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原:新楼倒地的社会警示意义

一、对中产阶级的致命一击

6月27日的清晨,被称为中国经济发展窗口之一的上海市,在高楼林立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光鲜外衣之下,位于闵行区莲花南路莲花河畔,一幢刚完工不久的13层大楼竟然“完美”倒地,它是那样“情绪稳定”,那样“完美无缺”,像一次美妙的行为艺术表演一样。唯一让人不满的,是它的表演代价太大了一点。做为中国新“三座大山”之一和09年中国经济唯一亮点和支柱的房地产业,终于塌掉一角,露出了它外强中干的残败内幕。

上海也是中国中产阶级集中度最高的地区。通过此事,中国的中产阶级对自身前途和命运的设计,恐怕会重新思考,对这个国家、社会和生存环境的信心,也必将大大降低,中国人津津乐道的对民主社会所需要的“纺锤型”——中产阶级的培养,将会更加渺茫,身居城市靓丽的高楼大厦之中的“高档”人群,是不是会从此有种“高处不胜寒”的惊怵?人家卖了楼,拿了钱,跑到国外去了,可你花了钱,买了房,看着倒掉的“脆脆楼”,还敢住进去吗?那些以自己的一生幸劳换来的这些“不动产”,同时也拥有了中产阶级身份和生活水平的人们,在楼房轰然倒塌之后,“中产梦”是否一下子就灭飞烟灭了呢?今天尚且高贵的中产阶级,部分人是否一下子沦为一无所有的无产者,而与下层的“维权党”合流,成为党和政府眼中的“敌对势力”了呢?

——交钱的时候,成了中产,轰然倒塌的那一刻,成了维权党,这从天堂到地狱的转变,一切竟是一瞬间的事,本当“万里长城永难倒”的公寓楼,主人尚未享有,它自己却“出师未捷身先死”了,是偶然的现象,还是命当如此?

上海民众表示,“到底是‘压力太大’,还是抗压能力太低”?“楼房倒塌谁都知道是根基出了问题,问题是根基烂成什么样了上面的人还装不知道,这才是问题。”

问题还有,“倒楼”业主因为权责利明晰而有法可循,尚要味一个“说法”,可那些在付出了同样代价,傍着这“倒楼”旁边的“未倒楼”业主们,该如何定位自己的理由,进行未来的设计呢?有业主说:“让当官的和盖楼的先来住上三年,然后业主再入”,显然,不论“未倒楼”是否有恙,中国的官员们也绝对是没有这种“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为人民服务”的勇气和道德的。

展望事件的了结,一方面虽取决于开发商的态度,也取决于政府的公正,另一方面更取决于业主们与官商联盟“叫真”争取自我权益的决心。

二、政府在公共事务中的可耻角色

新华社报道,上海市闵行区信访办7月3日上午牵头召开沟通会,倒塌大楼所在“莲花河畔景苑”13座楼的业主共数百人出席,与会者还包括房产开发商委托的两名律师及闵行区建设和交通委、司法局、房管局、梅陇镇等政府代表。

东方网报道称,业主希望政府能够保证给予赔偿,如果发展商无力支付,政府能够出钱。但政府官员表示只能起协调作用,不能直接付款,也不能命令银行延缓收取按揭供款。所以,事发后为此召开的协调会,并没有谈及赔偿金额和方式等敏感话题,最终不了了之。

政府本次在经济行为中的中立态度无疑是正确的。但看了网上的开发商公司股东名单才明白,一些主要股东居然就是梅陇镇的政府工作人员。官员股东明目张胆地自己的真名实姓做事,连起码的掩饰都没有,要不是这个楼盘轰隆倒塌,其中的利益链则想捂也捂不住了的话,此事还将继续存在下去。如此,则才明白了政府在事后协调会上只限于“协调”,但在实质问题上采取消及回避态度的本意所在。

本来是企业与客户的利益纠纷,一般自可以在供应商与业主之间或是协商或是述诸法律程序进行解决,但与石首事件中政府主动出面,非要替代事件冲突一方——大酒店对家属进行赔偿责任一样,为何处于先进发达地区的上海市,竟也不能脱俗?而且可以肯定的是,政府将来必然会为强势一方说话,这不能不让人联想到经济行为的背后,一定存在着某种官商勾结的暗箱阴谋。

