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千源事件:剥夺言论权是爱国?

(美国之音记者东方4月25日报导)今天的对比新闻,我们要对比介绍的是中外媒体对一个来自青岛的留学美国的女学生王千源的不同报导和截然不同的评价。

王千源,1988年生,今年刚满20岁,来自中国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是家中的独生女,典型的80后青年。

*80后一代中之另类*

对中国的80后的青年一代,很多观察人士和独立知识份子颇有微词。有的把他们归类于“互联网一代”,说他们每天沉溺网路。

有的人说他们是“喝狼奶长大的一代”,意思是说这批年轻人从小在共产党的宣传中长大,没有经过历次大规模路线斗争和阶级斗争的冲击,对官方宣传人云亦云,缺乏独立见解。

有的观察人士说80后青年是“垮掉的一代”,对这批青年表示失望,认为他们只问“钱途”,不问道德,人格缺失,对政治冷漠,对国家前途漠不关心,历代中国知识份子忧国忧民的傲骨风骨的传统在80后一代青年知识份子身上已经荡然无存。

而王千源几乎在一夜之间,让人对中国80后的一些人有了新的认识,令人耳目一新。

*成为太平洋两岸风云人物*

中国奥运圣火抵达三藩市之际,美国很多城市和大学校园,都有支持西藏自由和反对践踏西藏人权的各种团体和人士举行集会游行。另外,支援奥运,反对藏独的亲华社团也举行示威游行。

在美国这样一个民主国家,在这样一个信奉“我不赞成你的观点,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表达观点权利”的国家,对立观点的社团或者民众举行集会和游行,表达自己的声音,是再自然不过了。

然而,在美国杜克大学的涉及奥运火炬传递以及藏人权益的集会,却成了美国和中国媒体的头条新闻。

这是因为20岁的杜克大学一年级学生,来自中国的王千源在一夜之间成为大洋两岸的新闻人物。

根据王千源在华盛顿邮报上发表的文章,她在杜克大学留学期间,逢年过节或者放假,美国同学都回去了,而校园里只留下外国留学生。为了省钱,王千源有一次和几个藏族女学生合租了一套公寓,从而了解到流亡藏人的心声,那是和官方的宣传相差甚远的。

*希望促成对话反被同胞斥骂*

这次支持西藏民主人权和反对藏独的两派学生举行示威游行,王千源试图以她在语言方面的天分在两派之间斡旋,让双方对话,设法了解对方的诉求和观点。

一位中国女留学生,在关于西藏的游行示威中,没有站在中国学生社团一边,她立刻就被有些同胞骂做叛徒、汉奸。游行结束后,她的所有个人资料都在互联网上出现,甚至包括她父母在青岛的工作单位、住址、身份证等个人资料。

法新社的照片显示王千源在青岛的家门外走廊墙上被人用红色染料涂写了“杀全家,杀卖国贼”等字样。美国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报导说,王千源在青岛的家还被中国的反藏独、反西方媒体的人泼了大粪。

王千源在杜克大学接受美国之音采访的时候说,她目前已经受到美国员警的保护,她的父母也躲避了起来,不过她对她目前的处境并不害怕。媒体还引述王千源的话说,她不支持西藏独立。

*变态的爱国方式*

她对美国之音记者说:“我觉得西藏绝对是中国的一部分,正因为它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对待它就要像是对待自己的同胞兄弟,是自己的亲人,就要更加理性,要注意情感上的交流。”

她接着说:“他们可以这样对我,也可以这样对别人。我只是他们的一个靶子。中国人现在这种很奇怪的‘愤青’状态是心理不平衡的一种表现,是一种变态的所谓爱国方式,但实际上绝对不是在爱国。他们标榜自己,攻击别人。”

她还说:“我觉得中国现在就是需要让大家听到不同的政见、不同的声音。我希望一个国家有更强大的人民,而不是一个强大的政府逼迫人民连话都不敢说。”

*不要成为没有独立思想的木石和猿鹿*

在文化革命初期被打成三家村的大黑帮的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前北京副市长吴晗曾经在国共内战期间,写文章批评国民党不实行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他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目的是支援共产党向当时的国民政府争取自由,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文章中提到的观点至今仍有借鉴价值。

这位当年曾经帮助过共产党,后来在文革中惨遭迫害致死的中国知识份子在文章中说:“一个国家的前途,发展或停滞,向前或落后,繁荣或衰落,最好的监测器是这一个国家的报纸能不能、敢不敢代表舆论。就报纸而论,国内外消息由一个机构发出,凡是对以某一方面感觉不快或者不方便的,永远不会让人民知道。‘有计划的桎梏,这国度内的人民将会重返自然,成为木石,成为猿鹿’。”

吴晗用木头和石头,比喻没有思想;用猿猴和梅花鹿,比喻人和禽兽之间的区别在于人有灵和思想。有的观察人士认为,今日那些举着红旗摇旗呐喊的愤青,正是当今党和政府有选择性宣传下的木石和猿鹿。

一位自称已经到了风烛残年的读者乔峰感慨地说:“我读到年纪小小的王千源的文字,听到她的正直、真诚、勇敢、理性的声音,我对中国又有了信心。王千源小同学是凤毛麟角,但是正如她所说:其实中国有一大批的人是不说话,是沉默的群众。他们有观察和思考的能力,现在正在观察思考的有深度的人,目前还没有发出一句话来,而浮在表面上的那层一直比较激动地在说一些话。这是实情。因此我想起了鲁迅的名言“石在,火种是不会熄的”。

