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读书上大学已成为穷人心中的鸡肋

【新唐人2009年5月5日讯】 记者:张建

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如今,高贵的学费,毕业即面临失业的现实,再加上政府控制下宣导的学历就业导向,让上大学也正在,或者说已经成为穷人心中的鸡肋。高考考不考?大学上不上?正在成为普通民众,特别是穷人阶层的内心煎熬。

无论是读书无用论,还是唯有读书高,都是不同个体对于读书最终效果的真实评价。如果你因读书而得到了你自己想得到的最大利益,那么你就会得出唯有读书高的结论;如果你虽然努力读书,但最后仍然是一贫如洗,那你得出读书无用论,也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只不过这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的出现,表明读书上大学也不是万能的,同时说明读书上大学也不是真的那么无用的。

就当前的现实情况看,对于贫穷的普通民众来说,读书上大学只能是鸡肋,也就是不读不行,读了不一定行。不读吗,你就被挡在很多收入高、有前途的工作岗位的外面,因为很多工作岗位,特别是政府控制的工作岗位是有严格的学历职称控制的,你没有学历,要想去找一个类似公务员这样的好工作那是决对不可能的,另外,政府对高学历群体的优厚条件又十分诱人;要读吗,对于毕业后的前景又心中无底,并且还要交高昂的学费。对于那些无权无势无钱的普通民众来说,读书上大学——已经成为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鸡肋。

在政府宣导的学历就业导向下,人们(不仅仅是大学生)不得不读书,但高昂的学费、竞争激烈的就业状况,大学生毕业就面临失业的严峻现实,让上大学,包括上高中已经成为中国穷人心中的鸡肋。

为什么说上大学只是穷人心中的鸡肋?因为对于富人和权贵阶层来说,上大学的高学费对于他们来说只不过是九牛一毛,算不了什么,毕业后的就业一般来说也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对于富人和权贵来说,现行的政策是给他们提供的良好的教育和就业的机会,学习不好,可以出钱混个学历,只要有了学历,就业就是很容易的了,并且还要好的、收入高的工作。

考上大学那一刻的喜悦与毕业即失业的痛楚,让还在读中小学的穷人的孩子和家长受到了深刻的教育,读书无用正在得到验证,知识改变人生的口号也正在被穷苦百姓理解为实足的谎言。

近来引起不小轰动的万名高中生放弃高考的新闻,正是这种现实的真实反映。弃考的主要原因是家庭经济困难和大学生就业难,并且以农村考生弃考多。应该说弃考并非是他们的本意,高昂的学费、没有可以依靠的关系、就业前景的糟糕,让他们忍痛割爱。

在如今,我们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就是“书不读不行,但读了也不一定有作用。”在政府控制宣导的学历就业导向下,让中国的人必须要读书,但就业竞争的激烈和残酷性,高学历失业日趋严重的现实,又让人们感叹:读再多的书也没有用。

在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下,读书读大学正在、或者说已经沦为穷人心中的鸡肋,真的是食之很无味,弃之又可惜。

当然,在我们的现实社会中,读书上大学的确能给普通老百姓一些机会,也可以说,读书上大学是普通民众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高学历、高职称的人能享受到政府的各种特殊优待,那怕他们并没有做出任何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的些许贡献,他们的待遇仍然是非常好的。有了高学历、高职称,虽不说是一定大富大贵,但可以做到衣食无忧。高学历、高职称也是谋求更大利益的敲门砖。这让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普通民众是非常向往的。

九十年代以后,特别是本世纪以来,在教育产业化的推动下,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数急剧膨胀,而就业岗位并没有同步增长,僧多粥少现象突出。仅仅凭一个大学学历已经无法获得好的工作岗位。要想得理想的、有前途的工作岗位,官权金钱、人际关系成为了决定因素。而这些正是普通老百姓和穷人所不具有的,加上上大学的高昂学费,让穷人们对大学不在那么热衷了。但不读大学,在我们的现实中,你就将永远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让你受尽歧视和盘剥,基本上没有什么出人头地的机会。

在我们的社会中,有各种各样的看起来很严格、公正的考试、面试招聘程式,但土生土长的中国人都知道,获得好的、理想的、有前途的工作岗位的决定因素是官权金钱和关系。

在这种前提下。很多无权无势无权,希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人,往往成为被淘汰的物件(需要说明的是,也许有少数这样的人改变了命运,这些人往往成为了榜样式的人物加以宣传表扬,但他们并不能抹杀大多数无权无势无钱的普通人的普遍命运)。而不读书,那么你就一点机会都不会有的。在严格的学历、职称就业门槛下,你参加考试面试的机会都没有。

所以,对于穷人及其子女来说,他们深深地感到,不读书不行,读了也不一定行。对于他们来说,读书——读高中、读大学……,就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知识本无过,利诱之下的读书学习,让普通人对知识和教育产生厌恶情绪,这是很危险的社会现实。高学费、就业难、毕业就面临失业、学历职称作为就业必须前提的现实不改变,书读还是不读,大学上还是不上的两难煎熬,就不会从穷人及其子女的生活中抹去。

──转自《博讯》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