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风灾一周年 灾民仍需住所与工作等援助

【新唐人2009年4月30日讯】(中央社记者林憬屏曼谷30日专电)缅甸去年5月2日至3日受热带气旋纳吉斯(cyclone Nargis)重创,估计14万人死亡,虽然九成灾民受到援助,但工作寥寥可数,许多人干脆外移寻找工作,孩子也辍学。

欧洲联盟执行委员会人道救援总会(European Commission Directorate General for Humanitarian Aid,ECHO)今天与红十字国际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ed Cross and Red Crescent Societies,IFRC)、世界粮食计划署(WFP)等国际救援机构在曼谷召开记者会,呼吁各界继续协助风灾居民。

ECHO发言人维邦(David Verboom)指出,2004年印尼海啸发生后获得120亿美元(约新台币3971 亿元)的援助,大概是缅甸风灾的40倍,缅甸灾民获得国际社会的救助金大约3亿美元。

印尼海啸造成11国约22万人死亡、50万人无家可归;缅甸风灾死亡人数约14万人,获得的援助远少于印尼海啸。

  维邦坦言,缅甸的政治环境让许多捐款人却步。

红十字会国际联合总会缅甸主管谢尔(Bernd Schell)指出,他们为印尼海啸募集物资,获得的物资比实际要求的数量多出一倍,由于库存多,一个家庭可以拿到五到六个防水布,但缅甸灾民只能拿到两个防水布,用来建造暂时的庇护住所。

风灾一周年,谢尔表示,还有10万个家庭还栖身在防水布下,这些人居住的是不合标准的暂时庇护所,不足以抵挡暴风雨。

谢尔也指出,这些幸存的灾民几乎没什么赚钱的机会,甚至许多人还负债。

根据“拯救儿童基金会”(Save the Children)记者会上提供的资讯指出,许多灾区家庭可以赚到的收入不到风灾发生前的一半,风灾重创的三角洲地区有一半是没有土地的穷人,但这里没有足够的工作让他们维持生计,他们只好移民到他处,小孩只好辍学。

东南亚国家协会(ASEAN)与联合国、缅甸政府合作评估的复苏计划,未来三年还需要6.9亿美元(约新台币228亿元)的资金,才能协助灾民回到风灾前的生活状态,部分资金必须用来恢复灾民的生计,创造工作机会。

ECHO是纳吉斯风灾后最大的单一捐款单位之一,去年提供3900万欧元(约新台币17.2亿元)的援助,未来将继续提供1700万欧元协助全缅甸恢复生计,包括教育等各项需求。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