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陈秀花 卷起赛德克织艺风

【新唐人2009年5月7日讯】(中央社记者林恒立南投县7日电)南投赛德克族部落里,像陈秀花这样3、40岁的年轻一辈妇女,还能坚持以传统织布机织布,已是凤毛麟角。更难能可贵的是,她以传统为本,运用巧思创意赋予原乡织品时尚化,还开创了赛德克手工编织工艺的新视野。

编织是台湾原住民中泰雅族、赛德克族妇女代代相传的巧妙技艺,不过,随着时代的演进、社会的变迁,原乡部落人口外流、外来文化入侵,这项传统重要技艺已逐渐失传、式微。

陈秀花出生于南投仁爱乡精英部落一个赛德克族家庭,阿嬷、母亲都擅长编织。她回忆小时候兄弟姐妹读书做功课时,母亲总在一旁静静地织布陪伴他们。然而,时代毕竟不同了,学生时期的陈秀花,对古老编织技艺并没有真正学过,只是长期的耳濡目染,不自觉地在心里埋下浓浓情感。

“赛德克部落还会这项技艺的人,大多为年岁已高的长者,新一代的妇女即使有学,也几乎是使用机台,真正以“地机”(传统织布机)织布的,大概很难找到了。”面对传统编织的可能流失,陈秀花感到忧心。而这也是点燃她传承这项技艺的火苗。

陈秀花足足花了5年时间勤练传统手工编织,并学习裁缝、拼布及设计,深入充实相关技艺与新知。有了纯熟厚实的编织技艺之后,陈秀花在雾社往清境农场的台14甲线旁成立工作室推广传统编织。

民国88年,她首次参赛即拿到原住民技能竞赛织布类第3名,此后无役不与,几乎年年得奖。去年又连拿3个大奖,包括台湾工艺研究所的台湾优良工艺品评鉴机能奖、台湾观光特产百大等,其中前项她所开发的“型男侧背包”,更是原住民唯一得奖者。

陈秀花发现,老一辈的族人只能做布疋,无法进一步开发设计成包包、手提袋、手机袋之类的附加产品,难以打入市场,最多只是让人珍藏或自己使用。

“既然是原住民的资产、智慧,就应该发扬光大,让更多人认识,而不是当成珍藏品珍藏起来。”陈秀花将这样的观念灌输给族人。

但要进入市场,产品本身及价格一定要在一般消费者可接受的范围,她因而将传统手工织品与日本古布及拼布、皮革等素材结合,运用巧思创意,开发出符合时尚潮流风格的生活产品,结果深受市场欢迎。

不过,陈秀花说,她的作品不管加入什么材质,款式怎么变化,一定以原住民手工织布为主角,并将赛德克族特有的菱形等图腾以精致编织表现出来,展现原民纹饰的特色与质感。

她以得奖的型男侧背包为例,评审即给了这样的评语:“以独特民族风织纹巧妙搭配皮质材料,营造出现代时尚感的原民风格。”

“外国人觉得将原民传统织艺带在身上是相当骄傲的事。”陈秀花谈及她的作品在台北世贸参展时,受到国际人士的重视和下单,让她信心大增。

她希望赛德克传统编织工艺,不仅是属于台湾原住民的文化,更期待透过文化生活化的落实及创意无国界的理念,将富有台湾原民文化的工艺行销至全世界,与国际接轨。

陈秀花对“坚持传统、完全手工”的愿景充满信心,她深信只要执著,定能让赛德克特有的织艺文化,在国际上绽放绚丽耀眼的光芒。

“今天的台湾英雄”专栏部落格网址:http://www.cna.com.tw/TWHero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