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司法新措施 民众不看好

【新唐人】主播:中共最高人民检察院近日发布新修改的《人民检察院办理不起诉案件品质标准》,包括生活无着落轻微犯罪在内,有五种不起诉的情况。但中国三大互联网之一的新浪设的民调显示:超过7成的民众反对高检的作法。美国律师叶宁认为,中共的做法避重就轻。请看记者冯学斌的报导。

记者:主播好!

据中国法制日报8月14号的说明,最高检五种不起诉的行为有:

1.未成年或老年犯罪嫌疑人、对社会危害不大的。

2.因亲友、邻里及同学同事之间纠纷引发的轻微犯罪。

3.初次实施轻微犯罪的犯罪嫌疑人。

4.因生活无着落偶然实施盗窃等轻微犯罪的犯罪嫌疑人。

5.群体性事件引起的刑事犯罪,属于一般参与者的。

而新浪网民调,25.55%的人表示支持外,目前高达73.29%的人持反对态度。认为此规定容易滋生司法腐败,街上的小偷会更多,老百姓更无安全感了。民众指责此举等于将本来应由政府承担的责任转嫁给普通百姓来承担风险,也有网友表示,社会太乱,很多事当局已经管不过来了。

主播:那么法律界人士又是怎样看待中共高法的这项举措呢?

记者:本台采访了美国律师叶宁,他分析认为,在一个法制健全的社会,在有限的法律资源情况下,对一些轻微的犯罪,采取不起诉的做法,可以反映这个社会高度的文明主义精神。但中共高法的举措是避重就轻,回避了中国司法的主要矛盾。

叶宁:如果中国人民法院要进行真正的具有开拓性的司法改革,在它的不起诉的范围应该加以适当的扩大:譬如和平的,理性的,进行这种自由的表达,进行自由的信息传播,进行正当的请愿,行使公民的言论自由,信仰自由,这些才最最不应该受到起诉的,你譬如讲信仰法轮大法,参加不是官方组织的基督教会活动,组织自由的,不受官方控制的独立公会,和其它群众性的利益团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整个人文环境的改变。

主播:谢谢冯学斌!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