書老搞不明白,每天跟著導師做實驗,可是導師週末去教堂了。他覺得這種東西是大逆不道、不可理解的,既然進了科學的殿堂,你就不能再進教堂去膜拜耶穌。但這在西方人來說,絕對是可以接受的,因為他覺得科學就是一個報效人類、提高人們生活水平的手段,但是最根本的社會的存在是在於精神文明、精神方面的追求與歸宿。

這個是中國教育最大的誤區,也正因為如此,才會造成道德淪喪,才會造成學校好多經費大部分都發成獎金,那麼這種情況如果持續下去,中國永遠也不可能有世界一流大學這種情況發生。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國喪失了德育這方面的制高點,另一方面在教育末節方面、科學方面又沒有搞明白西方的葫蘆裡到底賣的什麼藥,這實際上是現在這個制度最大的缺陷。

主持人:剛才您說到了,在西方即使是這種理工,技術上的、科學上的,他們都非常嚴謹,而且做事是來不得半點虛假和含糊。

陳志飛:你想想,作為科學工作,他是抱著一種替天行道的方式在做。

主持人:我看到有一些現象,比如說現在有一些中國來的學生互相抄襲論文或者是剽竊,奚磊女士您覺得這種現象,即使從美國理工科這種做學問來說,這種情況大家會怎麼想呢?

奚磊:其實,在美國生活時間稍微長一點的人都知道,誠信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很多中國人剛來的時候到銀行去辦事,人家要你簽個字就完了,他們說簽個字就完了,中國人說,簽個字就完了?他們說,對呀,這是你的,簽字呀!我覺得這太玄了,任何人都可以模仿我。

主持人:模仿我的簽字怎麼辦?

奚磊:我們中國人覺得不可思議,可是社會的基石就是在這裡,所以我覺得這是很多中國人到了西方以後覺得最不可思議的一條。我剛才還想補充一條,就是剛才講說一百年以後中國才有一兩所一流的大學。我小時候聽見中國大陸有這麼一句話,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我現在回想起來就覺得有錯,就是因為這句話,害了中國那麼多學生沒有真正達到他們應該有的那個成就。

為什麼呢?因為我覺得一個社會的成功確實是建立在文的基礎上,而不完全是理,比如像美國這些一流的學校,它培養的人就是要有洞察力,他能走在時代的前面,他能看到這個時代最需要的是什麼,他的洞察力,他的敏銳力,都超出一般的人,這些人都是學文的。而他們培養人都是我把你放在人群裡面,你的觀點、你的思想能遠遠超出你周圍這些人,你就是我要培養的那個對象。所以哈佛、普林斯頓這些學校才能培養出這樣的學生,中國大陸行嗎?不行,因為這學生真要是培養成那樣的話……

主持人:自由思想都出來了。

奚磊:那就麻煩了,所以它才造出「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這樣的話,那中國學生乖乖的、聰明能幹的都去學理工。這個孩子我說他要不學理工,如果他中學是在美國西方這樣自由的環境裡讀,很可能11所學校都錄取他了,但他就是在中國這樣的環境裡,他再有才、再聰明,可是它就給他「刺」一下。

主持人:在今年的高考中,網上有傳一些零分的作文和一百分的作文,而那些零分的作文被很多人公認為是講真話的,而且是針對時弊的,很有才華的,的確是憂國憂民的文章,那如果這樣的作文給零分的話,那麼它在選擇人才的過程中,那是一個什麼樣的機制?

陳志飛:的確是這樣,在中國來說,文科沒有什麼好學的,因為你文科做來做去的……我有個好朋友在中國名校讀什麼哲學,把馬克思幾百年前說的話再重新詮釋一遍,再解釋一遍,讓中國人聽明白,這樣的工作的確是毫無意思的。另外,對奚磊女士剛才說的,我想補充一下。因為在美國畢竟也有搞工程的,你不能說美國搞工程的就不是人才,但是我同意他如果在美國工程方面,理科方面要做出成就的話,他的洞察力,他這文科的底子也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說我舉個例子,Steve Jobs(賈柏斯,蘋果公司執行長)現在非常紅了,因為Apple開發了iphone這種東西。但是Steve Jobs對蘋果公司最大的貢獻不是他設計了什麼產品,而是他的理念,他對消費者的觀察力,他人生的價值觀,說我要讓你用起來很方便。我記得Steve Jobs沒讀完大學,但他讀書的時候,他選了東方美學,學了很多美學的東西,學了很多藝術設計的東西。有人分析蘋果的這些東西,比如說Apple之前就已造出了MP3,那為什麼蘋果就惹人喜歡?就是因為他下工夫,想別人想不到的東西,這個東西就是需要觀察力的,而這是中國學生最缺乏的。

主持人:您說到這兒,我就想到剛才新澤西州高先生談到的,他覺得這是一個社會的問題,那麼你剛才談到Steve Jobs這個人,他的這種理念,像美國在大學還有在小孩的教育過程中的社會價值,他認為什麼是對的、什麼是不對的,什麼是可以做、什麼是不可以做,該追求什麼、不該追求什麼,那您覺得這種社會整個價值觀念和導向對小孩和教育有什麼影響嗎?

奚磊:我覺得太有影響了,其實就是人跟社會的位置要擺好,一個人在社會裡不能太自負,你也不能完全不負責任,我覺得在文明社會裡,人要能恰到好處的把社會關係處理好。我們看到這個例子,讓我覺得不可思議的就是說,這些孩子很優秀,沒有考上這些學校,為什麼中國人就覺得接受不了?這事實上反映出中國人的自負,同時又是自卑的一種表現。

主持人:非常感謝二位今天的評論,也非常感謝各位觀眾朋友的參與,我們還有觀眾朋友在線,我們很抱歉,下一次您早一點打電話過來。我們也希望這一次對中美教育的對比能對那些想報考美國院校,還有他們的家長、關心他們的親朋好友,以及對中國的教育有興趣的朋友能有所幫助,如果您有什麼想法的話也可以寫我們的反饋郵箱 feedback@ntdtv.com,謝謝各位收看,再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