官、法、商一体,自为强势,政府越位法律偏袒一方,从裁判员变为运动员,其中立性自然丧失,买房业主则成为弱势。在遭遇到任何经注纠纷时,必然是前者“胜”,后者“败”。

通过此案再次证明,中国房地产领域中的利益链条,早形成府、拆、建、商、销一体化格局,超越了官商勾结而直达官即商商即官的最高境界。不仅房地产业,其它行业同样如此,历史传统同样如此。“红顶商人”,为商亦为官,其实从后清即已开始,除了毛时代中断一时之外,一直是中国社会的一大特色。

从90年代的政府“三产”,到企业独立核算,到转制“私营化”,就是一场将国有资产掠夺为私人财产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在国家法律政策外衣的合法掩护之下,悄然无息地完成了国有经济到权贵经济的“转型”。自己享受在天堂,而让别人沉于地狱,这是中国官商经济的本质。

三、对“四万亿投资拉动计划”的重新置疑

上海“脆脆楼”,此前应该是中国整体建筑行业当中一幢普通建筑,其建筑质量和施工手段,也应该和其它地区其它楼盘并无二致。可是现在它倒了,其它尚在“楼坚强”,尚未“楼脆脆”的那些在建或已在使用的楼房们,是不是也在同样面临着一种未知的命运?此后人们在购房之际,是不是需要一种怀疑的精神,先行调研和论证,然后才能“下手”呢?当前中国房地产业的整体质量水平,是不是全部存在问题?

就在此“楼脆脆”之后的7月2日,在上海沪贻b路又发生一起因挖坑塌方引发的附近多幢14曾居民楼沉降事故、围墙开裂,地面出现移位,但据称“不会突然引发楼房倒塌”——看来类似事件决非孤立个案,而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了。

中国如今以多达4万亿的大规模投资以图重新拉动经济恢复繁荣,但只是从近来一段时间中所发生的种种工程事故来说,无一不在验证着中国在质量监管意识和施工技术毫无提升的前提下,大兴土木所必然带来的严重后果。即在浪费更多的自然资源,付出更大的环境代价的同时,也发生了更多的生产事故和人身伤害事故,而这种种让人瞠目的发展悲剧,却本不应当是巨大投资的本意所在。这一切,是经济“大跃进”行为的必然结果,是此前本已生产事故频发的粗放经济更加雪上加霜。

银行行长周小川在7月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次论坛上说: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风险过大,某些项目效率很低,希望在今年的四万亿投资拉动计划中,各地方争取资金要走前门,不要走后门和跳窗户。——其言暗示,中国经济在此后的运行中所面临的种种风险因素,是无处不在的。

另,“一边堆土,一边挖坑,即可使大楼定向爆破”,此技术,也算“脆脆楼”对经济“大跃进”运动做出的一个“无心插柳柳成荫”式的贡献吧?

四、积极的警示意义

当一个工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出现问题,则说明是管理层面有问题,即本质上是管理者的责任,是党和政府的责任,更是制度的责任。分析人士指出,上海当局利用专家掩盖塌楼主要原因,是为了回避民众早先揭露的工程质量问题。如此下去,上海将会继续出现“脆脆楼”,接下去就是北京、广州、深圳……

听说有人为此事已到上海市府上访,但现有条件下,走司法溃败之下的维权上访之路,还只能在现有司法体系内进行。可是,上访维权只是将儿子告到老子处,最终没有任何效果。

在党政法军一体的中国,若要认识问题的实质,则必须跳出体制之外。

希望上海的“脆脆楼”不要白倒,而是要用自己的“牺牲”换来更多人对中国房地产业的重新视审,以定位自己的购买冲动。如果能够从其中得出对这个政治体制的深层发现,则更是一种意外的价值收获。

中国人是相信事物征兆的,尤其在马列无神论入侵中国之前,更是如此。

楼房倒塌是一个建筑质量事件,也是一个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更成为一个标志性的社会事件。在让人惊叹上半部分令人惊艳的建筑质量同时,不能不对其基础部分的虚弱不堪叹为观止,不能不将之与其有着惊人相似的一个政治制度的最终倒塌相比较:苏联帝国的轰然倒塌,也是一瞬间的事,中国本次的“脆脆楼”事件,到底是一次行为艺术,还是制度更迭的预演?

2009-7-15

(《自由圣火》)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