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批语趣话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制度规定用“八股文”,且不许考生自由发挥,从而使一些被这种死板形式束缚得头脑发昏的考生,在试卷上写出了许多贻笑大方的文句,而一些主考官又在这些试卷上批下了令人忍俊不禁的批语,说来都十分有趣。

考生在答题时,引用了《书经》中的“昧昧我思之”,但因把“昧昧”误记成“妹妹”,于是就在试卷上写了“妹妹我思之” 。

判卷的主考官一见,笑过后就信手在试卷上批了“哥哥你错了”五个大字。答批成对,足以让人捧腹大笑。

一考生因平时写文章喜欢用“而”字,所以在答卷时,处处不离“而”。

主考官见试卷上“而”字林立,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挥笔批道:“应而而不而,不而而而而,而今而后,已而已而。”

十八个字的批语,竟用了十一个“而”字。

李鸿章的一位远房亲戚,平时不学无术,大考之年却仗势前去应试。试卷到手,只字未答,想走主考官的后门,于是就在试卷上注明自己是李鸿章的亲戚,但因不会写“戚”字,于是就写成了“我是中堂大人的亲妻”。

主考官阅后,将错就错,用“娶”代替“取”,批曰:“中堂大人的亲妻,我不敢娶”。

还有一个考生写文章,爱用“了”字,在答卷时每句话最后都带个“了”字。主考官阅后,提笔批道:“你用的了,太多了,了要被你用了了,为了不把了用了,今后不要用了了。”

有一个考生自以为自己是“大家手笔”,就在试卷上“引经据典”,洋洋洒洒写了一篇想让主考官“拍案叫绝”的文章,但主考官看后,写的八个字批语是: “高山滚鼓,扑通扑通”。 “扑通”是“不懂”的谐音。

又有一考生面对试题《父母在》,下笔开头就写道:“夫父母者,何物也?”主考官阅后,气得立即批道:“父,阳物也;母,阴物也;阴阳不知,生下你这怪物也!”

另一考生在答卷时,把“枇杷”写成了“琵琶”,考官写的批语是:‘“枇杷”可不是“琵琶’,只恨平时识字差!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萧管尽开花。”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