*抵制家乐福需要斥骂同胞吗?*

和妖魔化王千源的行动同时进行的是席卷全国的抵制家乐福的活动和抗议CNN等西方媒体报导不公的活动。

据云南资讯报报导,昆明部分市民抵制家乐福的现场抗议行动进入第3天。200多人在昆明南屏街家乐福店门口抗议,他们用巨幅的五星红旗堵住家乐福仅有的两个入口,并对每一个出入大门的市民表示鄙视。

带领众人高呼“抵制家乐福”口号的宋先生说,自己在这里宣传,看到依然有人去家乐福购买东西,非常气愤,心都是凉的。所以才用五星红旗来堵住大门。

3天的现场抗议活动中,基本都是和平的。但也发生过小冲突,4月16日,一位姓朱的市民发表不同意见说,“家乐福里面卖的多半是中国商品”、“抵制家乐福不理性”。他的声音马上被压制下去。“卖国贼!你说什么!”叫骂声甚嚣尘上,局面几乎失控,一些人将矿泉水瓶扔向他,一些人甚至开始动手去推朱先生。孤立无援的朱先生被愤怒的人群逼到了端仕街对面。人群散去后还有人在骂他。

*民族主义狂热是双刃剑*

不过,在狂热之后,中国领导层已经意识到民族主义是一柄双刃剑,弄得不好也会惹火烧身。路透社北京4月22日的电讯报导说,4月22号星期二,中国政府终于介入家乐福事件。赞扬该连锁超市经营中国业务的方式,也为它支援北京奥运表示感谢。在该超市巨头连续数周面临抗议和抵制,这是中国政府第一次出面直接发表评论。

家乐福在中国有4万多雇员,其中99%是中国籍员工,95%的商品都产于中国。

路透社援引CCTV引述商务部一位匿名官员的话说,“部分公司,包括家乐福,已经表示反对藏独,支持北京奥运。我们欢迎这些言论”。

家乐福总裁何塞-路易.杜朗Jose-LuisDuran否认该公司支持达赖喇嘛的说法。

路透社在报导中还说,中国政府开始反思日益高涨的反西方怒潮将破坏中国在奥运到来之际的国际形像。一度爱国狂潮滚滚的中国互联网上也逐渐出现冷静的声音。

*爱国愤青敢反新华社吗?*

中国政治分析家冉云飞在分析23岁的清华毕业生创办反CNN网站的时候撰文指出,他支持对CNN报导中的失实部分进行相应的更正和反驳,因为这是要求真相的第一步。但是,“相比CNN来说,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机构造了几十年的谎,其公然造谣与撒谎不知凡几!但似乎没有谁去建一个反人民日报、反新华社、反中央电视台的网站”。

冉云飞分析说,网站创办者、23岁的清华毕业生当然知道自己只有创办反CNN网站的自由,这是一个风险最小的“事业”。而像反人民日报、反新华社、反中央电视台,不仅可能吃不了兜着走,而且还会因此惹出人生安全的麻烦。

大洋时报4月17月报导了海外华人社团举行反对藏独,支持奥运的大游行。报导说,“一声令下,游行队伍开始出发!队伍由警方的马队开道,由警车压尾,游行队伍秩序井然,一律靠左进行,以和平、文明的方式,表达对‘藏独’暴行的严厉谴责和抗议,并对部分西方媒体的歪曲和报导表示极大的愤慨”。

*敢奢望中国政府保护示威自由吗?*

观察人士阿森对中国海外留学生的游行示威权利得到西方国家政府的认可和尊重,警方并以马队开道,警车压尾的方式来保护中国人表达对西方政府的极端不满表示不可思议。他说:
“如果把这段新闻里面的词全部对换一下,变成在中国,得到中国政府的认可,中国员警以马队开道,警车压尾的方式来保护西方人表达对中国政府的极端不满。亲爱的全球的华人们,你敢做这样梦?你敢对今天的中国政府有这种奢望吗”?

关于中国民众用红漆涂抹留学生王千源家长的家,在人家的家门口泼粪,用国旗堵住家乐福的门口,用矿泉水瓶子砸顾客,甚至推搡前往家乐福购物的顾客等等行为,这些能算是爱国行动吗?

*“爱国”就是敢骂敢打同胞吗?*

一位网友表示,把正规超市的收银台砸了,把气球扯了,这类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中国的法制虽然不健全,但也不是一纸空文。这位网友还对爱国抗议者只敢打自己人,不敢动洋人一个指头表示不屑。

他在文章中说:“外面法国人不少,家乐福管理层也有法国人,这些大学生不敢,他们不敢去教训洋大人,只好把气全发在咱们可怜的同胞身上。他们只知道,搞中国人,代价最小,基本不会有人追究什么,但是,如果真的搞了哪怕只有一个法国人,恐怕会引起很多麻烦,付出的代价可能很大。选择之下,拿同胞出气是最稳妥的方案”。

这位网友还说,现在的爱国青年,绝对不是头脑简单,整个计划都经过了周密的计算,找到了最简单,最不容易受到牵连的方式,去进行一场自己人打自己人的“爱国运动”。在“抵制法国”的一场运动中,没有一个法国人,没有几件法国商品,有的,只是中国商品和中国同胞。

这位网友接着说,1919年的五四青年敢烧北洋政府大员的房子,韩国人敢自杀,敢剁自己的手指头,而现在的中国愤怒青年,居然只敢找自己同胞麻烦,却连一个洋大人都不敢碰。把自己同胞修理了一顿后扬长而去,接着就认为自己成为爱国青年了。欺负自己同胞的“爱国青年”,违反自己国家法律的“爱国青年”,好“爱国”啊!

这位元网友的这段文字,也可以用来界定杜克大学的一些中国留学生们欺负一位20岁的和他们观点不同的女留学生王千源的“爱国行径”。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