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季民:电子书热潮 台湾产业机会何在

【新唐人2009年12月25日讯】随着电子书热潮的兴起,也带动了周边产业链的蓬勃发展,整体看来,与电子书商业模式最有关联的产业,分别是硬体装置制造生产产业、电子书内容出版产业,以及网路服务产业。其中,硬体装置制造生产是台湾传统电子代工与制造业的强项,而且也已经有相当成熟的产业模式,因此就不在本文评论范围。

电子书浪潮将冲击内容出版产业

在整个电子书产业热潮下,受冲击最大者,应该就是属于传统内容出版产业,在面对电子书打破传统生态与营运模式的改变下,势必将带动巨幅产业变迁。

不过改变总是相对的,对传统出版业者的冲击,反过来看,则是创新出版业者与内容作者一个突破现况的契机。例如,原本一本书的作者,由于传统出版业的繁复产业链,以及由出版业者到通路业者层层紧密结合的利益共同体,让作者仅能分享到书籍出版利润的一小部分,而且除了少数知名度与影响力比出版社更大的知名作者外,大部分的作者也无力改变现况。

然而在电子书的时代,作者与读者之间层层的传统运作机制突然间消失了,以往只能由出版社与通路商安排的印刷出版档期、上架宣传档期等,一夕之间都弹指可得,当作者内容完稿的当天,整个电子书已经可以在服务业者的资料库“架上”供读者下载阅读,甚至边写边出刊的模式也已经屡见不鲜。

未来的互动情境中,读者对每段内容,都可以直接发表意见,且这些意见也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反馈到作者或与其他读者分享,让作者更了解自己作品的被接受程度或影响力,而不需如传统模式下需透过销售排行榜、读者回函等方式来收集。

当然,对作者来说,更具吸引力的地方,就是利润分配的改变。少了传统架构中的层层中间商时,作者有能力要求更多的利润回馈,或者是依即时的读者反应(销售量与满意度等)来增加自己的议价筹码,当然,服务商也乐于提供这些有人气与商业潜力的作者们更好的待遇与条件。

由于书籍在某种层面上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与文化性,因此台湾本土的作者与出版品,仍会对本地的读者有一定的吸引力与影响力。在电子书为出版产业带来的变动影响下,将有机会带动更多本地的作者来投入内容开发,传统出版业者若能体认电子书的趋势,提早改变营运模式因应,也仍有机会在电子书版图中占有一席之地,否则就只能被浪潮所淘汰。

网路服务产业新商机

当书籍不再需要具有传统的外形,不再需要在传统的书局架上进行销售时,新型态的网路服务营运商机将运应而起。苹果的iTunes Store与亚马逊的Kindle Store就是最佳范例。近日,亚马逊更宣布要与苹果合作,让iPhone也能下载Kindle Store的电子书,这更是揭露电子书未来将走向跨平台合作的趋势。

可以想像在未来,应该就是无处不在的阅读载具,透过各种网路服务来下载电子书阅读。例如在办公室内,透过笔记型电脑或桌上型电脑,可以随时阅览各种格式的电子书;而在出差或返家的路上,透过手持型装置(手机或电子书阅读器),也可以随时无线下载电子书;而回到家后,更可以在客厅的数位电视上轻松阅览多媒体电子书,也可以在书房或卧室继续使用手持型装置或多媒体播放器来阅览电子书。

此外,电子书所带动的网路服务还不只是提供内容下载,还要能整合提供社群服务,如读者俱乐部、线上新书发表会、各种作者与读者间以及读者与读者间的互动机制与服务。

若把阅读也当成像看电视、听音乐等消费者行为来分析,更有可能找出读者最佳的消费行为模式与偏好,以这样的资讯基础来提供读者更贴近其需求的产品或服务,将会是另一个网路服务所衍生的新商机。

同样,在亚马逊等网路巨人在全球市场攻城掠地时,地区性、具文化性的利基市场(如台湾的华文阅读市场)也一样会有潜在的可观商机,这也就是本地网路服务业者值得用心探索的新大陆。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