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菜宅防东北季风 展现先民巧思

【新唐人2009年1月25日讯】(中央社记者高茂雄澎湖县25日电)菜宅是澎湖传统农村的独特景观,由于澎湖冬季东北季风强劲,而且一年长达五个月,农民在菜园四周以石头堆叠成矮墙形成保护,成为澎湖传统农村特色,也展现先民的巧思。

文史工作者许玉河表示,最早的菜宅形态是农民在住家旁边堆叠成的小菜圃,其后范围扩大成一大片一大片的农田,由高处观看,构成美丽壮观的图案。

堆叠菜宅墙的石材以咾咕石为主,咾咕石为取自海底的珊瑚礁,由于质地轻、具有可挤压性,澎湖先民取来堆叠菜宅,也用来建造住宅。有的菜宅下层为较重的玄武岩,上层则为较轻的咾咕石,两者混合而成,但大部分的菜宅则是全采用咾咕石。

菜宅传统工法老匠师吕锦全指出,澎湖的菜宅墙有双墙和单墙两种,有的下为双墙、上为单墙;堆叠的技巧在于,小而轻的咾咕石要堆在下层,大而重的堆上层,与一般的思维相反,因为,咾咕石具有可挤压性,重的在上向下挤压,日久会更坚固。

根据澎湖文史工作者林文镇的调查研究,为了防堵强劲的东北季风,菜宅的北墙砌得最高,约在160─250公分之间,东、西墙次之,约150─180公分左右,南墙最低,多不超过100公分。

林文镇说,澎湖雨水缺乏,土地咸份很重,不适合植物生长。先民因而发展出菜宅结构,得以在秋、冬两季东北季风呼号下,仍能种植各式蔬菜,足见先民的智慧。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