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最大博士群体在官场 祸国殃民

【新唐人2009年11月1日讯】日前,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表示:“中国最大的博士群体并不在高校,而是在官场。”此言论一经抛出就引起网民的热议。有学者近日在接受本台记者采访时指出,这是中共独裁体制下官场和知识界双重腐败的必然结果,其后果祸国殃民,贻害无穷。

北京大学前新闻系副教授焦国标表示,高校博士班、硕士班遍布,只要有权力和交钱就可以得到学位,这种现象由来已久。

他说:“这就是说官权无限的膨胀这样一个问题,另外学校也没有很严格的起到拦阻的作用,有这种情况最起码干部考察的组织系统还有高校的两个系统都有责任的。”

诗人、学者、文化评论人叶匡正指出,这是当今中国知识界和权力场的双重悲哀。
他说:“我认为这意味着知识和权力的双重贬值,这既是知识界的悲哀,其实也是权力场的悲哀,这是双重的。对知识界来说,你可以用各种方式获得文凭,这本身就意味着国内的教育体制良知的丧失。”

焦国标教授指出,这是中共体制下绝对的权力使人性中的贪婪恶性膨胀的结果。他说:“它的根源还是这种权力本位,他有了权力什么都有,有了权力什么都想得到。人性的贪婪在中国得不到很有效的遏制,所以它就泛滥开了,所有的权利他都能拿到。”

叶匡正先生说:“中国学者在谈到知识经济的时候,其实把知识等同于可以交换的经济利益,而不是放在对知识、良知、正义、真理这些基本的这种(追求),就是中国人可以讲是超越了知识分子的底线的,就是体制的原因带来了这种整个学术体制的一种崩塌。”

他指出,“中国现在整个官场理论水平是非常低的,你可以从平时的一些报告、言论或者讲话就可以感受到。但是为什么那么多博士,就是因为中国的知识或者文凭是可以花钱买的,而且很简单。因为整个教育体制在走市场化的路线嘛,那么就导致很多大学,包括北大、清华这些过去非常严谨的大学在对待某一些文凭的时候是非常不在意的,可以说中国整个目前体制内的学术基本上是没有学术底线的,否则中国的人文科学也不会目前发展到这种状态,人文学科的大部分学者根本无法跟国际进行对话。哪怕是跟台湾的学者,无论是在国学领域也好,还是在传统文化的领域,还是在现代这种学术领域都是无法对话的。”

他表示,这种学术界的畸形市场机制导致学术腐败的恶果已经积重难返。他说,“因为在这个体制里面它是以国内的某些体制内的刊物发表的论文数量作为考核机制的。但是在国内这些刊物要发表学术论文就必然在很多方面会受到限制,它就导致了很多学者学术想像力或者学术思维力正在丧失。而且国内越是核心的学术刊物,包括发表论文整个体系都是要花钱买的,其实现在很多中国的核心学术刊物都已经成为中国最富裕的学术机构,因为他们可以大量的收版面费,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论文可能要4万块钱或者5万块钱,就是在国内自然科学我不是很了解,就人文学术界已经成为非常公开的一个现象了。”

焦国标教授也说:“它污染了学术,它造成了学术的贬值,它给学术带来了污染和枯萎,所以说它对学术是一个侵害。”

叶匡正先生强调,这种权力和知识界的双重腐败祸国殃民、贻害无穷。他说:“它可以推迟一个国家的民主化的进程。它可能让一个国家的民众丧失真正对知识的探求欲或者对知识的想像力。那么最为直观的结果就是它让整个社会缺失一种社会核心价值观。比如讲,我们到目前的中国社会应该讲社会价值观处于空心的状态,那么无论民众也好,还是知识分子也好,包括一些比较知名的学者也好,他们在面对人与自我、或者人与他人、人与历史、人与国家这些基本价值方面,他们其实是没有一个自己基本的认知的。如果知识分子都成为了一个社会这种不具备良知或者底线的这样一个群体的话,你想民间的状态就可向而知了。”

他指出,这种现象产生的本质还是中共的体制造成的。“当然这跟中国的现在这种政治状态是有关的嘛,就是很可怕的一个状态了。”

──转自[希望之声]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