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毒蓝藻-中国生态环境的三聚氰胺

【新唐人综合报导】:云南昆明的滇池湖是中国第六大淡水湖,素有高原明珠的美誉.清朝孙髯翁曾在“古今第一长联”上赞美滇池的湖光山色:“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然而,由于环境污染严重及长久隐患的因素,滇池逐步富营养化,自2007年6月暴发有毒蓝藻以来,湖水像涂了一层绿色油漆一样,发出浓浓的臭味,成为我国污染最严重的湖泊之一.

常言道:"冰冻三迟,非一日之寒." 当地一则民谣形容更为贴切:“滇池水,五六十年代,淘米洗菜;70年代,鱼虾绝代;80年代,只能洗马桶盖;90年代,不敢想像”。据报导: 滇池周边蕴藏着丰富的磷矿资源,在大面积不断开采的过程中,每年都有大量的磷质被带入滇池,一些工业污水直接排向滇池,环保专家指出,滇池蓝藻的暴发源于磷氮超标引起的富营养化。虽然周边新的企业每年创造几十亿元产值,而排出的污染物比警戒线水平高出10倍. 有专家认为,要想初步恢复滇池水质,至少需要花费几百亿元的代价.十多年来,云南政府共投入近四十八亿元人民币治理滇池污染,但滇池水质无根本好转。它们就像毒奶粉里的三聚氰胺,挥之不去的梦魇.

在中国,每年一次的GDP增长率总是能让中国人兴奋,而经济快速增长给环境带来的负担究竟有多大?很少有人问津.据专家测算,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GDP总值的15%,超过了9%的经济增长,即绿色GDP为负值。

然而,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政策,导致工厂,企业长期掠夺资源开发生产以及工业化、城市人口膨胀、气候变化、化学产品应用等人类生产活动致使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环境无价、资源低价、商品高价的是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价值观.

中国第二大淡水湖泊-洞庭湖,自2008年初水域面积从最高4000平方公里减少到不足50平方公里。据中国媒体报导: 在中国淮河流域遍布许多造纸厂,20年来累计的产值是500亿元,治理造成的污染,以最低灌溉用水标准,也需要投入3000亿元,费时100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经典的诗词所描绘的意境,就出自鄱阳湖,如今在人类贪婪的开发与利用中香消玉损.

然而,让人们担忧的生态环境正威胁着人类.如森林面积减少、海洋河流被污染、臭氧层被破坏,地球加速沙漠化、湖泊富氧化,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使大气中一氧化碳含量大大超标,以及酸雨、固体废物、地面沉降、生物多样性变化、赤潮、水土流失等,中国人民正面临更为严重的生态环境的危害.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