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有明天 海外兴起学习热 

【新唐人01月02日讯】(中央社记者黄兆平纽约特稿)2008年底,一个寒冷周末下午,纽约法拉盛图书馆里一角,40多位两岸三地同胞,专注聆听台湾何创时书法艺术基金会主任吴国豪讲解明清字画,场内讨论热烈,笑声不断。

坐在台下有来自台湾的大师级书法家、书法学会会长、中国上海博物馆资深研究人员、旅美艺术家、工程师、退休教师与喜爱中国文字的业余同好者,这些人的共同感觉─书法真美。

电脑网路兴起,一般人以“敲”字取代“写”字,愈来愈少人用笔写字,年轻一代更不用提,电脑键盘见真章,写字对他们来说,已感觉些许吃力。

很多人质疑:书法会不会消失?

  高龄94岁、美洲中华书法协会会长丁兆麟很坚定地说:“不会”。书法就是中华文化,正体字得以让中国文字留传迄今,不至于如同古埃及文字,消失地无影无踪。

吴国豪则以日本、中国做比较,台湾书法学习风气确实在过去十余年逐渐式微,尤其学生一代学习书法更是少之又少,值得相关单位重视。   

  丁兆麟一度担心台湾几年前搞的去“中国化”,会波及书法背后所代表的文化传承与连结,“还好尴尬期已过了”,他笑着说。  

  在纽约慈济“静思语书法班”指导书法三年半后,个头不大、戴着助听器的丁兆麟,日前在一群老学生依依不舍道别下“正式”退休,距离上次退休也有20余年了。    

  他说,他的学生里,除了两岸三地的侨胞外,有道地的美国人,也有在美出生的小ABC,问他们为何喜好书法,没有理由,就是着迷。  

  丁兆麟想了一下,“书法很优美”。要用写的,电脑无法取代。  

  来美20多年、50余岁的台商余志诚告诉记者,书法太美了,太有韵味了,电脑如何取代?事业有成后,一次偶然机会,在太太鼓励下,余志诚决定重拾儿时记忆,拜台湾旅美书法家阮德臣为师,楷书一笔、一画,字字工整,慢慢来过,他说,“跟做生意的节奏差很多”。  

  数个月之后,他愈来愈有心得,现在每周开着宾士高级骄车向阮老师报到,直说“太有意思了”。

  师承书法大师张隆延的阮德臣每周固定在纽约华文作家协会创立的“文荟教室”开班授课,反应热烈,成员涵盖范围甚广,甚至还有南韩书法老师登门求教,桃李满天下。  

  他说,大家对书法难以忘情,面对大环境冲击下,两岸三地或年轻一代学习书法的人确实数少了,但喜爱者依旧很多。  

  不管是王懋轩领军的美国华人书画艺术家协会、或是纽约华侨文教中心书法班转型的华夏书法会、还是文荟教室等,都默默地推广海外书法教育,让纽约侨界学习书法蔚然成风。  

  名作家王鼎钧说,书法是唯有中国才有,世界上独一无二、可以代表中华文化的艺术,应该继续发扬与传播。  

  旅美40年的阮德臣不担心书法会消失,但希望它永远流传下去,不管在台湾、中国、甚或海外各地,都可以开花结果。  

  纽约慈济执行长张济舵说,慈济开办书法班,一方面让学员了解证严法师的静思语录,更重要可以弘扬国粹,一举两得。  

  目前应邀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担任年度客座研究员的吴国豪,研究中国书法字画功力,可谓一流,在台湾年轻一代坚持研究文史学者里,算是异数了。

吴国豪说,很多美国学者、文史研究者对中国字画了若指掌与喜爱程度,是华人所无法体会。

庆祝新年伊始,总统马英九亲自挥毫“福牛转钱坤、富贵迎新春”做成春联及红包袋,有点时空倒转的感觉,或许也反应政党再次轮替后台湾的文化新氛围。

  强调慢工出细活的书法,面对快速变迁的文化浪潮,逐渐式微,但在海外,还是可以看到不少坚持的人!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